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装订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8709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环状装订件,它包括了:具有在两边缘向内弯曲形成支撑棱21的罩体2,配置于该罩体内、外缘保持在支撑棱21上、内缘可相互凸折与凹折的接合在一起的一对作动板3A、3B,其底端支承于作动板上、而其顶端穿过罩体的通孔向外延伸、随着作动板的凸折与凹折动作而开闭的一对装订杆4A、4B,添设于作动板上可沿罩体长度方向进退的滑动板8,罩体长度方向一端枢支着的转动操作杆7。由转动操作杆的转动动作可使滑动体进退,而使装订杆开闭,同时由该滑动体的后退限制了作动板的动作,使装订杆处于闭合位置,达到闭锁之目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环状装订件是具有可以使装订杆开闭,对带装订孔的活页纸装、取,用于装订目的的环状装订件。原来的这种环状装订件包括具有在两侧边向内弯曲形成支撑棱的罩体,配置在此罩体内、外缘保持在支撑棱上、内缘对顶连接可以凸折与凹折的一对作动板,底端支承于作动板、顶端穿过罩体的通孔向外延伸、伴随着作动板的凸折与凹折的动作形成开闭的一对装订杆,沿罩体长度方向两端枢支着的转动操作杆。在这种构件上,向外推压转动操作杆,该转动操作杆的底端就推压凹折状态的作动板的接合部,而使其变换成凸折状态,将装订杆打开。在这种构件上,由作动板凹折、装订杆闭合状态,靠转动操作杆向内转动一定量,就由操作杆的底端限制着了作动板的端部,作为板就不能反回到凸折状态,而使之闭锁。这种情况也是不少的。可是,对于作动板来说,相对于封面书脊(背表纸)的长度是细长的,因此只是限制了端部,限制了装订杆的打开;但由于作动板的扭转等原因,设置在作动板中央附近的装订杆由于跌落时的冲击或其他外力作用往往打开。因此,在端部附近没有装订杆的情况下,尽管闭锁了作动板,也往往招致装订起来的纸脱落的不良情况。为改善这种不良情况,在作动板的下边,由罩体端部延伸到中央附近沿长度方向可滑动地配置了一对滑板。而在滑板外端设置了操作杆,由固定于滑板的突起的滑动,使作动板由凹折状态变成为凸折状态,或将作动板闭锁于凹折状态。但是,这种结构,由于必须把两端设置的操作杆向外滑移、打开装订杆,因此对习惯于广泛普及了的转动操作杆的操作需要者来说感到不顺手(遗和感)。而且由于要两手操作,难以做到使用方便。另外一点是滑动式的构件与转动操作方式的不同,装订进纸的一端与操作杆间不能形成插指空间,而且也难以加上足够的力量进行滑动操作。在两侧操作杆也要与必要点相接合,出现了环状装订件的全长不适当的加长的缺点。即,装订进去的纸,按规格尺寸一定,纸的端缘与两操作杆间分别形成插指空间,环状装订件的全长要比原来普及使用的转动式操作构件不得不加长,文件夹的长度也变长,从而容易如致和原来的物品间尺寸上的不一致。本专利技术即是以消除上述不良情况为目的的。为达此目的,采取了如下的具体手段。即,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环状装订件具备这样的结构特征。它包括有具有在两侧边缘向内侧弯曲形成支撑棱的罩体,配置在此罩体内、外缘保持于支撑棱上、内缘可凸折与凹折相互成对顶的一对作动板,底端支承于该作动板、顶端通过罩体的通孔向外伸出、伴随着前述作动板的凸折与凹折动作而形成开、闭的一对装订杆,添设于作动板上而且可以沿罩体长度方向进退的滑动体,枢支了沿罩体长度方向的一端的转动操作杆,把该转动操作杆的转动动作变换成前述滑动体的进退动作的动作变换手段,在前述滑动体所需要的地方设置、伴随着滑动体的前进或后退动作使作动板由凹折状态变成凸折状态的打开赋能手段,在前述滑动体所要求的地方设置、伴随着滑动体的后退或前进动作配合于作动板、并将该作动板锁定于凹折状态的闭锁手段。为由滑动体的进退动作对作动板赋能达到闭锁的良好状态,在两作动板的接合部分设开口部,在滑动体上设插入该开口部的突起,前述的打开赋能手段乃是在突起的前端或后端设置的倾斜凸轮面,而前述的闭锁手段可以是设置于突起的后端或前端、与作动板的开口边缘部分相连的凹部。这时,为更确实防止装订座的脱落,最好是把突起设置在紧靠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位配置的装订杆的近旁。另外,在这样的结构中,为了防止由于滑动本的变形与偏位而使打开赋能手段以及闭锁手段的动作变得不可靠,在滑动构件上设置了多个突起,同时在该滑动构件的各突起间,沿进退方向开有长孔,由能够滑动地贯通该长孔的固定销可以保持对滑动构件的导向。为以简单的不膨大的结构又确保可靠的动作,构件包括了把操作杆枢支于罩体端部的下垂片,由此下垂片的下端向外延伸出来的延伸片,从该延伸片的外端与下垂片平行立起的立片,该立片上端一体设置的操作部。而把动作变换手段做成在前述延伸片与立片交界处开通孔,在滑动体的外端设弯曲立片,使该弯曲立片与前述通孔相配合。