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25882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了在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在收纳有室内换热器(15)、鼓风机(13)的箱体(12A)的底面具备吸入格栅(37)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中,在所述箱体(12A)的底面设有供所述吸入格栅(37)的框卡合的槽部(71H、102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挂设置于室内顶棚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已知有在收纳有室内换热器、鼓风机的箱体的底面具备吸入格栅,并且在所述箱体的两侧面具备拆除自如的侧罩,利用悬吊螺栓悬挂设置于室内顶棚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I)。在这种装置中,在对顶棚设置后的空气调节装置进行维护时,将设于箱体的两侧面的侧罩拆除,例如分别从形成在两侧面的开口放入手来进行对于包括室内换热器及鼓风机在内的内部设备的不良状况等的修理。【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5-164216号公报【专利技术概要】【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现有的结构中,当在吸入格栅产生翘曲等时,在箱体的底面与吸入格栅的重合部分产生间隙,有可 能不经由吸入格栅而从该间隙吸入室内空气。在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中,当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进入到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时,未利用过滤器除去的室内的尘埃到达室内换热器,存在在经过长时间的运转使用时室内换热器发生堵塞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对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所具有的课题,提供一种能抑制在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向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进入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在收纳有室内换热器、鼓风机的箱体的底面具备吸入格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的底面设有供所述吸入格栅的框卡合的槽部。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箱体的底面设有供所述吸入格栅的框卡合的槽部,因此,例如即便吸入格栅的框成为翘曲的状态,吸入格栅的框的间隙也几乎被密封,因此,抑制了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向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进入的情况。另外,由于吸入格栅的框与槽部的嵌合,故获得大体的迷宫效果,抑制了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向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进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槽部设于所述箱体的侧面的下缘部。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箱体的侧面具备用于进行内部设备的维护的开口和对该开口进行闭塞的闭塞板,在该闭塞板的下缘部设置所述槽部。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闭塞板具备:形成得比所述开口大并与该开口重叠的闭塞板主体;从所述闭塞板主体向所述开口内延伸并与该开口的缘部卡合的卡合部。在本专利技术中,具备对开口进行闭塞的闭塞板,该闭塞板具备形成得比所述开口大并与该开口重叠的闭塞板主体和从所述闭塞板主体向所述开口内延伸而与该开口的缘部卡合的卡合部,因此,所述开口几乎被密封,因而,抑制了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向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进入的情况。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卡合部具备沿着所述开口的缘部形成的密封槽。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槽部形成为剖面呈口形状。在该结构中,所述开口的缘部与密封槽嵌合,故开口的缘部与卡合部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因而,抑制了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向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进入的情况。在这些结构中,即便吸入格栅的框发生翘曲,吸入格栅的框的间隙也几乎被密封,故抑制了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向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进入的情况。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闭塞板具有提高刚性的肋。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开口形成为U字形状,所述闭塞板通过使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开口的缘部相对合并进行滑动从而安装在开口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箱体在前面侧及后面侧具备支承所述吸入格栅的支承片,且在该支承片上设置所述槽部。 也可以构成为,后面侧及前面侧的所述支承片的一方设置在将所述箱体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鼓风机之间分隔开的中分隔板上。【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箱体的底面设有供所述吸入格栅的框卡合的槽部,因此,即便例如吸入格栅的框成为翘曲的状态,吸入格栅的框的间隙也几乎被密封,因此,抑制了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向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进入的情况。另外,由于吸入格栅的框与槽部嵌合,故获得大体的迷宫效果,抑制了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向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进入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空气调节机主体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空气调节机主体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空气调节机主体的侧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该侧部的开口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沿着图4的V1-VI的方向观察时的立体图。符号说明I空气调节装置Ia空气调节机主体12A外壳(箱体)12C 开口13鼓风机15室内换热器37吸入格栅43中分隔板45 侧罩71闭塞板7IA 肋71C闭塞板主体7ID卡合部7IE台阶部7IF密封槽7IG下缘部71H、100A、101A、102A 槽部100、101 支承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I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空气调节机主体Ia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同样是表示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在本说明书中,上、下的用语是指在将空气调节装置I从顶棚悬挂的状态下的上、下。如图1所示,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空气调节装置)I构成为,在空气调节机主体Ia的外壳(箱体)12A的两侧配置有侧罩45,在空气调节机主体Ia的外壳12A的下部(底部)配置有底板14和吸入格栅37。另外,在外壳12A设有接收窗50,在该接收窗50的背面配置有未图示的接收单元,该接收单元对来自用于控制空气调节机主体Ia的未图示的摇控器的指示信号进行接收。如图2所示,空气调节机主体Ia卡挂于从顶棚悬挂的悬吊螺栓3而设置、固定在室内顶棚板5的下表面上。在该空气调节机主体Ia上从设有吹出口 41的前表面起依次配置有室内换热器15、鼓风机13,除此之外还收纳有电装箱11、制冷剂配管29等各种设备类。如图3所示,鼓风机13由四台鼓风机单元21~24构成,这些鼓风机单元均固定、配置在由一台电动机25驱动的旋转轴27上。如图3所示,本结构的鼓风机13具备四台鼓风机单元21~24,这些鼓风机单元均固定、配置在由一台电动机25驱动的旋转轴27上。如图2所示,室内换热器15为翅片?管型的换热器,倾斜地配置在空气调节机主体Ia内。在该室内换热器15上连接有制冷剂配管29,该制冷剂配管29向空气调节机主体Ia的外壳12A之外导出,并与室外机(未图示)的压缩机、减压装置、室外换热器等连接。 如图2所示,在室内换热器15的下方设置有发泡聚苯乙烯制的排泄盘31,在该排泄盘31的下表面设置有钣金制面板33。排泄盘31具备:接受从室内换热器15流下的排泄水的接水部31a ;设置在比该接水部31a低的部位,对排泄水进行积存的排泄贮存处(积存部)31b。如图3所示,在该排泄贮存处31b的排水口 34经由挠性管32而连接有排泄泵单元35,收容于该排泄泵单元35的排泄泵汲取在排泄贮存处31b中收集(积存)的排泄水并将其向空气调节机主体Ia的外壳12A之外排出。如图2所示,在鼓风机13的下方设置有树脂制的吸入格栅37,在该吸入格栅37上安装有空气清洁用的过滤器39。并且,当驱动鼓风机13时,通过吸入格栅37及过滤器39将室内的空气向空气调节机主体Ia内吸入,该空气在室内换热器15中进行换热之后,借助风门51来调整风向,并通过吹出口 41向室内吹出。中分隔板43是将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在收纳有室内换热器、鼓风机的箱体的底面具备吸入格栅,所述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的底面上设有供所述吸入格栅的框卡合的槽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07 JP 2013-0448721.一种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在收纳有室内换热器、鼓风机的箱体的底面具备吸入格栅,所述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的底面上设有供所述吸入格栅的框卡合的槽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设于所述箱体的侧面的下缘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的侧面具备用于进行内部设备的维护的开口、以及对该开口进行闭塞的闭塞板,在该闭塞板的下缘部设置所述槽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塞板具备:形成得比所述开口大且与该开口重叠的闭塞板主体;从所述闭塞板主体向所述开口内延伸而与该开口的缘部卡合的卡合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顶型空气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茂木康弘二宫浩三薄井宏明斋藤真由美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