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造木栽培食用菌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29563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20:40
一种秸秆造木栽培食用菌技术,按原料选取、秸秆压榨、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这些步骤来实现秸秆造木栽培食用菌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秸秆造木是指将秸秆制造成秸秆仿木块,营造出了与木头相似的物理空间,在抑制菌丝过量繁殖的基础上又保证了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能够让菌丝生长的数量在合适的范围内,让菌丝以接近自然形态的方式来进行营养的吸收和转化,从而增加了食用菌的产量,在实现椴木栽培效果的同时,菇品质量提高,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菌农的收入,并且实现了废物利用,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秸秆造木栽培食用菌技术,按原料选取、秸秆压榨、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这些步骤来实现秸秆造木栽培食用菌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秸秆造木是指将秸秆制造成秸秆仿木块,营造出了与木头相似的物理空间,在抑制菌丝过量繁殖的基础上又保证了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能够让菌丝生长的数量在合适的范围内,让菌丝以接近自然形态的方式来进行营养的吸收和转化,从而增加了食用菌的产量,在实现椴木栽培效果的同时,菇品质量提高,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菌农的收入,并且实现了废物利用,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使用效果好。【专利说明】一种秸秆造木栽培食用菌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
,尤其是一种利用农作物秸杆仿制木材,达到与椴木栽培质量与产量一致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技术介绍
食用菌又分为木腐菌和草腐菌,目前大多数食用菌都属木腐型食用菌。传统的木腐菌栽培是直接栽培在原木或椴木上,菇品质量较好,但生产周期达一到五年,且消耗大量木材资源。随着技术进步,当前已改用代料栽培方法生产木腐菌,也就是将木屑、麦麸、石膏和红糖,按一定的配比,配制成人工培养料以代替木头,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且产量高,但品质不如木头栽培的。由此不少栽培业主和技术人员试图用作物秸杆代替木材栽培木腐菌,但由于密度不够,从而导致过于疏松,一方面,装袋无法紧实,一只塑料筒袋只能装很少的秸杆,营养贮存很少;另一方面,菌丝过于旺盛,营养生长消耗了大量营养,到了长菇阶段,营养物质已消耗殆尽,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非常低下。目前,也有将秸杆粉碎 并压榨成块状或棍状,用于燃料或结构物质的。但这种简单压榨方法无论在营养方面、水份含量和合适密度等方面,都不具备栽培食用菌的条件。当前,全世界的农作物秸杆利用率还比较低,还有很大一部分只作为废弃物遗弃。主要用于腐烂后作肥料、燃料、造纸、编织和生产小量草腐菌类,更有甚者,处理不当,还严重污染环境。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需用大量的林木资源支撑,菌林矛盾十分突出,冀希望能用废弃的能再生的秸杆原料,生产出优质高产的木腐菌类,大大降压木材资源的消耗,在变废为宝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为人类提供高蛋白的粮食,改善粮食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秸杆造木栽培食用菌技术,能够将秸杆粉碎,并外加一定量的营养配制,控制水分含量,制成木头状态用于栽培食用菌,使之无论在物理空间、水分含量和营养配比都与木材相仿,并采用当前比较成熟的代料栽培技术,栽培优质高产的木腐菌。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 这种秸杆造木栽培食用菌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原料选取:取晒干的稻杆投入到草料粉碎机中粉碎成直径为3mm-10_的原料秸杆,取100份原料秸杆,根据不同的作物,进行不同的配比,一般作物秸杆的干料如豆杆、玉米杆、棉杆,对于这些作物进行的配比是加麸皮5份、棉籽壳5份、石膏1.5份、水30份投入到搅拌机中混均; 第二步,秸杆压榨:将混均的混合原料投入到秸杆压榨机中进行压榨操作,压榨成直径8-10cm、长度为30cm-50cm的短木棍或仿木块,密度为0.6-1.0g/cm3,含水量为15% ;第三步,接种:选择生料接种、熟料接种二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之一进行操作: 生料接种:制作好仿木块或短木棍后,便可进行接种;接种时先用14 - 16mm 口径的钻头或皮带冲,在仿木块或短木棍上打好3-6个接种口,在相对洁净的环境下,将食用菌菌种接入到接种口,接种量为稻杆块重量的4%左右; 熟料接种: 灭菌:灭菌前,先用14 - 16mm 口径的钻头或皮带冲,在仿木块或短木棍上打好3 — 6个接种口备用,然后将仿木块或短木棍装入到高密度聚乙烯袋中,高密度聚乙烯袋的厚度为4_-5_,再将装好后的仿木块或短木棍进行高温蒸汽灭菌,灭菌温度为97°C _100°C,持续时间为12hr。