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视图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7504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视图教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的、功能丰富的、准确性好的三视图教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正板、侧板和水平板为尺寸相等的边长为170±10mm的四边形,正面设置理论学习的工具,反面设置实例素材工具,正板与侧板、正板与水平板连接处的前面和后面均设置压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即适合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适合于学生的自学,即适合于高校,也适合于中学的三视图教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视图教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辅助工具,特别是一种三视图教具。
技术介绍
《机械制图》是工科学生重要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工程科学、特别是机械工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机械制图》的整个基础和根基就是三视图,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原理及识读方法对学好机械制图至关重要,三视图是《机械制图》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许多学生在学到这部分时,便像遇到了难关一样停步不前,而三视图学不通,其余课程内容也就更无从下手了,有的学生由于三视图学不会,产生厌学情绪,进而放弃学习,现以教师对三视图的教学方法是在二维的黑板面上分别画出零件的轴测图与三视图进行讲解,不仅教师作图复杂,而且由于不够直观,或者有的老师是用PPT把零件的轴测图与三视图显示出来进行讲解,也不够直观,进度较快,学生没有动手实践和思考的机会,学生学习起来理解效果不理想,如何把具体而又抽象的三视图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去观察、去理解,就成为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制图教学或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有部分制图教学或研究人员已经做出了努力,中国专利号为:200820039571.6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三视图投影教具,由底板和垂直于底板的两块板相互垂直构成,三块板采用铰链连接,中国专利号为:200320129682.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三视图教具,采用一定厚度的正方形塑料薄片或白纸板,将其按各边中点对分成上下,左右四个相等的小正方形,去掉右下方小正方形不用,将另三个小正方形沿对分线对折,将三面垂直竖起,这两个专利能够构成一个三面互相垂直的空间,用于讲解演示三视图原理,制作简易,操作方便,为我们的制图教学做出贡献,但还存在一些问题:1、不够便携,不能满足学生在学习时或做作业时随时取 出进行研究或学习的需求。2、功能不足,强调了实践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一些三视图的教学内容无法从中得到体现或满足。3、准确性不够,不便于进行严谨而准确的三视图绘制的教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携的、功能丰富的、准确性好的三视图教具。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三视图教具,它包括正板,连接在正板右侧的侧板,连接在正板下侧的水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板、侧板和水平板为尺寸相等的边长为170 ± IOmm的四边形,正板的前面设置理论主视面,正板的后面设置实践主视面,侧板的前面设置理论左视面,侧板的后面设置实践俯视面,水平板的前面设置理论俯视面,水平板的后面设置实践左视面。所述正板与侧板、正板与水平板连接处的前面和后面均设置压痕。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正板、侧板和水平板为尺寸相等的边长为170±10mm的四边形,可以折叠成一个四边形,正好可以夹在制图学习的教材中,方便学生在学习时或做作业时随时取出,进行研究或学习。