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千省专利>正文

转子汽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29203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子汽轮机,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蒸汽动能利用率高的新型转子汽轮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转子汽轮机包括缸体、主转子和子转子,子转子为横截面大体是月牙形的柱体,子转子两个尖角J、J’之间设有曲线l1和l1’,主转子大体为圆柱体,主转子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有弧形凹槽,缸体的内壁大体为圆柱体,缸体内壁上设有至少一组内凸起,每组内凸起包含凸点T和T’,凸点T和T’的两侧分别通过曲线l2和l2’与缸体内壁相连,当子转子转动至内凸起位置处时,凸点T或T’依次与子转子内的曲线l1和l1’相接触,尖角J和J’分别与内凸起上的曲线l2和l2’始终相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汽轮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轮机。
技术介绍
汽轮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成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来自锅炉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后,依次经过一系列环形配置的喷嘴和动叶,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汽轮机转子旋转的机械能。汽轮机由转动部分和静止部分所组成,汽轮机转动部件的组合体称为转子,它包括主轴、叶轮(或转鼓)、动叶栅、联轴器及装在轴上的其他零件。蒸汽作用在动叶栅上的力矩,通过叶轮、主轴和联轴器传递给发电机或其他设备,并使它们旋转而作功。汽轮机转子在高压蒸汽的推动下高速旋转,不仅要承受汽流的作用力和由叶片、叶轮本身离心力所引起的应力,而且还承受着由温度差所引起的热应力。此外,当转子不平衡质量过大时,将引起汽轮机的振动。因此,转子的工作状况对汽轮机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叶片是汽轮机中数量最大和种类最多的零件,它的结构、材料和装配质量对汽轮机的安全和经济运行有极大的影响。在汽轮机的事故中,叶片事故约占60%~70%左右,所以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叶片应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足够的强度、满意的转动特性、合理的结构和良好的工艺性能。这些要求使得叶片的加工工艺更复杂,成品率较低,且故障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蒸汽动能利用率高的新型转子汽轮机。本专利技术转子汽轮机,包括缸体、主转子和至少两个子转子,所述主转子和子转子纵向设置在缸体内部,且主转子与缸体共轴设置,缸体的轴向两端设有大端盖,所述子转子为横截面大体是月牙形的柱体,子转子截面外圆半径为r,子转子外圆圆心O’与子转子两个尖角之间构成子转子开口角β,所述子转子两个尖角之间为内弧面,所述内弧面相对子转子的β角平分线对称,所述内弧面的端部形成两曲线,所述内弧面上与一曲线相对应的部分设有过气槽,过气槽为凹槽,所述主转子大体为圆柱体,其截面半径为R,所述主转子圆心O与子转子外圆圆心O’之间的圆心距为L,R+r>L>R,所述主转子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有与子转子数量相等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适于子转子在其中自转,且弧形凹槽始终容纳子转子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缸体的内壁大体为圆柱体,缸体截面半径为L+r,缸体内壁上设有至少一组内凸起,每组所述内凸起均包含两个沿缸体内壁均匀分布的凸点,所述凸点的两侧分别通过一个弧面与缸体内壁相连接,两个所述弧面的端部分别形成一曲线,所述两曲线相对缸体的通过两个凸点的半径对称,所述两弧面上都设有卸压槽,所述凸点的两侧分别通过一个弧面与缸体内壁相连接,两个凸点两侧的弧面的端部分别形成一曲线,所述两曲线相对缸体的通过凸点的半径对称,所述凸点两侧的弧面上都设有卸压槽,其中所述凸点一侧的曲线旁边设有第一排气口,所述凸点另一侧的曲线旁边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凸点一侧的曲线旁边设有第二排气口,所述凸点另一侧的曲线旁边设有第一进气口,还包括驱动子转子自转的子转子驱动装置,当主转子绕圆心O转动时,子转子驱动装置驱动子转子绕圆心O’反向转动,凸点与主转子的外壁相接触,且子转子的转动角速度是主转子转动角速度的N倍,所述N为内凸起组数的偶数倍,当子转子转动至内凸起位置处时,所述子转子的开口与内凸起相对,所述凸点依次与子转子内的曲线相接触,所述一个尖角和内凸起上的位于同侧的曲线始终相接触,所述另一