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PS转向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0449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异响较低的一种EPS转向管柱,包括电机(1)、转向管柱壳体(2)和位于该转向管柱壳体(2)内的蜗轮(3)、蜗杆(4)和底部轴承(5),所述蜗轮安装在转向轴上,并与蜗杆上的蜗齿啮合,底部轴承装配于蜗杆的右端并放置于转向管柱壳体的内底壁上,蜗杆的左端与装于转向管柱壳体左端的电机连接:还包括调节杆(6)、调节螺母(7)和弹性件(8);在所述转向管柱壳体上位于与所述底部轴承底面相对处设有装配孔(10),所述调节杆伸进装配孔内,与之螺纹连接,调节杆在孔外一端装配调节螺母,调节杆位于孔内一端与底部轴承之间装配弹性件,弹性件向上顶住底部轴承,处于压缩状态。(*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EPS转向管柱
本技术属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以下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简称为EPS ),具体涉及一种EPS转向管柱。
技术介绍
参见图1,现有的一种EPS转向管柱,包括电机1、转向管柱壳体2和位于该转向管柱壳体2内的蜗轮3、蜗杆4和底部轴承5,所述蜗轮3安装在转向轴9上,位于蜗杆4的上方并与蜗杆4上的蜗齿啮合,所述底部轴承5装配于蜗杆4的右端并放置于转向管柱壳体2内底壁上,所述蜗杆4的左端与连接于壳体2左端的电机I连接。现有的这种EPS转向管柱,长期运行后,蜗轮3与蜗杆4的蜗齿会出现磨损,致使蜗轮3与蜗杆4的蜗齿之间形成间隙,啮合效果不好,相互之间在运行过程中会由于存在间隙而产生冲击异响,既影响使用寿命,又导致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异响较低、寿命较高的EPS转向管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种EPS转向管柱,包括电机、转向管柱壳体和位于该转向管柱壳体内的蜗轮、蜗杆和底部轴承,所述蜗轮安装在转向轴上,并与蜗杆上的蜗齿啮合,所述底部轴承装配于蜗杆的右端并放置于转向管柱壳体的内底壁上,所述蜗杆的左端与装于转向管柱壳体左端的电机连接:还包括调节杆、调节螺母和弹性件;在所述转向管柱壳体上位于与所述底部轴承底面相对处设有装配孔,所述调节杆伸进装配孔内,与之螺纹连接,调节杆在孔外一端装配调节螺母,调节杆位于孔内一端与底部轴承之间装配弹性件,弹性件向上顶住底部轴承,处于压缩状态。优选地,所述调节杆具有螺杆和连接于该螺杆顶端且直径小于该螺杆直径的连接杆;所述螺杆与转向管柱壳体上的装配孔螺纹连接,下端伸出于转向管柱壳体外,装配调节螺母;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装配孔中,所述弹性件装配于连接杆上,其上端顶住底部轴承的底面,处于压缩状态。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为弹簧。优选地,所述弹簧为螺旋弹簧。本技术包含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调节螺杆、调节螺母和弹性件构成了蜗轮与涡杆的间隙补偿结构,弹性件始终存在一个抵在底部轴承的底面向上的弹力。因而,当长期运行后,蜗轮与蜗杆的蜗齿出现磨损、蜗轮与蜗杆的蜗齿之间形成间隙时,该弹性件向上的弹力就会使底部轴承向上移动,并带动蜗杆向上移动,从而减小或者抵销蜗轮与蜗杆的蜗齿之间形成的间隙,使蜗轮与蜗杆的蜗齿较好地啮合,也就会使异响受到控制并减小,进而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EPS转向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详细说明;参见图2和图3,本技术的一种EPS转向管柱,包括电机1、转向管柱壳体2和位于该转向管柱壳体2内的蜗轮3、蜗杆4和底部轴承5,所述蜗轮3安装在转向轴9上,并与蜗杆4上的蜗齿啮合,所述底部轴承5装配于蜗杆4的右端并放置于转向管柱壳体2的内底壁上,所述蜗杆4的左端与装于转向管柱壳体2左端的电机I连接;从图2和图3可见,本技术还包括调节杆6、调节螺母7和弹性件8 ;在所述转向管柱壳体2上位于与所述底部轴承5底面相对处设有装配孔10,所述调节杆6伸进装配孔10内,与之螺纹连接,调节杆6在孔外一端装配调节螺母7,调节杆6位于孔内一端与底部轴承5之间装配弹性件8,弹性件8向上顶住底部轴承5,处于压缩状态。