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4627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包括上壳、下壳和保护门组件,所述保护门组件连接在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所述上壳具有上插孔,所述下壳具有与所述上插孔对应的下插孔,所述上壳与所述保护门组件相对的一面突出设置有保护门导向筋,所述保护门组件设置有与所述保护门导向筋相对应的滑道,所述保护门组件沿所述保护门导向筋滑动时,所述上插孔和所述下插孔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将保护门组件的滑道上置,保护门滑动更顺畅,同时减少了导向筋受力而受损的可能,且零件数量少,组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末端输出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防触电功能的末端电源输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末端电源输出装置为预防外部金属意外插入造成的漏电事故,以及避免儿童玩弄插座触电的危险,设置了保护门组件结构。但是,现有的保护门组件结构逐渐暴露出以下不足:保护门组件零件多、组装工艺复杂以及使用过程中有运动不畅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末端电源输出装置的保护门组件零件多、组装复杂以及运动不畅的问题,提供一种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保护门组件运动流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包括上壳、下壳和保护门组件,所述保护门组件连接在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所述上壳具有上插孔,所述下壳具有与所述上插孔对应的下插孔,其中,所述上壳与所述保护门组件相对的一面突出设置有保护门导向筋,所述保护门组件设置有与所述保护门导向筋相对应的滑道,所述保护门组件沿所述保护门导向筋滑动时,所述上插孔和所述下插孔导通。上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中,所述下壳还包括支撑部,所述下插孔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且所述支撑部包括一抵靠面,所述保护门组件抵靠所述抵靠面。上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中,所述上壳还包括保护门框架,所述保护门组件设置于所述保护门框架内。上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中,所述上插孔包括上二极插孔,所述下插孔包括下二极插孔,所述保护门组件包括二极保护门,所述滑道包括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设置于所述二极保护门的上侧面,所述二极保护门沿所述保护门导向筋滑动时,所述上二极插孔和所述下二极插孔导通。上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中,所述上插孔还包括上三极插孔,所述下插孔还包括下三极插孔,所述保护门组件还包括三极保护门,所述滑道还包括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设置于所述三极保护门的上侧面,所述三极保护门沿所述保护门导向筋滑动时,所述上三极插孔和所述下三极插孔导通。上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中,所述保护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二极保护门和所述三极保护门之间。上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中,所述弹性件为两个,且平行连接在所述二极保护门和所述三极保护门之间。上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中,所述弹性件是压簧。上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中,所述二极保护门与所述三极保护门相对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突出部,所述三极保护门与所述二极保护门相对的侧面设置有第二突出部,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套接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上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中,所述下壳还包括插套护筋,所述插套护筋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的与所述抵靠面相背的一面。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采用本技术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将保护门组件的滑道上置,克服了现有保护门运动不畅的问题,且保护门滑动更顺畅的同时,减少了导向筋受力而受损从而影响保护门组件滑动的可能。且本技术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零件少,组装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的下壳的立体结构图;图5为图4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二极保护门的立体结构图;图7为图6的仰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三极保护门的立体结构图;图9为图8的仰视图。其中,附图标记10  上壳12  保护门导向筋13  保护门框架20  下壳21  下插孔211 下二极插孔212 下三极插孔22  支撑部23  插套护筋30  保护门组件31  二极保护门311 第一滑道312 第一突出部32  三极保护门321 第二滑道322 第二突出部33  弹性件A   抵靠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是本末端电源输出装置从下壳方向所观察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去除下壳后所观察到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的侧视结构图。具体地,本技术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包括上壳10、下壳20和保护门组件30,保护门组件30连接在上壳10和下壳20之间,上壳10上具有上插孔(未示出),下壳20具有与上壳10的上插孔对应的下插孔21,上壳10与保护门组件30相对的一面突出设置有保护门导向筋12,保护门组件30设置有与保护门导向筋12相对应的滑道,保护门组件30可通过滑道沿上壳10上的保护门导向筋12滑动。当保护门组件30沿上壳10上的保护门导向筋12滑动时,上壳10的上插孔和下壳20的下插孔21相导通,以预防外部金属意外插入造成的漏电事故,特别是对儿童进行保护。本技术将保护门导向筋12设置于上壳10上,滑动时,保护门组件30沿保护门导向筋12滑动时更顺畅。且保护门导向筋12设置于上壳10上,与传统技术的导向筋设置于下壳相比减轻了导向筋因滑动时受力而受损,从而减小保护门组件30滑动不便利的可能性。以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上壳10还包括保护门框架13,保护门框架13是容设保护门组件30的外框架,保护门组件30设置于上壳10的保护门框架13内。结合参阅图4和图5,本技术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的下壳20还包括支撑部22和插套护筋23,下插孔21设置于支撑部22上。且支撑部22包括抵靠面A,保护门组件30抵靠于抵靠面A。其中,插套护筋23连接在支撑部22上的与抵靠面A相背的一面,较佳地,支撑部22和插套护筋23为一体件。本技术的支撑部22同时具有下壳体(设置插孔)和保护支架(支撑保护门组件30)的功能,本技术将保护支架与下壳体做成一个零件,节省了材料成本、模具设备费用,减少了组装工序,而且支撑部22与保护门组件30接触面强度大幅度提高,提高了产品使用寿命。具体地,上壳10的上插孔包括上二极插孔和上三极插孔,下壳20的下插孔21包括下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包括上壳、下壳和保护门组件,所述保护门组件连接在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所述上壳具有上插孔,所述下壳具有与所述上插孔对应的下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保护门组件相对的一面突出设置有保护门导向筋,所述保护门组件设置有与所述保护门导向筋相对应的滑道,所述保护门组件沿所述保护门导向筋滑动时,所述上插孔和所述下插孔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包括上壳、下壳和保护门组件,所述
保护门组件连接在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所述上壳具有上插孔,所述下壳
具有与所述上插孔对应的下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保护门组件相
对的一面突出设置有保护门导向筋,所述保护门组件设置有与所述保护门导向
筋相对应的滑道,所述保护门组件沿所述保护门导向筋滑动时,所述上插孔和
所述下插孔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下壳还包括支撑部,所述下插孔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且所述支撑部包括一抵靠
面,所述保护门组件抵靠所述抵靠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上壳还包括保护门框架,所述保护门组件设置于所述保护门框架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上插孔包括上二极插孔,所述下插孔包括下二极插孔,所述保护门
组件包括二极保护门,所述滑道包括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设置于所述二极
保护门的上侧面,所述二极保护门沿所述保护门导向筋滑动时,所述上二极插
孔和所述下二极插孔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峰林海青丁瑞军李建国马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青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