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千省专利>正文

换热片及由换热片所组成的对流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423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片及由换热片组成的对流式换热器,换热片包括底板,底板的周边接有立板,立板的边沿接有折边,在立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换热器是由若干个换热片叠摞固定在一起组成的,相邻换热片上的入口相对设置,相邻换热片上的出口相对设置,每间隔一个换热片的两个换热片上的入口重叠,每间隔一个换热片的两个换热片上的出口重叠,最上方的换热片上设有盖板封闭。本装置制造工艺简单,组装容易,制造成本低,运行时风阻小,节省能源,且两种介质之间隔绝好,真正做到了零混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及其构件,特别是一种换热片及由换热片所组成的对流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一种热能交换装置,它可以将热能从一种介质传递给另一种介质。现有的换热器如专利号为012788376的专利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换热器结构是中间有换热板,在换热板的周边有外壳,介质的入口和出口设在外壳上,换热板由多片波纹换热片叠合面成,在每一波纹换热片的波峰及波谷处各压制有横向内凹的双向拉伸筋,该拉深筋支撑互相叠合的波纹换热片而在相邻两片之间形成条缝形的气流通路,各换热片固装在外壳中。这种结构的换热装置有如下缺点由于是众多的波纹板构成,制造工艺复杂,难以组合,加工成本高,在运行过程中风阻大,消耗动力,浪费能源,外壳与波纹板的连接封闭不严,无法做到零混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制作简单、成本低、运行时风阻小、零混风的对流式换热器及其构件。本技术的换热片,包括底板,底板的周边接有立板,立板的边沿接有折边,在立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本技术的换热片,其中所述的入口和出口各为一个,并分别设在相对的立板上,且相互错开位置。本技术的换热片,其中所述的入口和出口各为一个,并设在同侧的立板上。本技术的换热片,其中所述的底板上设有波纹。本技术的换热片,其中所述的入口、出口为长方形,其宽度与立板的高度一致,长度小于所在的立板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本技术的换热片,其中所述的折边为向内折。本技术的对流式换热器,由若干个所述的换热片叠摞固定在一起,相邻换热片上的入口相对设置,相邻换热片上的出口相对设置,每间隔一个换热片的两个换热片上的入口重叠,每间隔一个换热片的两个换热片上的出口重叠,最上方的换热片上设有盖板封闭。本技术的对流式换热器,其中所述换热器为长方体形状,每个换热片上的入口、出口分别位于长方体的相对的两侧或同侧。本技术的对流式换热器,其中所述换热器的水平投影呈菱形或八边形。本技术的换热片及由换热片组成的对流式换热器,由于组成换热器的换热片是平板围制的壳形构件,即在底板的周边接有立板,立板的边沿接有折边,在立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多个换热片叠摞在一起组成换热器,故制造工艺简单,组装容易,制造成本低,运行时风阻小,节省能源,且两种介质之间隔绝好,真正做到了零混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附图说明图1、图2均是本技术的换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图4是本技术的对流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1为底板,底板1呈长方形状,在底板1的周边接有立板3,立板3的边沿接有折边2,立板3与底板1垂直,折边2向内折并与立板3垂直。在底板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立板3上加工有入口5,其另一端的立板3上加工有出口6,所述的入口5和出口6均为长方形的开口,其长方形的宽度与立板3的高度一致,长度小于所在的立板3的长度的二分之一,入口5和出口6相互错开位置。图1和图2给出了立板3上加工出的入口5和出口6的两种结构。所述的底板1、立板3、折边2为一体结构,采用金属板围制即可。在底板1上垂直底板1长度方向压制有波纹7,波纹7的作用是增加介质流动时的扰动和底板的强度。如图3所示将若干个所述的换热片叠摞固定在一起,形成长方体形状的换热器,相邻换热片上的入口5相对设置,相邻换热片上的出口6相对设置,每间隔一个换热片的两个换热片上的入口5在上、下方向上重叠,每间隔一个换热片的两个换热片上的出口6在上、下方向上重叠。换言之,换热片上的入口5和与其相邻的换热片上的出口6位于长方体的同一侧,且相互错开设置。换热片的数量可根据换热量而定,最上方的换热片上设有盖板封闭。每个换热片之间可采用粘接方式连接成整体,最上方的盖板与换热片之间也采用粘接方式连接,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如果介质的温度较高,也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各换热片和盖板。本装置的一侧的所有入口5和与其连通的相对一侧的所有出口6通过管路与系统相接,可供一种介质通过,另一侧的所有入口5和与其连通的相对一侧的所有出口6通过管路与系统相接,可供另一种介质通过,两种介质在通过过程中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所述的换热片上的入口5和出口6也可以设在同一侧的立板3上,组装时相邻的换热片相互对称设置,以保证相邻换热片上的入口5相对设置,相邻换热片上的出口6相对设置,每间隔一个换热片的两个换热片上的入口5在上、下方向上重叠,每间隔一个换热片的两个换热片上的出口6在上、下方向上重叠。所述换热器的水平方向的投影也可以是菱形或八边形的。权利要求1.一种换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的周边接有立板(3),立板(3)的边沿接有折边(2),在立板(3)上设有至少一个入口(5)和一个出口(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5)和出口(6)各为一个,并分别设在相对的立板(3)上,且相互错开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5)和出口(6)各为一个,并设在同侧的立板(3)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上设有波纹(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5)、出口(6)为长方形,其宽度与立板(3)的高度一致,长度小于所在的立板(3)的长度的二分之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边(2)为向内折。7.一种由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换热片组成的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的换热片叠摞固定在一起,相邻换热片上的入口(5)相对设置,相邻换热片上的出口(6)相对设置,每间隔一个换热片的两个换热片上的入口(5)重叠,每间隔一个换热片的两个换热片上的出口(6)重叠,最上方的换热片上设有盖板封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长方体形状,每个换热片上的入口(5)、出口(6)分别位于长方体的相对的两侧或同侧。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水平投影呈菱形或八边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片及由换热片组成的对流式换热器,换热片包括底板,底板的周边接有立板,立板的边沿接有折边,在立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换热器是由若干个换热片叠摞固定在一起组成的,相邻换热片上的入口相对设置,相邻换热片上的出口相对设置,每间隔一个换热片的两个换热片上的入口重叠,每间隔一个换热片的两个换热片上的出口重叠,最上方的换热片上设有盖板封闭。本装置制造工艺简单,组装容易,制造成本低,运行时风阻小,节省能源,且两种介质之间隔绝好,真正做到了零混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文档编号F28F3/00GK2914018SQ200620120898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1日专利技术者刘千省 申请人:刘千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的周边接有立板(3),立板(3)的边沿接有折边(2),在立板(3)上设有至少一个入口(5)和一个出口(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千省
申请(专利权)人:刘千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