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43934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相连;过冷换热器,所述过冷换热器具有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以及流向转换装置,所述流向转换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以及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流向转换装置将来自或流向所述第一流路的冷媒输出给所述第二流路且控制所述第二流路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流路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同或相反。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系统,过冷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与制冷系统的工况更好的匹配,整体性能更好且更加节能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含有过冷装置的制冷系统,过冷换热器换热效率利用率低,且不能适应制冷系统的各种工况(例如,制冷或制热),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在不同工况下均可实现过冷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最高的制冷系统。 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所述制冷系统的空调器。 根据本技术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相连;过冷换热器,所述过冷换热器具有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以及流向转换装置,所述流向转换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以及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流向转换装置将来自或流向所述第一流路的冷媒输出给所述第二流路且控制所述第二流路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流路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同或相反。 根据本技术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分别与第二流路、第一流路以及压缩机相连的流向转换装置,使制冷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均可以实现过冷换热器在换热效率高或换热效率低的两种使用状态的随意切换。同时,无论制冷系统处于何种工况,过冷换热器都可以实现换热效率最高的使用状态。由此,根据制冷系统的工况可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过冷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从而使过冷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与制冷系统的工况更好的匹配,有效提升制冷系统的整体性能,使制冷系统更加节能高效。 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制冷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流向转换装置为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第一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二流路的两端与所述第二阀口和第四阀口相连,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流路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或喷射口相连。 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过冷节流装置,所述过冷节流装置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过冷节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阀口相连,从而使制冷系统更加节能且能耗更低。 所述流向转换装置包括第一至第四开关阀,每个所述开关阀均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二和第三开关阀的第一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流路相连,所述第一和第四开关阀的第一接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或喷射口相连,所述第二和第四开关阀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流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和第三开关阀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流路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三开关阀和所述第四开关阀中的每一个为电磁通断阀。 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过冷节流装置,所述过冷节流装置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过冷节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和第三开关阀的第一接口相连,从而使制冷系统更加节能且能耗更低。 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流路之间设置有节流装置,从而使制冷系统更加节能且能耗更低。 所述节流装置为毛细管、电磁阀或电子膨胀阀。 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制冷系统,从而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制冷系统100、压缩机1、吸气口 11、排气口 12、喷射口 13、室外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3、过冷换热器4、第一流路41、第二流路42、流向转换装置5、第一阀口 501、第二阀口502、第三阀口 503、第四阀口 504、第一开关阀51、第二开关阀52、第三开关阀53、第四开关阀54、过冷节流装置6、节流装置7、系统节流装置8、系统四通阀9、第一口 91、第二口 92、第三口 93、第四口 9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3、过冷换热器4以及流向转换装置5。 室外换热器2和室内换热器3分别与压缩机I相连。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制冷系统100可以是冷媒流动方向单一的单制冷系统,从而实现单一制冷模式或单一制热模式。本技术的制冷系统100也可以是冷媒流动方向可变的热泵系统,从而可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之间切换。 以制冷系统100为热泵系统为例,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3可以通过系统四通阀9相连。如图1-图4所示,系统四通阀9的第一口 91与压缩机I的吸气口 11相连,系统四通阀9的第二口 92与压缩机I的排气口 12相连,系统四通阀9的第三口 93与室内换热器3相连,系统四通阀9的第四口 94与室外换热器2相连,通过控制系统四通阀9各口之间的连通和断开,实现制冷系统100的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室外换热器2和室内换热器3之间还连接有系统节流装置8,可选地,系统节流装置8可以为毛细管、电磁阀或电子膨胀阀,从而使制冷系统100更加节能、能耗更低。 过冷换热器4具有第一流路41和第二流路42。第一流路41连接在室外换热器2与室内换热器3之间。流向转换装置5分别与第二流路42、第一流路41以及压缩机I相连,流向转换装置5将来自或流向第一流路41的冷媒输出给第二流路42,且流向转换装置5控制第二流路42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与第一流路41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同或相反。 也就是说,过冷换热器4通过流经第一流路41的冷媒与流经第二流路42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参照图1-图4所示,制冷系统100内冷媒的流动方向可以根据制冷系统100的工作模式的不同而不同,当制冷系统100处于制冷模式时,来自第一流路41的冷媒经过流向转换装置5输出给第二流路42,此时若流向转换装置5控制第二流路42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与第一流路41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反,则过冷换热器4的换热效率最高,若流向转换装置5控制第二流路42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与第一流路41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同,则过冷换热器4的换热效率较低。 当制冷系统100处于制热模式时,流向第一流路41的冷媒同时还经过流向转换装置5输出给第二流路42,此时若流向转换装置5控制第二流路42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与第一流路41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反,则过冷换热器4的换热效率最高,若流向转换装置5控制第二流路42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与第一流路41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同,则过冷换热器4的换热效率较低。 简言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通过设置分别与第二流路42、第一流路41以及压缩机I相连的流向转换装置5,使制冷系统100在不同工况下,均可以实现过冷换热器4在换热效率高或换热效率低的两种使用状态的随意切换。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相连;过冷换热器,所述过冷换热器具有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以及流向转换装置,所述流向转换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以及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流向转换装置将来自或流向所述第一流路的冷媒输出给所述第二流路且控制所述第二流路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流路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同或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 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相连; 过冷换热器,所述过冷换热器具有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以及 流向转换装置,所述流向转换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以及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流向转换装置将来自或流向所述第一流路的冷媒输出给所述第二流路且控制所述第二流路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流路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同或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向转换装置为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第一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二流路的两端与所述第二阀口和第四阀口相连,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流路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或喷射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冷节流装置,所述过冷节流装置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过冷节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阀口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孔祥许永锋梁伯启李洪生卢健洪肖俊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