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板类工件的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09715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板类工件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连杆、卡块和夹具,所述卡块固定于连杆一端,所述连杆另一端与气缸连接,连杆穿过两个平行的夹具,其中一个夹具与卡块固定连接,另一个夹具通过螺钉与气缸固定连接。其改变了薄板产品装夹传统的固定方式,由工件固定在加工板上改为直接固定在夹具上,使得工件更有效地固定,可以有效避免加工过程中对工件产生的压伤和尺寸不稳定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板类工件的夹持机构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薄板类工件的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在铸造行业中,加工用的铝硅件薄板装夹是难题,目前解决产品装夹问题最主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增加一个加工板,将工件放置其中,然后固定在夹具上加工;另一种就是在工件四周增加压点后用夹具夹持,然后加工。但是,前一种方法不仅增加成本还增加工件装夹的难度。另一种方法也增加了成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低工件夹持难度,节省成本的薄板类工件的夹持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板类工件的夹持机构,包括气缸、连杆、卡块和夹具,所述卡块固定于连杆一端,所述连杆另一端与气缸连接,连杆穿过两个平行的夹具,其中一个夹具与卡块固定连接,另一个夹具通过螺钉与气缸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卡块的形状包括直径大于连杆的圆柱体。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卡块的形状包括一端嵌入连杆内的长方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为:改变了薄板产品装夹传统的固定方式,由工件固定在加工板上改为直接固定在夹具上,使得工件更有效地固定,可以有效避免加工过程中对工件产生的压伤和尺寸不稳定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薄板工件的夹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薄板工件的夹持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是加工板,2是夹具,3是连杆,4是卡块,5是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方例对本技术作更为具体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薄板类工件的夹持机构,包括气缸5、连杆3、卡块4和夹具2,所述卡块4固定于连杆3 —端,所述连杆3另一端与气缸5连接,连杆3穿过两个平行的夹具,其中一个夹具2与卡块4固定连接,另一个夹具2通过螺钉与气缸5固定连接。传统的工件装夹机构是通过螺丝把工件锁在加工板I上,然后固定在夹具2上,如图1、图2所示,加工前把加工板I固定在夹具2上,加工时由于工件上固定有螺丝,这样很容易加工受力不均匀导致平面度不高,尺寸不稳定。此外,在锁螺丝过程中会产生铝屑,铝屑很容易残留在加工板I和工件之间,导致产品上留有压伤;并且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力口工板会逐渐变形,导致加工工件尺寸不稳定,不能有效地起到作用。本实施例的夹持机构通过气缸5拉动卡块4,卡块4带动与其紧密连接的上面的夹具2向下移动,将薄板工件夹在两个夹具2之间,可以有效地固定工件,保持产品特征,并且避免在锁螺丝时产生铝屑,保护工件外观,提高加工质量。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板类工件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连杆、卡块和夹具,所述卡块固定于连杆一端,所述连杆另一端与气缸连接,连杆穿过两个平行的夹具,其中一个夹具与卡块固定连接,另一个夹具通过螺钉与气缸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板类工件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连杆、卡块和夹具,所述卡块固定于连杆一端,所述连杆另一端与气缸连接,连杆穿过两个平行的夹具,其中一个夹具与卡块固定连接,另一个夹具通过螺钉与气缸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发万智陈廷贵卢广远郑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