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导热均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9663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导热均热膜,该导热均热膜是将石墨烯薄膜与常规导热均热膜复合在一起形成的。将石墨烯和常用导热材料相结合,增强复合薄膜的导热均热效果,形成至少两次的导热均热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产品的均热效果远高于现有一般导热材料的导热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导热均热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墨烯导热均热膜。
技术介绍
电子器件,在工作时均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使工作器件的温度升高,形成局部热点,严重影响器件的使用效率和寿命。目前,导热材料在各种工业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热导率的限制,导热均热效果并不理想,限制了器件或者系统的设计。尤其是在微电子产业中,电子电路设计的集成化、小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性能导热均热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传统的导热均热材料多是以金属或者石墨为基础材料进行制造,目前已经不能满足电子产业对于导热均热的需求。 石墨烯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Nature Materials10,569 - 581 (2011) do1: 10.1038/nmat3064),远高于常用的导热材料(铜、铝、银等),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 cm2/V*s,而电阻率只约10-6Ω.cm,比铜或银更低,为目前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导热均热膜。 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墨烯导热均热膜,该导热均热膜是将石墨烯薄膜与常规导热均热膜复合在一起形成的。 在所述的导热均热膜中,石墨烯薄膜的厚度为1-10层原子厚度的石墨烯。 所述的导热均热膜中,如果薄膜的总层数大于2层,则石墨烯薄膜与常规导热均热膜交替排列设置。 所述的复合方式为:相邻两层薄膜直接贴附在一起;或者,相邻两层薄膜通过胶层粘合到一起。 所述的石墨烯薄膜为厚度小于10个原子层的石墨烯薄膜。 所述的石墨烯薄膜为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 所述的常规导热均热膜为厚度小于100微米的人造石墨膜、厚度小于100微米的天然石墨膜、厚度小于60微米的铜箔、厚度小于100微米的铝箔、厚度小于100微米的银箔、厚度小于100微米的镍箔、厚度小于10个原子层的石墨烯、以上材料中的至少两种形成的合金膜、涂覆有以上材料的薄膜中的一种。 所述的胶层为热敏胶、光敏胶、压敏胶、双面胶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的胶层。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石墨烯和常用导热材料相结合,增强复合薄膜的导热均热效果,形成至少两次的均热效果(一层石墨烯薄膜和一层常规导热膜复合的产品),本专利技术的产品的均热效果远高于现有一般导热材料的导热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石墨烯导热均热膜,该导热均热膜是将石墨烯薄膜与常规导热均热膜复合在一起形成的。 在所述的导热均热膜中,石墨烯薄膜厚度不大于10个原子层厚度;优选的,石墨烯薄膜的厚度为3?10层碳原子厚度。 所述的导热均热膜中,如果薄膜的总层数大于2层,则石墨烯薄膜与常规导热均热膜交替排列设置。 所述的复合方式为:相邻两层薄膜直接贴附在一起;或者,相邻两层薄膜通过胶层粘合到一起。 所述的石墨烯薄膜为厚度小于10个原子层的石墨烯薄膜。 所述的石墨烯薄膜为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 所述的常规导热均热膜为厚度小于100微米的人造石墨膜、厚度小于100微米的天然石墨膜、厚度小于60微米的铜箔、厚度小于100微米的铝箔、厚度小于100微米的银箔、厚度小于100微米的镍箔、厚度小于10个原子层的石墨烯、以上材料中的至少两种形成的合金膜、涂覆有以上材料的薄膜中的一种;优选的,为厚度小于100微米的人造石墨膜、厚度小于100微米的天然石墨膜、厚度小于60微米的铜箔、厚度小于100微米的铝箔、厚度小于100微米的银箔、厚度小于100微米的镍箔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胶层为热敏胶、光敏胶、压敏胶、双面胶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的胶层。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厚度小于100微米的人造石墨膜与厚度小于10个原子层的石墨烯薄膜通过直接贴附的方式,即将石墨烯薄膜直接贴附在人造石墨膜上,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石墨烯导热均热膜。 如果该导热均热膜中的人造石墨膜直接接触热源时,热源散发的热量通过人造石墨膜的平面方面(定义为XY平面方向)传输,形成第一次均热效果,然后通过Z方向(垂直于XY平面的方向)传输给石墨烯薄膜,在石墨烯薄膜平面方向上形成第二次均热,最终达到增强均热导热效果。 如果该导热均热膜中的石墨烯薄膜直接接触热源时,热源散发的热量通过石墨烯薄膜的平面方面(定义为XY平面方向)传输,形成第一次均热效果,然后通过Z方向(垂直于XY平面的方向)传输给人造石墨膜,在人造石墨膜平面方向上形成第二次均热,最终达到增强均热导热效果。 实施例2:将人造石墨膜替换为厚度小于100微米的天然石墨膜,其余部分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将人造石墨膜替换为厚度小于60微米的铜箔,其余部分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将人造石墨膜替换为厚度小于100微米的铝箔,其余部分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通过双面胶将厚度小于100微米的人造石墨膜与厚度小于10个原子层的石墨烯薄膜粘合到一起,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石墨烯导热均热膜。 如果该导热均热膜中的人造石墨膜直接接触热源时,热源散发的热量通过人造石墨膜的平面方面(定义为XY平面方向)传输,形成第一次均热效果,然后沿着Z方向(垂直于XY平面的方向)传输,穿过双面胶层,热量在石墨烯薄膜平面上形成第二次均热,最终达到增强均热导热效果。 如果该导热均热膜中的石墨烯薄膜直接接触热源时,热源散发的热通过石墨烯薄膜的平面方面(定义为XY平面方向)传输,形成第一次均热效果,然后通过Z方向(垂直于XY平面的方向)传输,穿过双面胶层,热量在人造石墨膜平面上形成第二次均热,最终达到增强均热导热效果。 实施例6:将人造石墨膜替换为厚度小于100微米的天然石墨膜,其余部分和实施例5相同。 实施例7:将人造石墨膜替换为厚度小于60微米的铜箔,其余部分和实施例5相同。 实施例8:将人造石墨膜替换为厚度小于100微米的铝箔,其余部分和实施例5相同。 实施例9:铜箔(厚度小于100微米)正反两面均通过化学气相法生长有层数小于10层的石墨烯,再将此铜箔与厚度小于10个原子层厚度的石墨烯薄膜(厚度小于100微米)通过双面胶胶合到一起。 实施例10:将两层厚度小于10个原子层的石墨烯薄膜通过双面胶胶合到一起。 实施例11:将厚度小于100微米的天然石墨膜与厚度小于10个原子层的石墨烯薄膜通过压敏胶粘合到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墨烯导热均热膜,其特征在于:该导热均热膜是将石墨烯薄膜与常规导热均热膜复合在一起形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导热均热膜,其特征在于:该导热均热膜是将石墨烯薄膜与常规导热均热膜复合在一起形成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导热均热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导热均热膜中,石墨烯薄膜的厚度为1-10层原子厚度的石墨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导热均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均热膜中,如果薄膜的总层数大于2层,则石墨烯薄膜与常规导热均热膜交替排列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导热均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方式为:相邻两层薄膜直接贴附在一起;或者,相邻两层薄膜通过胶层粘合到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导热均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烯薄膜为厚度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尤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