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气式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7522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气式注塑模具,包括:底模(1)和顶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2)上设置有用于填入注塑材料的投料口(3),所述投料口(3)与投料管(4)固定连接,所述投料管(4)包括垂直管(5)、倾斜管(6)和用于连接所述垂直管(5)和倾斜管(6)的脱气装置(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脱气式注塑模具,脱气装置的设置,使注塑材料在注塑成型前就进行了脱气操作,保证成型塑件的表面及内部无气泡,尤其是对于一些加工精度要求高、不能有气泡的塑件来说,质量完全符合标准,提高了塑件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脱气式注塑模具,属于模具
。 脱气式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生产企业中普遍利用模具进行生产,其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热塑性塑 料注射成型的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注塑材料对模具的磨损小,能大批量地成型形状复 杂、表面图案与标记清晰、尺寸精度高的塑件。 但是,现有的注塑模具一般不具有脱气功能,注塑材料中的空气不能及时排出,成 型后塑件的表面和内部经常会出现气孔,尤其是对于一些加工精度要求高、不能有气泡的 塑件来说,利用现有工艺生产出来的塑件合格率低,返工率高,造成了工时和生产成本上的 浪费,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脱气功能、脱气效果好的注塑 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种脱气式注塑模具,包括:底模和顶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上设置有用于填 入注塑材料的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与投料管固定连接,所述投料管包括垂直管、倾斜管和用 于连接所述垂直管和倾斜管的脱气装置,所述垂直管的一端与所述投料口相连通,另一端 与所述脱气装置的出料口相连接,所述倾斜管的一端与所述脱气装置的进料口相连接,所 述倾斜管与垂直管的夹角为10(Γ130°,所述倾斜管与所述脱气装置相垂直设置且所述脱 气装置上设置有用于通过注塑材料的通孔,所述脱气装置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脱气孔,所述 脱气孔与保温装置上表面的排气孔相连通,所述保温装置位于所述投料管的外部且其侧壁 上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倾斜管的孔洞。 所述脱气孔与所述通孔相连通。 注塑材料经由脱气装置的进料口进入脱气装置中,在脱气装置独立的单元,即真 空泵腔内,通过预先设定的真空度,真空泵连续低速运行,注塑材料在真空泵的作用下流经 真空腔内一段很短的脱气膜管,在真空作用下,注塑材料中溶解的气体通过脱气孔排出。 保温装置的设置,使熔融状态的注塑材料在流经投料管的过程中不会由于管壁温 度差而造成凝结的现象,确保全部注塑材料均以液体的状态流入底模和顶模之间的注塑 腔。 所述顶模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底模的开口相适应。 所述保温装置包括加热电阻丝和保温包材,所述加热电阻丝缠绕于所述投料管的 外部,所述保温包材包覆于所述投料管的外部。 所述保温包材为棉花或棉毛毡。 所述脱气装置与所述保温装置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垂直管和倾斜管的材质为不锈钢管或PPR塑料管。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脱气式注塑模具,脱气装置的设置,使注塑材料在注塑成 型前就进行了脱气操作,保证成型塑件的表面及内部无气泡,尤其是对于一些加工精度要 求高、不能有气泡的塑件来说,质量完全符合标准,提高了塑件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保温 装置的设置,使熔融状态的注塑材料在流经投料管的过程中不会由于管壁温度差而造成凝 结的现象,确保全部注塑材料均以液体的状态流入底模和顶模之间的注塑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脱气式注塑模具,包括:底模1和顶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 模2上设置有用于填入注塑材料的投料口 3,所述投料口 3与投料管4固定连接,所述投料 管4包括垂直管5、倾斜管6和用于连接所述垂直管5和倾斜管6的脱气装置8,所述垂直 管5的一端与所述投料口 3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脱气装置8的出料口相连接,所述倾斜管 6的一端与所述脱气装置8的进料口相连接,所述倾斜管6与垂直管5的夹角为110°,所 述倾斜管6与所述脱气装置8相垂直设置且所述脱气装置8上设置有用于通过注塑材料的 通孔9,所述脱气装置8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脱气孔10,所述脱气孔10与保温装置7上表面 的排气孔相连通,所述保温装置7位于所述投料管4的外部且其侧壁上设置有用于穿过所 述倾斜管6的孔洞。所述脱气孔10与所述通孔9相连通。所述脱气装置8与所述保温装 置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顶模2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与所述底模1的 开口相适应。所述保温装置7包括加热电阻丝和棉花,所述加热电阻丝缠绕于所述投料管4 的外部,所述棉花覆于所述投料管4的外部。所述垂直管5和倾斜管6的材质为不锈钢管。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气式注塑模具,包括:底模(1)和顶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2)上设置有用于填入注塑材料的投料口(3),所述投料口(3)与投料管(4)固定连接,所述投料管(4)包括垂直管(5)、倾斜管(6)和用于连接所述垂直管(5)和倾斜管(6)的脱气装置(8),所述垂直管(5)的一端与所述投料口(3)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脱气装置(8)的出料口相连接,所述倾斜管(6)的一端与所述脱气装置(8)的进料口相连接,所述倾斜管(6)与垂直管(5)的夹角为100~130°,所述倾斜管(6)与所述脱气装置(8)相垂直设置且所述脱气装置(8)上设置有用于通过注塑材料的通孔(9),所述脱气装置(8)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脱气孔(10),所述脱气孔(10)与保温装置(7)上表面的排气孔相连通,所述保温装置(7)位于所述投料管(4)的外部且其侧壁上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倾斜管(6)的孔洞。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脱气式注塑模具,包括:底模(1)和顶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2)上设置 有用于填入注塑材料的投料口( 3 ),所述投料口( 3 )与投料管(4 )固定连接,所述投料管(4 ) 包括垂直管(5 )、倾斜管(6 )和用于连接所述垂直管(5 )和倾斜管(6 )的脱气装置(8 ),所述 垂直管(5)的一端与所述投料口(3)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脱气装置(8)的出料口相连接, 所述倾斜管(6)的一端与所述脱气装置(8)的进料口相连接,所述倾斜管(6)与垂直管(5) 的夹角为10(Γ130°,所述倾斜管(6)与所述脱气装置(8)相垂直设置且所述脱气装置(8) 上设置有用于通过注塑材料的通孔(9 ),所述脱气装置(8 )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脱气孔(10 ), 所述脱气孔(10)与保温装置(7)上表面的排气孔相连通,所述保温装置(7)位于所述投料 管(4)的外部且其侧壁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枫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大久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