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液压系统的自动回油装置及其控制电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05822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液压系统的自动回油装置及其控制电路。一种车辆液压系统自动回油装置,其包括泵站、至少一个大型制动油缸、至少一个小型制动油缸、通气器、继电器、液位传感器和回流管路,泵站顶部设有回油接头,回油接头通过油管和油管分别与大型制动油缸、小型制动油缸相连通,泵站的顶部与通气器固接,泵站包括一集油箱,液位传感器设于集油箱的内部,液位传感器与继电器相连,泵站通过回油管路与液压系统的回流管路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自动回油装置彻底解决了现有车辆中制动油缸漏油问题,同时,该自动回油装置的泵站采用的为油箱、电机、阀体、泵集为一体的机构,结构紧凑,安装空间小,方便现有车辆的改装,且不影响原有车辆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液压系统的自动回油装置及其控制电路。一种车辆液压系统自动回油装置,其包括泵站、至少一个大型制动油缸、至少一个小型制动油缸、通气器、继电器、液位传感器和回流管路,泵站顶部设有回油接头,回油接头通过油管和油管分别与大型制动油缸、小型制动油缸相连通,泵站的顶部与通气器固接,泵站包括一集油箱,液位传感器设于集油箱的内部,液位传感器与继电器相连,泵站通过回油管路与液压系统的回流管路相通。本专利技术中自动回油装置彻底解决了现有车辆中制动油缸漏油问题,同时,该自动回油装置的泵站采用的为油箱、电机、阀体、泵集为一体的机构,结构紧凑,安装空间小,方便现有车辆的改装,且不影响原有车辆的性能。【专利说明】—种用于车辆液压系统的自动回油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机械
,涉及一种回油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辆液压系统的自动回油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汽车底盘制动油缸频繁出现漏油问题,该制动油缸是用于转向、制动操纵,其作用是转向离合器分离、大小制动带制动。该油缸为单作用油缸,采用弹簧回位、O型圈密封,并设有通气孔来保证无油一侧与大气相通。安装时,缸体一端铰接在车体上,油缸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活塞杆推动拉臂动作,油缸除了活塞伸出动作外同时油缸绕铰接点旋转。此时油缸不仅受轴向力,同时受径向力。油缸在长时间工作时受径向力作用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导致密封效果下降,在油缸长时间工作时,有压力油从O型圈渗漏,最终渗漏出来的油通过通气接头漏到车内。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作出改进,即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制动油缸漏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系统自动回油装置,将制动油缸渗漏油液收集并抽回油箱,全过程自动完成。该设计的完成不会对原有车的性能造成任何影响,且便于在底盘上改装,具有良好的使用方便性。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车辆液压系统的自动回油装置,包括泵站8、至少一个大型制动油缸1、至少一个小 型制动油缸2、通气器14、继电器28、液位传感器16和回流管路10,所述泵站8顶部设有回油接头15,所述回油接头15通过油管7和油管9分别与所述大型制动油缸1、所述小型制动油缸2相连通,所述泵站8的顶部与所述通气器14固接,所述泵站8包括一集油箱18,所述液位传感器16设于所述集油箱18的内部,所述液位传感器16与所述继电器28相连,所述泵站8通过所述回油管路11与液压系统的回流管路10相通。作为本专利技术中用于车辆液压系统的自动回油装置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泵站8的回油接头的接口位于油缸漏油处下方。作为本专利技术中用于车辆液压系统的自动回油装置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泵站8包括集油箱18、电机21、阀体19和泵22,所述电机21与所述泵20驱动相连,所述泵20分别与所述集油箱18、所述阀体19相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中用于车辆液压系统的自动回油装置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泵站8为一体成型。作为本专利技术中用于车辆液压系统的自动回油装置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泵站8的底部设有支架20。作为本专利技术中用于车辆液压系统的自动回油装置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泵站8的顶部设有两个回油接头15。作为本专利技术中用于车辆液压系统的自动回油装置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液位传感器16包括高位接近开关24和低位接近开关25,所述高位接近开关24的输入端与所述低位接近开关25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低位接近开关25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电源26。