灭菌完成后,待仿木块或短木棍降到常温时移入到接种室内进行食用菌接种; 第四步,菌丝培养:将接种后的仿木块或短木棍移入到遮阴和通气良好的大棚或阴地或空调室内进行菌丝培养,培养温度为20°C _25°C度为宜,相对湿度为60%-70%为宜,根据仿木块或短木棍的致密程度和大小,可在45天-100天后菌丝长满; 第五步,出菇管理:菌丝成熟后,便可进入出菇管理阶段,采用常规食用菌代料栽培的操作方法,适合地栽、立式栽培和层架栽培多种栽培模式。进一步的,草料粉碎机采用型号为9FQ50-40的草料粉碎机。进一步的,搅拌机采用型号为SL WJ-0.3的搅拌机。本专利技术的秸杆造木栽培食用菌技术,将秸杆采用秸杆压榨机以仿造木头的形态制成秸杆仿木块,这样制成 的秸杆仿木块物理空间与木头相似,并且秸杆块与木头的木质特性相似,由于椴木栽培食用菌的菇品质量好,这样将食用菌栽培在与木头性质形状相似的秸杆仿木块上,能够让食用菌以接近自然状态的方式来实现营养的吸收和转化,让菌丝能够控制在合理的数量范围内,能够将食用菌的产量达到最大化。本专利技术的秸杆块与采用秸杆简单添加营养物质制成的菌袋相比,后者基质过于疏松,相同的一个菌袋内,只能装很少的干料,营养物质较少;且由于基质疏松,含氧量充分,菌丝的营养生长过于旺盛,干物质很快消耗殆尽,形不成产量。而本专利技术的秸杆块密度足够,相同的空间干物质含量高,与木头的密度相近,物理空间合理,能够封存营养物质,效果比采用秸杆制成的菌袋好。与单纯秸杆压榨比,由于单纯秸杆压榨的营养物质较少,从而导致了菌丝生长不健全,形不成食用菌产量;本专利技术在秸杆中加入麸皮、石膏粉、棉籽壳、水等,能够将食用菌生长所需的关键的营养按比例添加到秸杆块内,满足食用菌正常生长的营养所需。与采用木屑制成的菌袋,即代料栽培相比,同样存在相同空间干物质的差距,也就是本专利技术在一个菌袋体积内能装下更多的干物质,携带的营养更丰富;另一方面,代料栽培生长时间短,一些呈香物质和呈味物质合成不充分,菇品不厚实,就如酒的陈酿时间不足而品质不佳。而本专利技术无论是单位空间的营养、物理空间都接近木头状态,菇的品质更佳。与木头栽培食用菌相比,产量与品质已相差不多,但本专利技术无需砍伐林木,且充分利用作物秸杆,有利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甚至,还可根据不同的的菌类,调整营养配比;再者,制作的秸杆块或短木棍整齐划一,更有利于现代设备设施的利用,提高人工调控能力。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秸杆造木栽培食用菌技术,秸杆造木是指将秸杆制造成秸杆仿木块,营造出了与木头相似的物理空间,模拟了木头的性质和形状,并且在秸杆仿木块中添加了麸皮、石膏粉、棉籽壳、水等,在抑制菌丝过量繁殖的基础上又保证了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能够让菌丝生长的数量在合适的范围内,让菌丝以接近自然形态的方式来进行营养的吸收和转化,从而增加了食用菌的产量,在实现椴木栽培效果的同时,菇品质量提高,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菌农的收入,并且实现了废物利用,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使用效果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稻杆造木生料栽培技术 这种秸杆造木栽培食用菌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原料选取,取晒干的秸杆投入到草料粉碎机中粉碎成长度为3_的原料秸杆,取100份原料秸杆,根据不同的作物,进行不同的配比,一般作物秸杆的干料如豆杆、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秸秆造木栽培食用菌技术,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选取,取晒干的秸秆投入到草料粉碎机中粉碎成直径为3mm‑10mm的原料秸秆,取100份原料秸秆,根据不同的作物,进行不同的配比,一般作物秸秆的干料如豆秆、玉米秆、棉秆,对于这些作物进行的配比是加麸皮5份、棉籽壳5份、石膏1.5份、水30份投入到搅拌机中混均;(2):秸秆压榨:将混均的混合原料投入到秸秆压榨机中进行压榨操作,压榨成直径8‑10cm、长度为30cm‑50cm的短木棍或仿木块,密度为0.6g‑1.0g/cm³,含水量为15%;(3):接种,选择生料接种和熟料接种二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之一进行操作:(一)生料接种制作好仿木块或短木棍后,便可进行接种,接种时先用14-16mm口径的钻头或皮带冲,在仿木块或短木棍上打好3‑6个接种口,在相对洁净的环境下,将食用菌菌种接入到接种口,接种量为秸秆块重量的4%左右;(二)熟料接种灭菌:灭菌前,先用14-16mm口径的钻头或皮带冲,在仿木块或短木棍上打好3-6个接种口备用,然后将仿木块或短木棍装入到高密度聚乙烯袋中,高密度聚乙烯袋的厚度为4mm‑5mm,再将装好后的仿木块或短木棍进行高温蒸汽灭菌,灭菌温度为97℃‑100℃,杀菌时间为12hr,灭菌完成后,待仿木块或短木棍降到常温时移入到接种室内进行食用菌接种;(4):菌丝培养,将接种后的仿木块或短木棍移入到遮阴和通气良好的大棚或阴地或空调室内进行菌丝培养,培养温度为20℃‑25℃度为宜,相对湿度为60%‑70%为宜,根据仿木块或短木棍的致密程度和大小,可在45天‑100天后菌丝长满;(5)出菇管理,菌丝成熟后,便可进入出菇管理阶段,采用常规食用菌代料栽培的操作方法,适合地栽、立式栽培和层架栽培多种栽培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俏彪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