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DNA荧光检测的复合纳米银薄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516793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功能高分子薄膜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用于DNA荧光检测的复合纳米银薄膜的制备方法。该复合薄膜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而成,首先制备出含有海藻酸钠的多层膜,利用海藻酸钠原位还原制备纳米银基底,随后吸附壳聚糖、聚丙烯酰胺以及检测DNA。利用纳米银基底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增强DNA嵌入染料的荧光,实现DNA高灵敏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固态DNA检测体系制备繁琐,灵敏度低和成本高等缺点,具有制备快捷、灵敏度高、成本低、易于器件化等优点,在基因检测,疾病诊断及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用于DNA荧光检测的复合纳米银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高分子薄膜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纳米银薄膜的制备方 法,具有优异的DNA荧光检测功能。
技术介绍
DNA是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DNA序列的变化会导致遗传变异或各种疾病的产生。 因此,实现对DNA高效、灵敏地检测对基因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临床诊断以及基因表达 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突光检测技术由于具有检测效率1?和检测灵敏度1?等优点,已被广 泛应用于化学和生物传感等领域。目前的DNA荧光检测大多为均相溶液检测体系,利用荧 光染料与DNA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实现对DNA的检测。但是,该检测体系容易受溶液中溶剂 极性、pH值及平衡离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体系的重复利用率低,不易制备成器件,从 而使DNA检测的灵敏度和效率大大降低。 近年来,随着基因芯片与DNA微阵列技术的发展,基于固体表面的DNA检测可以实 现单次多样品同时检测,检测效率显著提高。然而,这些分析方法往往需要标记有荧光物质 的多肽核酸探针或者DNA探针,提高了检测成本,限制了其商业推广。同时,荧光染料在固 体表面的光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DNA荧光检测的复合纳米银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固体基片浸于双氧水和浓硫酸体积比为2:5‑1:2的混合溶液中,保持0.5‑1小时取出后,冲洗干燥待用;(2)将步骤(1)干燥后的固体基片浸入1‑2mg/mL带正电的阳离子聚电解质溶液保持15‑30分钟后取出并冲洗干燥;再将其浸入的1‑2mg/mL带负电的海藻酸钠溶液保持15‑30分钟后取出冲洗干燥;重复以上过程制备自组装多层膜;(3)将步骤(2)制备的自组装多层膜浸入预先配制的质量百分比为0.5‑2%的银氨溶液中,升温至60‑80℃温度范围内,保温并搅拌0.5‑1小时,制得纳米银薄膜;(4)将步骤(3)制备的纳米...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DNA荧光检测的复合纳米银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将固体基片浸于双氧水和浓硫酸体积比为2:5-1:2的混合溶液中,保持0. 5-1小时 取出后,冲洗干燥待用; (2) 将步骤(1)干燥后的固体基片浸入l-2mg/mL带正电的阳离子聚电解质溶液保持 15-30分钟后取出并冲洗干燥;再将其浸入的l-2mg/mL带负电的海藻酸钠溶液保持15-30 分钟后取出冲洗干燥;重复以上过程制备自组装多层膜; (3) 将步骤(2)制备的自组装多层膜浸入预先配制的质量百分比为0.5-2%的银氨溶 液中,升温至60-80°C温度范围内,保温并搅拌0. 5-1小时,制得纳米银薄膜; (4) 将步骤(3)制备的纳米银薄膜浸入l-2mg/mL的带正电的壳聚糖溶液保持15-30分 钟,取出冲洗干燥;再将其浸入l_2mg/mL的带负电的聚丙烯酸溶液保持15-30分钟取出并 冲洗干燥;重复以上过程得到壳聚糖/聚丙烯酰胺/壳聚糖/聚丙烯酰胺/壳聚糖/聚丙 烯酰胺/壳聚糖中间层结构; (5) 将扩增前后的DNA与吖啶类染料分别混合,涂覆于步骤(4)所制备的复合纳米银薄 膜表面,保持2-5小时后冲洗干燥; (6) 采用荧光光谱仪测定不同薄膜上吖啶类染料的荧光强度,荧光强度高的为扩增后 的DNA,荧光强度低的为未扩增的D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东王晓瑜朱茜唐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