这样一来,调节螺母7和弹性件8构成了蜗轮3与涡杆4的间隙补偿结构,由于弹性件8向上顶住底部轴承5,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8就始终存在一个抵在底部轴承5的底面且向上的弹力。因此,当长期运行后,蜗轮3与蜗杆4的蜗齿出现磨损、蜗轮3与蜗杆4的蜗齿之间形成间隙时,该弹性件8始终存在的抵在底部轴承5的底面且向上的弹力就会使底部轴承5向上移动,并由底部轴承5带动蜗杆4也向上移动,从而减小或者抵销蜗轮3与蜗杆4的蜗齿之间因长期啮合运行造成磨损而形成的间隙,使蜗轮3与蜗杆4的蜗齿较好地啮合,也就会使蜗轮3与蜗杆4的蜗齿之间因间隙导致的相互啮合产生的异响受到控制和减小。从图3可见,所述调节杆6具有螺杆61和连接于该螺杆61顶端且直径小于该螺杆61直径的连接杆62 ;所述螺杆61与转向管柱壳体2上的装配孔10螺纹连接,下端伸出于转向管柱壳体2外,装配调节螺母7 ;所述连接杆62位于所述装配孔10中,所述弹性件8装配于连接杆62上,其上端顶住底部轴承5的底面,处于压缩状态。这使得弹性件8能够较好地向上顶住底部轴承5,并始终存在使底部轴承5向上移动的弹力,使底部轴承5能够带动蜗杆4也向上移动,从而减小或者抵销蜗轮3与蜗杆4的蜗齿之间因长期啮合运行造成磨损而形成的间隙,使蜗轮3与蜗杆4的蜗齿较好地啮合,进而使蜗轮3与蜗杆4的蜗齿之间因间隙导致的相互啮合产生的异响受到控制和减小。从图2和图3可见,所述弹性件为8为弹簧。这使得弹性件的结构简单并能够达到使用要求。从图3可见,所述弹簧8为螺旋弹簧。这使更得弹性件的结构简单并能够达到使用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EPS转向管柱,包括电机(1)、转向管柱壳体(2)和位于该转向管柱壳体(2)内的蜗轮(3)、蜗杆(4)和底部轴承(5),所述蜗轮(3)安装在转向轴(9)上,并与蜗杆(4)上的蜗齿啮合,所述底部轴承(5)装配于蜗杆(4)的右端并放置于转向管柱壳体(2)的内底壁上,所述蜗杆(4)的左端与装于转向管柱壳体(2)左端的电机(1)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杆(6)、调节螺母(7)和弹性件(8);在所述转向管柱壳体(2)上位于与所述底部轴承(5)底面相对处设有装配孔(10),所述调节杆(6)伸进装配孔(10)内,与之螺纹连接,调节杆(6)在孔外一端装配调节螺母(7),调节杆(6)位于孔内一端与底部轴承(5)之间装配弹性件(8),弹性件(8)向上顶住底部轴承(5),处于压缩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PS转向管柱,包括电机(I)、转向管柱壳体(2)和位于该转向管柱壳体(2)内的蜗轮(3)、蜗杆(4)和底部轴承(5),所述蜗轮(3)安装在转向轴(9)上,并与蜗杆(4)上的蜗齿啮合,所述底部轴承(5)装配于蜗杆(4)的右端并放置于转向管柱壳体(2)的内底壁上,所述蜗杆(4)的左端与装于转向管柱壳体(2)左端的电机(I)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杆(6)、调节螺母(7)和弹性件(8);在所述转向管柱壳体(2)上位于与所述底部轴承(5)底面相对处设有装配孔(10),所述调节杆(6)伸进装配孔(10)内,与之螺纹连接,调节杆(6)在孔外一端装配调节螺母(7),调节杆(6)位于孔内一端与底部轴承(5)之间装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永鹏党国栋陈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