尖角和内凸起上的位于同侧的曲线始终相接触,所述曲线为子转子随主转子转动时尖角的运动轨迹,曲线在TOT’为X轴的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方程为:X=L*COSα+r*COS(β/2+(1-N)*α),Y=L*SINα+r*SIN(β/2+(1-N)*α),其中α为主转子的旋转角度,β/4≥α≥-β/4;所述曲线为子转子随主转子转动时凸点相对子转子的运动轨迹,曲线在以子转子对称轴为X轴的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方程为:X’=-L*Sinα*Sin((1-N)*α)+(-W+L*Sinα*tg(α/2))*Cos((1-N)*α),Y’=-L*Sinα*Cos((1-N)*α)-(-W+L*Sinα*tg(α/2))*Sin((1-N)*α),其中α为主转子的旋转角度,W=L-R。本专利技术转子汽轮机,其中所述子转子驱动装置包括小端盖、齿轮和齿圈,所述大端盖的内端分别与主转子的轴向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大端盖上设有适于小端盖在其中自转的通孔,所述小端盖的内端与子转子的轴向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小端盖的外端连接有与子转子共轴的齿轮轴,所述齿轮轴外端穿过通孔连接有齿轮,所述缸体两端向外延伸有凸台,所述齿圈固定安装在缸体的凸台里侧,且齿圈与主转子共轴,所述齿轮与齿圈相啮合,其中齿圈的基圆半径为齿轮基圆半径的N倍。本专利技术转子汽轮机,其中还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通过拐臂与大端盖固定连接,且输出轴与主转子共轴。本专利技术转子汽轮机,其中还包括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缸体壁内的第一冷却腔,设置在主转子内的第二冷却腔和设置在子转子内的第三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腔通过设置在缸体壁上的冷却液进、出口与冷却液箱相连通,所述第二冷却腔和第三冷却腔通过设置在大端盖、小端盖、拐臂和输出轴上的贯通冷却通道与冷却液箱相连通。本专利技术转子汽轮机,其中还包括外端盖,所述外端盖与凸台的外端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的外端穿过外端盖上的轴孔。本专利技术转子汽轮机,其中所述外端盖与凸台连接部位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轴孔内装有旋转密封圈。本专利技术转子汽轮机,其中所述子转子为两个,所述内凸起为一组,所述凸点T和T’相对缸体轴心对称分布,所述N为2。本专利技术转子汽轮机,其中所述子转子为三个,所述内凸起为一组,所述凸点T和T’相对缸体轴心对称分布,所述N为2。本专利技术转子汽轮机,其中所述子转子为四个,所述内凸起为两组,所述两个凸点T和两个凸点T’交替均匀分布在缸体内壁上,所述N为4。本专利技术转子汽轮机中的内凸起将缸体分为两个工作区,当子转子的开口相对凸点T一侧的曲线l2’时,第二进气口向缸体内输入高温蒸汽,高温蒸汽在缸体内压力降低,气体体积膨胀推动子转子向靠近凸点T’运动,子转子将受到的推力作用于主转子上推动主转子转动,子转子在子转子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一边向凸点T’一侧运动,一边自转;当子转子自转至子转子开口空间与凸点T’一侧曲线l2上的第二排气口相连通时,膨胀做功之后的蒸汽开始从第二排气口排出缸体;当子转子转动至凸点T’一侧,此时子转子的一个尖角J开始与凸点T’相接触,接着凸点T’经过子转子内弧面JJ’的曲线l1段,而尖角J和J’分别与T’两侧的曲线l2’和l2相接触,而子转子与缸体内壁之间的空间缩小,此过程将膨胀做功之后的蒸汽完全挤压出缸体;当子转子转动至尖角J’与凸点T’相接触时,第一进气口向子转子的开口和曲线l2’构成的空间内注入高温蒸汽,高温蒸汽在缸体内压力降低,气体体积膨胀推动子转子向靠近凸点T运动,重复上述的做功和排气过程。在高温蒸汽膨胀阶段,子转子对主转子作功时,主转子的受力面离主转子圆心O较远,且受力方向基本沿主转子切线方向,因此子转子对主转子作功的力矩较大,作功效率高;而且高温蒸汽膨胀速度较快,膨胀率较高,蒸汽动能利用率高,对子转子的做功时间较长,汽轮机的效率更高;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两个子转子同时对主转子进行做功,可以保证子转子的受力平衡,主转子始终绕定轴转动,没有任何的偏心运动,使得动力输出更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转子汽轮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子汽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主转子(2)和至少两个子转子(3、3’),所述主转子(2)和子转子(3、3’)纵向设置在缸体(1)内部,且主转子(2)与缸体(1)共轴设置,缸体(1)的轴向两端设有大端盖(4、4’),所述子转子(3、3’)为横截面大体是月牙形的柱体,子转子(3、3’)截面外圆半径为r,子转子(3、3’)外圆圆心O’与子转子(3、3’)两个尖角J、J’之间构成子转子开口角β,所述子转子(3、3’)两个尖角J、J’之间设有相对子转子(3