这时,为将罩体的厚度控制得尽可能的小,最好在下垂片上开出防止与弯曲立片干扰的凹部。对于这样的结构,使转动操作杆转动,由于动作变换手段的作用,滑动体前进或后退,由打开赋能手段将该前进或后退动作变换成使作动板反转的力,该作动板由凹折状态变成凸折状态,则装订杆打开。如对该装订杆往相互靠近的方向赋能,作动板回复到原来的凹折状态,由此可以维持其闭合状态。而由此状态将前述转动操作杆进一步向内转动,滑动体后退或前进,由在该滑动体上设置的闭锁手段可以防止作动板向凸折状态反转,装订杆被闭锁。这种闭锁手段,由于是利用了滑动体的进退动作来限制作动板,不限于作动板的端部,故可以配置于滑动体的任意位置。为此,由于将其配置于因冲击与外力作用易打开的装订杆的近旁,所以可以有效地防止活页纸的脱落。再者,前述转动操作杆,仅设置于罩体的一端就足够了。可对该转动操作杆单手自如地进行转动操作,以此打开装订杆或进行闭锁。而且,这种结构,由于施指于前述转动操作杆的上端使其转动,可以对滑动体传递比较大的操作力。因此,与原来转动操作式的构件一样,不必保证在转动操作杆与装订座边缘间留下深插指的空间,从而,可以与原来普及了的转动操作式构件大致一样对环状装订件的全长很容易地进行设计。如依上述的本专利技术,在作动板端部以外设置的装订杆上也可以得到可靠的闭锁,有效地防止因跌落或其他外力作用装订杆打开以及活页纸脱出来。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由转动操作而进行装订杆的打开以及闭锁,那种使两端操作杆滑动完成同样动作而造成的操作上的不适感就没有了。另外,转动操作比滑动操作也易于加力,因此,在操作杆与装订座的边缘间保证插指空间也就没有必要了。从而可以消除环状装订件长度的不适当的加长、以及与原来普及了的转动操作式构件间尺寸上的不统一这些毛病。图面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立体图,图2—第一实施例分解状态立体图,图3—第一实施例平面图,图4—图3的A—A断面图,图5—第一实施例作用说明图,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的分解状态立体图,图7—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分解状态立体图,图8—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分解状态立体图,图9—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分解状态立体图,图10—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图11—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立体图,图12—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立体图,图13—同一实施例分解状态立体图,图14—概略表示同一实施例的断面图,图15—对应图14、说明该实施例作用的断面图。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状态。图1—5所示的环状装订件1包括了罩体2,包容在罩体2内的一对作动板3A、3B,在作动板3A、3B上设置的装订杆4A、4B;并分别通过在罩体2的两端附近与中央部分的固定销5装、拆于文件夹6的封面书脊61来使用。罩体2乃是把中央部分朝着离开封面书脊61的方向弯曲的长鞘状的东西,由富有弹性的金属板做成。在其两侧形成了向内弯曲的支撑棱21。作动反3A,3B呈长平板状,由刚性较高的金属板做成。内缘31相互可凸折与凹折对顶连接,而外缘32则可以倾斜活动地支承于前述支撑棱21上。整个作动板包容在罩体2内。一对装订杆4A、4B是分别成半圆弧状的东西,它们闭合时形成闭锁状态。装订杆4A、4B的底端41分别铆接固定于前述各作动板3A、3B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状装订件,其构成特征在于:具有在两边缘向内弯曲成支撑棱的罩体,配置于该罩体内、其外缘保持在支撑棱上、内缘可相互凸折与凹折的对接起来的一对作动板,其底端支承于作动板、其顶端穿过罩体的穿透孔向外伸出、随着作动板的凸折与凹折动作可以开闭的装订杆,设于作动板上、沿罩体的长度方向可以进退的滑动体,在罩体长度方向的一端枢支着的转动操作杆,将转动操作杆的转动动作变成滑动体的进退动作的动作变换手段,按滑动体需要的地方设置,随着滑动体的前进与后退动作而使作动板由凹折状态变成凸折状态的打开赋能手段,依滑动体需要的地方设置、随着滑动体的后退或前进与作动板组合而限制作动板于凹折状态的闭锁手段。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宏
申请(专利权)人:考库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