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以及应用该透镜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1591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20:10
一种透镜,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相对向透镜内凹陷,分别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作为入光面,并且其底部朝远离第二凹槽方向突出,形成第一发散部;第二表面作为出光面,并且第二凹槽的内表面作为第二发散部。第一发散部及第二发散部分别位于透镜的光轴上,从第一凹槽的内表面射入的正向光线依次经第一发散部及第二发散部的发散,从偏离透镜光轴的侧向射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该透镜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以及应用该透镜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镜以及应用该透镜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相比于传统的发光源,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1de, LED)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污染低、寿命长等优点,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光源,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例如在背光模组中大量运用到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背光模组中通常将一定数量的发光二极管装设于导光板的侧边或底部,利用发光二极管实现导光板的照明。然而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有限、且其正向光强远大于侧向光强,这样会造成背光模组出光不均匀,从而出现亮暗带和光点。在现有技术中,为解决上述问题,往往需要增加装设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从而达到更好的照明效果。然而,发光二极管的使用数量越多则消耗的电力也会越高,从而会造成成本的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出光角度大、光强度均匀的透镜以及应用该透镜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种透镜,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相对向透镜内内凹陷,分别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作为入光面,并且第一凹槽的底部朝远离第二凹槽方向突出,形成第一发散部;第二表面作为出光面,并且第二凹槽的表面作为第二发散部。第一发散部及第二发散部分别位于透镜的光轴上,从第一凹槽的内表面射入的正向光线依次经第一发散部及第二发散部的发散,从偏离透镜光轴的侧向射出。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包括基板、设置在该基板上的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罩设在该发光二极管芯片上的透镜。所述透镜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相对向内凹陷,分别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作为入光面,并且第一凹槽的底部朝远离第二凹槽方向突出,形成第一发散部;第二表面作为出光面。第二凹槽的表面作为第二发散部。第一发散部及第二发散部分别位于透镜的光轴上。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容置于透镜的第一凹槽中,并且第一发散部以及第二发散部位于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正向出光路径上,从发光二极管芯片射出的正向光线依次经第一发散部及第二发散部的发散,从偏离透镜光轴的侧向射出。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在发光二极管芯片上方罩设一透镜,该透镜具有第一发散部以及第二发散部,发光二极管芯片中心发出的光线入射到第一发散部上,其中部分正向光线由第一发散部发散,使侧向出射光线增多,进而削弱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正向强度,增大侧向光强和出光角度。此后,通过第一发散部而入射到第二发散部上的另外部分正向光线则由第二发散部再次发散,从而进一步地削弱光二极管芯片的正向强度,增大侧向光强,使得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出光角度更大、光强度更加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截面图。图2为图1中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透镜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透镜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透镜沿IV-1V方向的截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镜,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相对向透镜内凹陷,分别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作为入光面,并且第一凹槽的底部朝远离第二凹槽方向突出,形成第一发散部;第二表面作为出光面,并且第二凹槽的表面作为第二发散部,第一发散部及第二发散部分别位于透镜的光轴上,从第一凹槽的内表面射入的正向光线依次经第一发散部及第二发散部的发散,从偏离透镜光轴的侧向射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相对向透镜内凹陷,分别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作为入光面,并且第一凹槽的底部朝远离第二凹槽方向突出,形成第一发散部;第二表面作为出光面,并且第二凹槽的表面作为第二发散部,第一发散部及第二发散部分别位于透镜的光轴上,从第一凹槽的内表面射入的正向光线依次经第一发散部及第二发散部的发散,从偏离透镜光轴的侧向射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为一圆形平面,所述第一凹槽形成第一表面的中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为自第一表面周缘延伸的半球面,所述第二凹槽形成在该半球面的顶部中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共同构成的透镜为一半球体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为圆滑的曲面,所述第一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何立颖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