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98092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7 19:04
提供一种一边将与粘结层一起连续地支承在长条带状的载体膜上的多个光学膜片依次剥离,一边使光学膜片向面板部件贴合从而制造光学式显示装置的方法及装置。使用贴合辊以及可动剥离体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贴合辊构成为相对于光学显示装置的输送方向向上下方向开闭,可动剥离体具有能够出入于被分开的贴合辊之间的顶部。特别是,通过对以背面在具有顶部的可动剥离体的顶部向内侧折回的方式卷绕在可动剥离体上的状态下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进行卷取,借助可动剥离体的剥离作用,将经由粘结层连续地支承在载体膜的一个面上的多个光学膜片与粘结层一起从载体膜上依次剥离,并借助被闭合的贴合辊的贴合动作,将光学膜片经由粘结层贴合在面板部件的一个面上,从而制造光学式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提供一种一边将与粘结层一起连续地支承在长条带状的载体膜上的多个光学膜片依次剥离,一边使光学膜片向面板部件贴合从而制造光学式显示装置的方法及装置。使用贴合辊以及可动剥离体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贴合辊构成为相对于光学显示装置的输送方向向上下方向开闭,可动剥离体具有能够出入于被分开的贴合辊之间的顶部。特别是,通过对以背面在具有顶部的可动剥离体的顶部向内侧折回的方式卷绕在可动剥离体上的状态下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进行卷取,借助可动剥离体的剥离作用,将经由粘结层连续地支承在载体膜的一个面上的多个光学膜片与粘结层一起从载体膜上依次剥离,并借助被闭合的贴合辊的贴合动作,将光学膜片经由粘结层贴合在面板部件的一个面上,从而制造光学式显示装置。【专利说明】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贴合辊及可动剥离体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及装置,贴合辊构成为相对于输送方向向上下方向开闭,可动剥离体具有能够出入于形成在贴合辊之间的空间的顶部。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对以背面在构成可动剥离体的前端部的顶部向内侧折回的方式卷绕在可动剥离体上的状态下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进行卷取,借助可动剥离体的剥离作用将经由粘结层连续地支承在载体膜的一个面上的多个光学膜片与粘结层一起从载体膜上依次剥离,并借助贴合辊的贴合动作将光学膜片经由粘结层贴合在面板部件的一个面上,从而制造光学式显示装置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方法及装置,其使用具有顶部的剥离体,通过对背面在该顶部向内侧折回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进行卷取,使支承在载体膜上的光学膜片与粘结层一起从载体膜上剥离,并贴合在面板部件上。参照该文献的图3,该图示出了经由粘结层12连续地支承在载体膜13的一个面上的多个光学膜片Xa、Χβ,另外,参照该文献的图9,在该图中示出了如下的装置的一部分:在配置有对位于剥离体201顶部的光学膜片Xa的前端进行检测的边缘检测装置190和包括贴合辊的贴合装置200的贴合站B中,通过卷取载体膜13而借助剥离体201的剥离作用使光学膜片X α与粘结层12 —起从载体膜13上剥离,并粘贴在面板部件W上。专利文献2也公开了 一种方法及装置,其使用具有顶部的剥离体,通过对背面在该顶部向内侧折回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进行卷取,使支承在载体膜上的具有粘结层的光学膜片从载体膜上剥离,并贴合在面板部件上。参照该文献的图5及图6,示出了如下装置的一部分:利用剥离体14的顶部使从载体膜S上局部剥离的具有粘结层的光学膜片F的前端从剥离体14的顶部突出,在面板部件W的粘贴位置与形成为所谓的露头状态的光学膜片F的一部分重合时,使贴合辊25、26工作,将光学膜片F与面板部件W贴合。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方法及装置,其使用具有顶部的可动剥离体150,通过对背面在可动剥离体的顶部向内侧折回的光学膜层叠体(即带状膜层叠体)所包含的载体膜Z进行卷取,仅使支承在载体膜Z上的具有粘结层的光学膜片即正常片Xd及不良片Χβ中的正常片X α从载体膜Z上剥离,并将正常片X α贴合在面板部件W上。但是,专利文献3所示的可动剥离体150 —方面在向贴合站D前进时发挥剥离作用,另一方面在从贴合站D后退时不发挥剥离作用。作为可动剥离体,如后所述,其与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可动剥离体的目的及功能完全不同。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方法及装置,其利用位置检测设备18对形成在光学膜层叠体(即带状膜)4所包含的载体膜(即剥离膜)6上的、具有粘接面的光学膜片(即膜片)5的端部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到的位置信息对光学膜片5的端部的位置进行修正。近年来,TV专门使用液晶显示装置。TV用的液晶(LC)单元在为小型的结构时具有18英寸(450mm)的尺寸,在大型的情况下则越过60英寸(1500mm)。厚度与平板电脑的液晶单元对比也为3倍以上的1.4mm,重量为300~3500g。另一方面,作为电池内置的高性能便携终端,智能手机及平板设备等普遍在市场中流通。这些便携终端被称为平板电脑,作为光学显示装置,多数情况下是使用中型或小型的液晶显示装置。这些中型或小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所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与TV用LC形成对比,一般包括5~10英寸(120~250mm)左右大小的LC单元,在LC单元的视觉识别侧配置有彩色滤光片(CF),在非视觉识别侧配置有薄膜晶体管(TFT),其厚度为0.5_左右,重量为15~40g左右。