2、本技术的正面设置理论学习的工具,反面设置实例素材工具,在有限的使用面积上加载了丰富的实用工具,既能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理论知识,又有实例供理解、消化理论知识,让理论和实践相互印证和巩固,达到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显示实践俯视面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显示实践主视面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显示实践左视面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前面立体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前面平面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后面立体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后面平面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半展开状态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正板I,连接在正板I右侧的侧板2,连接在正板I下侧的水平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板1、侧板2和水平板3为尺寸相等的边长为170± IOmm的四边形,可以折叠成一个边长为170± IOmm的四边形,正好可以夹在制图学习的教材中,方便学生在学习时或做作业时随时取出进行研究或学习,如果尺寸再大了就无法完全夹进教材,需另外放置,容易丢失或磨损,不便随时学习,如果尺寸再小一些,制图学习中的典型零件模型就无法在本实施例的立体空间中进行完整的投影,本实施例中的尺寸标示和相对位置标示也不会有现在清晰,影响使用效果;正板I的前面设置理论主视面4,正板I的后面设置实践主视面5,侧板2的前面设置理论左视面6,侧板2的后面设置实践俯视面7,水平板3的前面设置理论俯视面8,水平板3的后面设置实践左视面9,本实施例正面设置理论学习的工具,反面设置实例素材工具,在有限的使用面积上加载了丰富的实用工具,既能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理论知识,又有实例供理解、消化理论知识,让理论和实践相互印证和巩固,达到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本实施例为可重复使用的教学辅助用具,需要经常进行折弯、折叠或展开操作,所述正板I与侧板2、正板I与水平板3连接处的前面和后面均设置压痕,使本实施例能方便准确的进行正面或反面的折弯形成正面立体状态或反面立体状态,或者进行正面或反面折叠,收起、夹进书中,或者展开成平面,进行这些操作时不会出现偏差,而且快捷。如图4、图5所示,所述理论主视面4下方与理论俯视面8上方分别设置具有尺寸线、尺寸数字和轴名称的X轴尺寸标示10,本实施例无论在立体状态还是平面状态,理论主视面4和理论俯视面8上都会显示出对应的X轴尺寸标示10,准确而直观的反映出主视图与俯视图在左右方向上的对齐关系;理论俯视面8右侧与理论左视面6下侧分别设置具有尺寸线、尺寸数字和轴名称的Y轴尺寸标示11,本实施例无论在立体状态还是平面状态,理论俯视面8右侧与理论左视面6上都会显示出对应的Y轴尺寸标示11,准确而直观的反映出左视图与俯视图在前后方向上的对齐关系;理论主视面)右侧与理论左视面6左侧分别设置具有尺寸线、尺寸数字和轴名称的Z轴尺寸标示12,本实施例无论在立体状态还是平面状态,理论主视面4右侧与理论左视面6上都会显示出对应的Z轴尺寸标示12,准确而直观的反映出左视图与主视图在上下方向上的对齐关系。所述理论主视面4的中间位置设置主视面简称V标示13,理论左视面6的中间位置设置左视图简称W标不14,理论俯视面8的中间位置设置俯视面简称H标不15,为相对位置标示提供一个基准,还使学生学习掌握三个视图的简称表示;所述主视面简称V标示13的上面、下面、左面和右面分别设置V面相对位置上标示16、V面相对位置下标示17、V面相对位置左标示18和V面相对位置右标示19,左视图简称W标示14的上面、下面、左面和右面分别设置W面相对位置上标示20、W面相对位置下标示21、W面相对位置后标示22和W面相对位置前标示23,俯视面简称H标示15的上面、下面、左面和右面分别设置H面相对位置后标示24、H面相对位置前标示25、H面相对位置左标示26和H面相对位置右标示27,使学生作的主视图与俯视图能左右方向对齐,主视图与左视图能上下方向对齐,俯视图与左视图能前后方向对齐,让学生牢固而方便的学习每个视图的相对位置关系和三个视图之间的方位关系。所述实践主视面5和实践俯视面7的与理论主视面4和理论左视面6上的Z轴尺寸标示12对应相同位置设置X轴尺寸标示10,实践主视面5和实践左视面9的与理论主视面4和理论俯视面8上的X轴尺寸标示10对应相同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视图教具,它包括正板(1),连接在正板(1)右侧的侧板(2),连接在正板(1)下侧的水平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板(1)、侧板(2)和水平板(3)为尺寸相等的边长为170±10mm的四边形,正板(1)的前面设置理论主视面(4),正板(1)的后面设置实践主视面(5),侧板(2)的前面设置理论左视面(6),侧板(2)的后面设置实践俯视面(7),水平板(3)的前面设置理论俯视面(8),水平板(3)的后面设置实践左视面(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视图教具,它包括正板(I),连接在正板(I)右侧的侧板(2 ),连接在正板(I)下侧的水平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板(I)、侧板(2)和水平板(3)为尺寸相等的边长为170± IOmm的四边形,正板(I)的前面设置理论主视面(4),正板(I)的后面设置实践主视面(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有永钟建国施高萍吴淑敏潘婷蒋浩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江有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