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牛角进胶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40995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牛角进胶机构,包括流道,流道镶件和牛角型块,所述流道镶件设置在公模仁上的进胶口位置,所述进胶口与牛角型块相配合连接,所述牛角型块、公模仁和母模仁之间为产品腔,所述流道通过流道镶件和牛角型块连通产品腔。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进胶距离不足所带来的注塑填充不均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牛角进胶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牛角进胶机构。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生产过程,当产品外观要求高时,通过常规的进胶和顶针顶出方式往往影响产品外观,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牛角进胶机构。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牛角进胶机构,包括流道,流道镶件和牛角型块,所述流道镶件设置在公模仁上的进胶口位置,所述进胶口与牛角型块相配合连接,所述牛角型块、公模仁和母模仁之间为产品腔,所述流道通过流道镶件和牛角型块连通产品腔。进一步的,所述牛角型块下端设置有顶针杆。进一步的,所述公模仁镶嵌在公模板上,所述母模仁镶嵌在母模板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进胶距离不足所带来的注塑填充不均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流道,2、流道镶件,3、牛角型块,4、公模仁,41、进胶口,5、母模仁,6、产品腔,7、顶针杆,8、公模板,9、母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照图1所示,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牛角进胶机构,包括流道1,流道镶件2和牛角型块3,所述流道镶件2设置在公模仁4上的进胶口 41位置,所述进胶口 41与牛角型块3相配合连接,所述牛角型块3、公模仁4和母模仁5之间为产品腔6,所述流道I通过流道镶件2和牛角型块3连通产品腔6。进一步的,所述牛角型块3下端设置有顶针杆7。进一步的,所述公模仁4镶嵌在公模板8上,所述母模仁5镶嵌在母模板9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流道镶件2位于公模仁4上的进胶口 41位置,进胶口 41与牛角型块3相配合,克服了进胶距离不足的问题,脱模过程中牛角型块3顶出后脱口也会被顶针杆7顶出,不会留在产品腔6中的产品上。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牛角进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1),流道镶件(2)和牛角型块(3),所述流道镶件(2)设置在公模仁(4)上的进胶口(41)位置,所述进胶口(41)与牛角型块(3)相配合连接,所述牛角型块(3)、公模仁(4)和母模仁(5)之间为产品腔(6),所述流道(1)通过流道镶件(2)和牛角型块(3)连通产品腔(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牛角进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1),流道镶件(2)和牛角型块(3 ),所述流道镶件(2 )设置在公模仁(4 )上的进胶口( 41)位置,所述进胶口( 41)与牛角型块(3)相配合连接,所述牛角型块(3)、公模仁(4)和母模仁(5)之间为产品腔(6),所述流道(I)通过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幸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脉导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