因此,在平板电脑所使用的中型或小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中,要求TV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所不可求的处理能力。例如,液晶显示面板与包括粘贴在其两面上的偏光膜的光学膜片之间的粘贴精度及制造速度与TV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相比,要求成倍的性能。另外,对于用于减轻重量的处理的容易程度或困难程度,以及作为在包围整个制造工序的无尘室中尽可能减少污染的研究的、使死角变得最小并且使以所使用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为基材的光学膜层叠体的处理变得容易的手段或装置的研究等,都要求与TV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不同的功能。即,在平板电脑所使用的中型或小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液晶显示面板LC的大小为大型液晶显示装置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左右,重量也是二十分之一以下,与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是小型且轻量的。以对贴合在液晶显示面板LC上的光学膜片进行支承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为基材的光学膜层叠体卷筒的卷筒宽度也窄,重量也为三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左右。其大小为例如直径500mm左右,卷筒宽度为约100~150mm,重30~70kg。这样的光学膜层叠体的卷长为900m左右。而制造速度即节拍时间与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要求成倍程度的速度,向液晶显示面板LC上贴合的、支承在载体膜上的偏光膜等光学膜片的粘贴精度也要求得极其严格。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在面板部件与光学膜片的贴合制造工序中维持所要求的节拍时间并且实现所要 求的粘贴精度。作为平板电脑的液晶显示装置所使用的面板部件的液晶显示面板并不局限于此,但典型地,由具有将液晶层L填装在中间的两片玻璃基板且尺寸为5~10英寸(120~250mm)左右、厚度为0.5mm左右、重量为15~40g左右的液晶(LC)单元构成。每个面板部件的节拍时间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限制,此时允许的粘贴精度为至少±0.1mm左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7796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36110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728447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3336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上所述,在于提供一种制造粘贴精度高的光学式显示装置的方法及装置。在光学式显示装置的制造中,为了达到所要求的粘贴精度,需要借助卷取与剥离体的顶部抵接且背面折回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的动作,一边从载体膜上依次剥离与粘结层一起连续支承在载体膜的一个面上的光学膜片,一边使光学膜片的一部分从剥离体的顶部突出,使另行输送的面板部件的一部分与在粘贴规定位置形成为露头状态的光学膜片的一部分准确地一致。从专利文献I及2可知,为此,首先必须将形成为露头状态的光学膜片的前端准确定位在粘贴规定位置。其次,必须以使面板部件的一部分例如面板部件的粘贴开始位置与光学膜片的前端一致的方式输送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由粘结层连续地支承在构成光学膜层叠体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的一个面上的多个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一起从所述载体膜上依次剥离,在粘贴规定位置,使用进行开闭的贴合辊以及具有能够出入于形成在该贴合辊之间的空间的顶部的可动剥离体,将光学膜片通过粘结层贴合在面板部件的一个面上,从而制造光学式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步骤,在所述粘贴规定位置,在完成一个在先的光学膜片与一个在先的面板部件的贴合之后,将所述贴合辊切换成非工作状态并且分开;第二步骤,使所述可动剥离体从工作开始位置朝向形成在所述贴合辊之间的空间移动,使构成所述可动剥离体的前端部的顶部至少停在所述粘贴规定位置或越过该位置的位置,并且,通过对以另一个面在所述顶部向内侧折回的方式卷绕于所述可动剥离体的状态下的所述载体膜进行卷取或反卷,使支承在所述载体膜上的所述光学膜片的前端朝向所述粘贴规定位置前进;第三步骤,在支承在所述载体膜上的所述光学膜片的前端停在所述粘贴规定位置时,使膜前端检测设备工作,读取所述光学膜片的前端;第四步骤,使向所述光学膜片上贴合的所述面板部件从待机规定位置朝向所述粘贴规定位置前进;第五步骤,使所述可动剥离体与卷取所述载体膜的动作连动地从所述空间朝向所述工作开始位置移动,由此,使所述光学膜片的前端在被保持于所述粘贴规定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粘结层一起从所述载体膜上剥离;第六步骤,在所述面板部件到达保持所述光学膜片的前端的粘贴规定位置时,关闭形成在所述贴合辊之间的空间并且将所述贴合辊切换成工作状态,由此,开始所述贴合辊的贴合动作;第七步骤,进一步卷取所述载体膜,由此,一边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一起从所述载体膜上进一步剥离,一边使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面板部件经由所述粘结层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由良友和峠田彰小盐智三岛隼中园拓矢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