一种用于上述车辆液压系统的自动回油装置的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28、电源26、液位传感器16和电机21,所述继电器28包括引脚31、引脚32引脚33、引脚34、引脚35、引脚36、引脚37和引脚38,所述引脚31与所述电源26相连,所述引脚32与所述液位传感器16的低位接近开关25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引脚33分别与所述引脚38、所述液位传感器16的高位接近开关24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引脚38经反向二极管接地,所述引脚36接地,所述引脚37与所述电机21的控制端相连。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自动回油装置彻底解决了现有车辆中制动油缸漏油问题,同时,该自动回油装置的泵站采用的为油箱、电机、阀体、泵集为一体的机构,结构紧凑,安装空间小,方便现有车辆的改装,且不影响原有车辆的性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车辆中易出现漏油的大型制动油缸和小型制动油缸的位置图图2为图1中的大型制动油缸和小型制动油缸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回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回油装置的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泵站从A向观察时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回油装置的泵站的工作原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回油装置的电路控制原理图其中:1-大型制动油缸 2-小型制动油缸3-0型圈4-弹簧5-活塞杆6_通气孔7、9-油管8-泵站10-液压系统的回油管路11-回油管路12-二通13-继电器盒14-通气器15-回油接头16-液位传感器 18-集油箱19-阀体20-支架21-电机22-泵23-出油口24-高位接近开关25-低位接近开关 26-电源27-电缆28-继电器31 ~38 引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现有车辆中易出现漏油的大型制动油缸和小型制动油缸的位置图。现有车辆的液压系统的大型制动油缸1、小型制动油缸2是用于转向、制动操纵,其作用是转向离合器分尚、大小制动带制动。图2为图1中的大型制动油缸和小型制动油缸的结构图。大型制动油缸1、小型制动油缸2结构相冋,只是尺寸大小差异。大型制动油缸1、小型制动油缸2都为单作用油缸,采用弹簧4回位、O型圈3密封,并设有通气孔6的通气接头来保证无油一侧与大气相通。安装时,缸体一端铰接在车体上,油缸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活塞杆5推动拉臂动作,油缸除了活塞杆伸出动作外同时油缸绕铰接点旋转。此时油缸不仅受轴向力,同时受径向力。油缸在长时间工作时受径向力作用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导致密封效果下降,在油缸长时间工作时,有压力油从O型圈3渗漏,最终渗漏出来的油通过通气孔6的通气接头渗漏到车内。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车辆液压系统自动回油装置,其包括泵站8、两个大型制动油缸1、四个小型制动油缸2、通气器14、继电器28、液位传感器16和回流管路10,泵站8顶部设有回油接头15,回油接头15通过油管7和油管9分别与大型制动油缸1、小型制动油缸2相连通,泵站8的顶部与通气器14固接,泵站8包括一集油箱18,液位传感器16设于集油箱18的内部,液位传感器16与继电器28相连,泵站8通过回油管路11与液压系统的回流管路10相通。如图4所示,泵站8是集油箱18、电机21、阀体19、泵22为一体成型的机构,体积小、结构紧凑,可以采用RMH8004-24V型泵站。泵站8包括集油箱18、电机21、阀体19和泵22,电机21与泵20驱动相连,泵20分别与集油箱18、阀体19相连通。泵站8的油箱18上设有通气器14、两个回油接头15的接口,油箱18内设有液位传感器16。两个回油接头15的接口分别与油管7、油管9想连通,泵站8上的两个回油接头15的接口位置低于油缸漏油处位置。图5为泵站8从A向观察时的侧视图。工作时,泵站8安装在原有车辆前下斜板上,用油管7、油管9和三通12将两侧大型制动油缸1、小型制动油缸2所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液压系统的自动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站(8)、至少一个大型制动油缸(1)、至少一个小型制动油缸(2)、通气器(14)、继电器(28)、液位传感器(16)和回流管路(10),所述泵站(8)顶部设有回油接头(15),所述回油接头(15)通过油管(7)和油管(9)分别与所述大型制动油缸(1)、所述小型制动油缸(2)相连通,所述泵站(8)的顶部与所述通气器(14)固接,所述泵站(8)包括一集油箱(18),所述液位传感器(16)设于所述集油箱(18)的内部,所述液位传感器(16)与所述继电器(28)相连,所述泵站(8)通过所述回油管路(11)与液压系统的回流管路(10)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德林胡晓捷黄国良康铁宇陈发伟杨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