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钢制氯化氢合成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81988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4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钢制氯化氢合成炉装置,其包括:合成炉、汽包、及连接在合成炉和汽包之间的两根导管,所述合成炉包括合成段、位于合成段上方的副产蒸汽段、及位于副产蒸汽段上方的冷却段,所述合成段用于氢气和氯气在其内合成氯化氢,所述副产蒸汽段上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两根导管包括与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连接第一接头至汽包,所述第二导管连接第二接头至汽包,所述汽包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三导管和第四导管,所述第三导管用于输出副产蒸汽,所述第四导管用于补充软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氯化氢合成炉装置经过汽包处理后输出副产蒸汽,提高了蒸汽热能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钢制氯化氢合成炉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氯碱行业的全钢制氯化氢合成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全钢制氯化氢合成炉装置的副产蒸汽设备。
技术介绍
氯化氢合成炉内生成HCl时产生大量热量(H2 + C12=2HCl+43.8Kcal),氯气和氢气在合成炉内以燃烧形式反应生成氯化氢,火焰中心温度达到2500°C以上,生成氯化氢气体温度在2000°C以上,作为一种高品位热能国内大多数企业还未对该热量进行回收利用,而是采用循环水间接冷却,余热没有得到利用。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和余热利用技术的推进,目前对于氯化氢合成中的热能利用,国内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钢制水夹套氯化氢合成炉副产热水。这种钢合成炉在炉顶部和底部容易受腐蚀,使用寿命短,副产的热水应用范围有限;另一种是使用石墨制的氯化氢合成炉副产热水或0.2?0.3MPa压力的蒸汽。由于石墨是非金属脆性材料,受强度和使用温度的限制,在副产蒸汽时石墨炉筒作为产汽的受压部件,安全上存在一定隐患,采用该方法副产的热水或低压蒸汽热能利用只能达到40%,应用范围同样有限。现有技术热量利用价值低,而且主要缺点在于没有能够有效控制合成炉内部反应温度的同时保证对余热的高效利用。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考2010年4月28日公开的第CN101698468A号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副产高压蒸汽的组合式氯化氢合成炉,这种副产高压蒸汽的组合式氯化氢合成炉低压蒸汽热能利用率低。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全钢制氯化氢合成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全钢制氯化氢合成炉装置,所述全钢制氯化氢合成炉装置能对副产蒸汽进行收集并提高蒸汽热能利用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钢制氯化氢合成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合成炉、汽包、及连接在合成炉和汽包之间的两根导管,所述合成炉包括合成段、位于合成段上方的副产蒸汽段、及位于副产蒸汽段上方的冷却段,所述合成段用于氢气和氯气在其内合成氯化氢,所述副产蒸汽段上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两根导管包括与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连接第一接头至汽包,所述第二导管连接第二接头至汽包,所述汽包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三导管和第四导管,所述第三导管用于输出副产蒸汽,所述第四导管用于补充软水。所述合成段具有燃烧腔和设置在燃烧腔下端的输气管,所述燃烧腔设有位于其左侧的冷却水入口和位于其右侧的冷却水出口,所述输气筒具有位于其左侧的第一氢气入口、位于其右侧的第二氢气入口、及位于其下侧的氯气入口。所述冷却段设有位于其左侧的第一防爆门、手孔、及第二防爆门,所述第一防爆门位于手孔的上方,所述第二防爆门位于手孔的下端。所述第一防爆门用于冷却水的输出,所述第二防爆门用于冷却水的输入。所述冷却段设有位于其右侧的阀门,所述阀门用于氯化氢的输出,所述阀门设置在冷却段的底端。所述冷气段设有位于其中间的过渡段和尾气吸收段,所述过渡段位于尾气吸收段的下侧。所述合成段还设有位于其左侧的第一视镜口和位于其右侧的第二视镜口,所述第一视镜口位于冷却水进口的上端,所述第二视镜口位于冷却水出口的下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副产蒸汽段设有连接至汽包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汽包设有输出副产蒸汽的第三导管和补充软水的第四导管,则合成炉副产蒸汽可以经过汽包处理后输出,提高了蒸汽热能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全钢制氯化氢合成炉装置的示意图。