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58110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4:20
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一胶框、一光学膜片组及至少一遮光片,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对应于一显示面板的一可视区及环绕可视区的一外围区,胶框环设于导光板的外围区,并与导光板具有一间隙,光学膜片组设置于出光面之上,并包含一第一光学膜片,遮光片设置于出光面之上,并直接接触第一光学膜片,遮光片位于可视区外,并由外围区延伸至胶框,且遮蔽间隙;以此,改善了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边侧的亮度不均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平面显示装置已经广泛的被运用在各种领域,尤其是液晶显示 装置,因具有体型轻薄、低功率消耗及无辐射等优越特性,已经渐渐地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 显示装置,而应用至许多种类的电子产品中,例如移动电话、可携式多媒体装置、笔记本电 脑、液晶电视及液晶显不器等等。 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例,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含一液晶显示面板(IXD Panel)以及 一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相对而设。其中,液晶显示面板 具有一薄膜晶体管基板、一彩色滤光基板以及一夹设于两基板间的液晶层,两基板与液晶 层可形成多个阵列设置的像素。另外,背光模块可将一光源的光线均匀地射出而分布到液 晶显示面板,并经由各像素显示色彩而形成一影像。 请参照图1A至图1C所示,其中,图1A为已知一种背光模块1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而图1B及图1C分别为图1A中,直线A-A及直线B-B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背光模块1包括一背板11、一反射片12、一导光板13、一光学膜片组14以及一胶 框15,其中,反射片12、导光板13、光学膜片组14及胶框15是设置于背板11内。另外,一 光源(图未显示)可发出光线且入射至导光板13,导光板13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线的传输方 向,并通过光线于导光板13内部的全反射,可使光线由导光板13的一出光面131射出,再 通过光学膜片组(例如扩散片、增亮膜…)14后,可形成一均匀的面光源。另外,反射片12 设置于导光板13的一底面132,以将由底面132射出的光线再反射回导光板13内。 如图1B所示,光学膜片组14的一侧可具有至少一耳部141,而胶框15与耳部141 对应之处具有一承载面151,以通过一固定胶带16并通过耳部141将光学膜片组14设置 于承载面151上。于此,光学膜片组14与胶框15之间并没有间隙,但导光板13与胶框15 之间仍具有间隙。另外,如图1C所示,在光学膜片组14不具有耳部141处,光学膜片组14 (及导光板13)与胶框15之间则具有一间隙G。 然而,由于于光学膜片组14具有耳部141的区域中,光学膜片组14与胶框15之 间没有间隙,但是于光学膜片组14不具有耳部141的区域中,光学膜片组14与胶框15之 间具有间隙G,因此,当光线通过导光板13的导引而射出导光板13时,部分的光线仍会通过 导光板13与胶框15之间的间隙G而往上射出,如此,将造成耳部141的区域所射出的光线 量较少(较暗),而非耳部141的区域所射出的光线量较多(较亮),因此,将使背光模块及显 示装置的边侧产生亮度不均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可改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边侧的亮 度不均问题,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改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边侧的亮度不均问题的背 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对应于 一显示面板的一可视区及一外围区,所述外围区环绕所述可视区;一胶框,环设于所述外围 区,并与所述导光板之间具有一间隙;一光学膜片组,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之上,并包含一第 一光学膜片;以及至少一遮光片,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之上,并直接接触所述第一光学膜片, 所述遮光片位于所述可视区外,并由所述外围区延伸至所述胶框,且遮蔽所述间隙。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背 光模块与显不面板相对而设,并具有一导光板、一胶框、一光学膜片组及至少一遮光片,导 光板具有一出光面、对应于显示面板的一可视区及一环绕可视区的外围区,胶框环设于导 光板的外围区,并与导光板之间具有一间隙,光学膜片组设置于出光面之上,并包括一第一 光学膜片,遮光片设置于出光面之上,并直接接触第一光学膜片,遮光片位于可视区外,并 由外围区延伸至胶框,且遮蔽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还包含至少一第二光学膜片,第二光学膜片设置于第 一光学膜片之上,且遮光片设置于第一光学膜片与第二光学膜片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遮光片设置于导光板及第一光学膜片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胶框的内侧具有一承载面,遮光片延伸至承载面上,且承载面之上 设有至少一承载件,承载件位于遮光片上。 在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具有至少一耳部,耳部位于承载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具有一反射片及一背板,反射片设置于导光板远离第 一光学膜片的一侧,背板承载导光板、胶框、反射片及显不面板。 承上所述,因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中,是通过至少一遮光片设置于 导光板与第一光学膜片之间,或设置于第一光学膜片与第二光学膜片之间而直接接触第一 光学膜片。另外,遮光片是由导光板的外围区延伸至胶框,并遮蔽胶框与导光板之间的间 隙。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通过遮光片的设置,可平衡由第一光学膜片的耳部 区域所射出的光线量与非耳部区域所射出的光线量,使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的边侧亮度达 成一致。 【附图说明】 图1A为已知一种背光模块的局部立体不意图; 图1B及图1C分别为图1A中,直线A-A及直线B-B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2A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2B及图2C分别为图2A中,直线C-C及直线D-D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 l、22、22a :背光模块 11、228:背板 12、227 :反射片 13 :221 :导光板 13U2211:出光面 132、2212 :底面 14、223:光学膜片组 141、223a:耳部 15、222 :胶框 151、2221 :承载面 16:固定胶带 2 :显示装置 21 :显示面板 2231 :第一光学膜片 2232、2233、2234 :第二光学膜片 224 :遮光片 226 :承载件 A:可视区 B:外围区 A-A、B-B、C-C、D-D :直线 G、G1: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其中相 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请参照图2A至图2C所示,其中,图2A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2的 局部立体示意图,图2B及图2C分别为图2A中,直线C-C及直线D-D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如图2A至图2B所示,显示装置2包括一显示面板21以及一背光模块22,背光模块 22与显不面板21相对而设。其中,背光模块22包含一导光板221、一胶框222、一光学膜片 组223及至少一遮光片224。另外,背光模块22还可包含一承载件226、一反射片227及一 背板228。此外,背光模块22另包括至少一光源(图未显不),光源设置于导光板221的一侧, 并可发射光线入射至导光板221,且由导光板221的一出光面2211射出。于此,如图2B所 示,出光面2211为导光板221之上表面,而显示面板21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对应于一显示面板的一可视区及一外围区,所述外围区环绕所述可视区;一胶框,环设于所述外围区,并与所述导光板之间具有一间隙;一光学膜片组,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之上,并包含一第一光学膜片;以及至少一遮光片,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之上,并直接接触所述第一光学膜片,所述遮光片位于所述可视区外,并由所述外围区延伸至所述胶框,且遮蔽所述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 一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对应于一显不面板的一可视区及一外围区,所述外围区环绕 所述可视区; 一胶框,环设于所述外围区,并与所述导光板之间具有一间隙; 一光学膜片组,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之上,并包含一第一光学膜片;以及 至少一遮光片,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之上,并直接接触所述第一光学膜片,所述遮光片位 于所述可视区外,并由所述外围区延伸至所述胶框,且遮蔽所述间隙。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还包含至少一第二 光学膜片,所述第二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之上,且所述遮光片设置于所述第 一光学膜片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之间。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及所 述第一光学膜片之间。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的内侧具有一承载面,所述 遮光片延伸至所述承载面上,且所述承载面之上设有至少一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位于所述 遮光片上。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具有至少一耳部,所 述耳部位于所述承载面上。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 一反射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松盛黄俊晔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