、3’)的β角平分线对称的曲线l1和l1’,所述曲线l1和l1’构成子转子(3、3’)的内弧面JJ’,所述内弧面JJ’的曲线l1段上设有过气槽(5),过气槽(5)为凹槽,所述主转子(2)大体为圆柱体,其截面半径为R,所述主转子(2)圆心O与子转子(3、3’)外圆圆心O’之间的圆心距为L,R+r>L>R,所述主转子(2)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有与子转子(3、3’)数量相等的弧形凹槽(6),所述弧形凹槽(6)适于子转子(3、3’)在其中自转,且弧形凹槽(6)始终容纳子转子(3、3’)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缸体(1)的内壁大体为圆柱体,缸体(1)截面半径为L+r,缸体(1)内壁上设有至少一组内凸起(7、7’),所述每组内凸起(7、7’)包含两个沿缸体(1)内壁均匀分布的凸点T和T’,所述凸点T和T’的两侧分别通过两条相对缸体(1)的通过T和T’的半径对称的曲线l2和l2’与缸体(1)内壁相连接,所述两条l2曲线上都设有卸压槽(8),其中所述凸点T两侧的l2和l2’曲线上分别设有第一排气口(9)和第二进气口(10),所述凸点T’两侧的l2和l2’曲线上分别设有第二排气口(9’)和第一进气口(10’),还包括驱动子转子(3、3’)自转的子转子驱动装置,当主转子(2)绕圆心O转动时,子转子驱动装置驱动子转子(3、3’)绕圆心O’反向转动,凸点T和T’与主转子(2)的外壁相接触,且子转子(3、3’)的转动角速度是主转子(2)转动角速度的N倍,所述N为内凸起(7、7’)组数的偶数倍,当子转子(3、3’)转动至内凸起(7、7’)位置处时,所述子转子(3、3’)的开口与内凸起(7、7’)相对,所述凸点T或T’依次与子转子(3、3’)内的曲线l1和l1’相接触,所述尖角J和J’分别与内凸起(7、7’)上的曲线l2和l2’始终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汽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主转子(2)和至少两个子转子(3、3’),所述主转子(2)和子转子(3、3’)纵向设置在缸体(1)内部,且主转子(2)与缸体(1)共轴设置,缸体(1)的轴向两端设有大端盖(4、4’),所述子转子(3、3’)为横截面大体是月牙形的柱体,子转子(3、3’)截面外圆半径为r,子转子(3、3’)外圆圆心O’与子转子(3、3’)两个尖角(J、J’)之间构成子转子开口角β,所述子转子(3、3’)的两个尖角(J、J’)之间为内弧面(JJ’),所述内弧面(JJ’)相对子转子(3、3’)的子转子开口角β的角平分线对称,所述内弧面(JJ’)的端部形成两第一曲线(l1、l1’),所述内弧面(JJ’)上与一第一曲线(l1)相对应的部分设有过气槽(5),过气槽(5)为凹槽,所述主转子(2)大体为圆柱体,其截面半径为R,所述主转子(2)的圆心O与子转子(3、3’)的外圆圆心O’之间的圆心距为L,R+r>L>R,所述主转子(2)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有与子转子(3、3’)数量相等的弧形凹槽(6),所述弧形凹槽(6)适于子转子(3、3’)在其中自转,且弧形凹槽(6)始终容纳子转子(3、3’)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缸体(1)的内壁大体为圆柱体,缸体(1)截面半径为L+r,缸体(1)内壁上设有至少一组内凸起(7、7’),每组所述内凸起(7、7’)均包含两个沿缸体(1)内壁均匀分布的凸点(T、T’),所述凸点(T)的两侧分别通过一个弧面与缸体(1)内壁相连接,两个所述弧面的端部分别形成一第二曲线(l2、l2’),两条所述第二曲线(l2、l2’)是相对缸体(1)上通过相应的凸点(T、T’)的半径而对称的,两所述弧面上都设有卸压槽(8),其中一个凸点(T)一侧的第二曲线(l2)旁边设有第一排气口(9),而在其的另一侧的第二曲线(l2’)旁边设有第二进气口(10),另一凸点(T’)一侧的第二曲线(l2)旁边设有第二排气口(9’),而在另一凸点(T’)的另一侧的第二曲线(l2’)旁边设有第一进气口(10’),还包括驱动子转子(3、3’)自转的子转子驱动装置,当主转子(2)绕圆心O转动时,子转子驱动装置驱动子转子(3、3’)绕外圆圆心O’反向转动,凸点(T、T’)与主转子(2)的外壁相接触,且子转子(3、3’)的转动角速度是主转子(2)转动角速度的N倍,所述N为内凸起(7、7’)组数的偶数倍,当子转子(3、3’)转动至内凸起位置处时,所述子转子(3、3’)的开口与内凸起相对,所述凸点(T、T’)与子转子(3、3’)内的第一曲线(l1、l1’)相接触,一个所述尖角(J)和内凸起上的位于同侧的第二曲线(l2’)始终相接触,另一所述尖角(J’)和内凸起上的位于同侧的第二曲线(l2’)始终相接触,所述第二曲线(l2、l2’)为子转子(3、3’)随主转子(2)转动时尖角(J、J’)的运动轨迹,第二曲线(l2、l2’)在TOT’为X轴的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方程为:X=L*COSα+r*COS(β/2+(1-N)*α),Y=L*SINα+r*SIN(β/2+(1-N)*α),其中α为主转子(2)的旋转角度,β/4≥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千省
申请(专利权)人:刘千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