其中:1.合成炉,2.合成段,3.燃烧腔,4.冷却水入口,5.冷却水出口,6.输气筒,7.第一氢气入口,8.第二氢气入口,9.氯气入口,10.第一视镜口,11.第二视镜口,12.副产蒸汽段,13.第一接头,14.第二接头,15.冷却段,16.第一防爆门,17.手孔,18.第二防爆门,19.阀门,20.过渡段,21.尾气吸收段,22.第一导管,23.第二导管,24.汽包,25.第三导管,26.第四导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为符合本技术的一种全钢制氯化氢合成炉装置,其包括:合成炉1、汽包3、及连接在合成炉I和汽包3之间的两根导管。氯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时伴随释放出大量反应热,完全可以用来副产蒸汽。合成炉I包括合成段2、位于合成段2上方的副产蒸汽段12、及位于副产蒸汽段12上方的冷却段15。合成段2用于氢气和氯气在其内合成氯化氢。合成段2具有燃烧腔3和设置在燃烧腔3下端的输气筒6。燃烧腔3设有位于其左侧的冷却水入口 4和位于其右侧的冷却水出口 5。输气筒6具有位于其左侧的氯气入口 9、位于其右侧的第一氢气入口 7、及位于其下侧的第二氢气入口 8。合成段2还设有位于其左侧的第一视镜口 10和位于其右侧的第二视镜口 11,第一视镜口 10位于冷却水进口 4的上端,第二视镜口 11于冷却水出口 5的下端。副产蒸汽段12上设有第一接头13和第二接头14,两根导管包括与第一导管22和第二导管23,第一导管22连接第一接头13至汽包24,第二导管23连接第二接头14至汽包24。汽包24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三导管25和第四导管26,第三导管25用于输出副产蒸汽,第四导管26用于补充软水。冷却段5设有位于其左侧的第一防爆门16、手孔17、及第二防爆门18,第一防爆门16位于手孔17的上方,第二防爆门18位于手孔17的下端。第一防爆门16用于冷却水的输出,第二防爆门18用于冷却水的输入。冷却段15设有位于其右侧的阀门19,阀门19用于氯化氢的输出,且阀门19设置在冷却段15的底端。冷气段15设有位于其中间的过渡段20和尾气吸收段21,过渡段20位于尾气吸收段21的下侧。本技术的另一改进在于:副产中压蒸汽合成炉I在高温区段,使用钢制水冷壁炉筒;在合成段2顶部和底部钢材容易受腐蚀的区段,采用石墨材料制作。采用这种设置既克服了石墨炉筒强度低和使用温度受限制的缺点,又克服了合成段2的顶部和底部容易腐蚀的缺点,从而使氯化氢合成的热能利用率提高到70%,副产蒸汽压力可在0.2?1.4MPa间任意调节,可并入中、低压蒸汽网使用,使热能得到充分利用。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钢制氯化氢合成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合成炉、汽包、及连接在合成炉和汽包之间的两根导管,所述合成炉包括合成段、位于合成段上方的副产蒸汽段、及位于副产蒸汽段上方的冷却段,所述合成段用于氢气和氯气在其内合成氯化氢,所述副产蒸汽段上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两根导管包括与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连接第一接头至汽包,所述第二导管连接第二接头至汽包,所述汽包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三导管和第四导管,所述第三导管用于输出副产蒸汽,所述第四导管用于补充软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钢制氯化氢合成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合成炉、汽包、及连接在合成炉和汽包之间的两根导管,所述合成炉包括合成段、位于合成段上方的副产蒸汽段、及位于副产蒸汽段上方的冷却段,所述合成段用于氢气和氯气在其内合成氯化氢,所述副产蒸汽段上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两根导管包括与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连接第一接头至汽包,所述第二导管连接第二接头至汽包,所述汽包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三导管和第四导管,所述第三导管用于输出副产蒸汽,所述第四导管用于补充软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制氯化氢合成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段具有燃烧腔和设置在燃烧腔下端的输气管,所述燃烧腔设有位于其左侧的冷却水入口和位于其右侧的冷却水出口,所述输气筒具有位于其左侧的第一氢气入口、位于其右侧的第二氢气入口、及位于其下侧的氯气入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栋友张英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劲达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