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联合收割机输送装置的锥齿轮式反转清堵机构,属于农业工程技术领域。该锥齿轮式反转清堵机构由动力输入元件、输送装置壳体、输送装置主传动轴、主动输送滚筒组合、锥齿动套管、锥齿惰轮、主动锥齿轮、端盖、轴承等零部件组成,还包括操纵杆、拨叉、回位弹簧等操控元件。该机构通过控制操纵杆,调整锥齿动套管在输送装置主传动轴上的不同位置,使来自动力输入元件的动力分别经两个不同路径传递至主动输送滚筒组合,实现其正向旋转与反向旋转的转换,以此可以有效便捷地解决联合收割机输送装置堵塞的快速清理问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锥齿轮式反转清堵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联合收割机输送装置的锥齿轮式反转清堵机构,属于农业工程
。
技术介绍
联合收割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作物收获的农业田间作业机具,尤其是稻、麦、油菜等谷物或经济作物,可以一次性完成所收获作物的切割、输送、脱粒、分离、清选、收集等作业,生产效率高,有利于抢收抢种,是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重要机具。目前,根据工作原理,谷物联合收割机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前者主要以小麦收获为主,兼收水稻,而后者则以水稻收获为主,兼收小麦;根据行走动力型式,联合收割机又可以分为自走式和悬挂式(或牵引式)两大类。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主要由切割台、输送装置(或称输送槽)、脱粒装置、分离清选装置、收集装置等几大部件组成,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则因其具有独立的行走装置,因此还包括底盘总成部件。全喂入联合收割机,顾名思义,是将谷物从茎杆的底部切割下来,再将割下部分全部输送并喂入脱粒装置中进行脱粒、分离和清选,因此,输送装置堵塞是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作业时最为常见的故障,尤其是当收获密度高、湿度大的作物时,更是极易出现输送装置堵塞的现象,操作者不得不以人力手工排除、清理堵塞作物,不仅费时费力,也严重影响了机具的作业效率。此外,目前国内外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发展趋势是在保证良好的作业性能的前提下,向高效、大型、大功率、大割幅、大喂入量、适应性强和高速等方向发展,这对联合收割机各工作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求整机具有更高的工作可靠性,在易堵塞部件上设置各种快速切离、排堵装置等。事实上,由于联合收割机作业工况复杂,常常工作在较恶劣的环境,再加上使用者操作不当等因素,便极易造成输送装置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联合收割机,尤其是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快速、便捷、高效地排除输送装置堵塞故障的清理机构,该机构采用输送滚筒反向旋转的原理,以代替人力手工清理堵塞物,提高收获作业效率。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锥齿轮式反转清堵机构由动力输入元件、输送装置壳体、输送装置主传动轴、主动输送滚筒组合、锥齿动套管、锥齿惰轮、主动锥齿轮、端盖、轴承等零部件组成,还包括操纵杆、拨叉、回位弹簧等操控元件,其中,动力输入元件与输送装置主传动轴固定连接,输送装置主传动轴通过锥齿动套管与主动输送滚筒组合连接,或者可以依次通过主动锥齿轮、锥齿惰轮、锥齿动套管与主动输送滚筒组合连接,并且,输送装置主传动轴与主动锥齿轮固定连接,并始终通过主动锥齿轮与锥齿惰轮保持啮合传动,也可以直接通过键或花键与锥齿动套管滑动连接。根据该特征构成,来自动力输入元件的动力可以通过输送装置主传动轴直接经由锥齿动套管,或间接地依次经由主动锥齿轮、锥齿惰轮、锥齿动套管等两个不同路径传递至主动输送滚筒组合。也就是说,无论通过两条路径中的哪一条,动力均非输送装置主传动轴直接传递给主动输送滚筒组合。所说的锥齿动套管可以通过其上的两处键或花键在不同位置分别与主动输送滚筒组合上所对应的两处键或花键非同时滑动连接;锥齿动套管可以通过其锥齿轮与锥齿惰轮实现啮合传动。锥齿惰轮通过轴承安装在输送装置壳体上,输送装置主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端盖或输送装置壳体上,而所述的端盖固定安装在输送装置壳体上。根据上述构成特征,一方面,输送装置主传动轴可以经锥齿动套管将来自动力输入元件的动力直接传递输出至主动输送滚筒组合上,而不改变运动方向;另一方面,锥齿动套管可以被调整至另一不同的位置,将由输送装置主传动轴传递至主动锥齿轮、锥齿惰轮、再经锥齿动套管的动力最终传递输出给主动输送滚筒组合,并且改变运动方向,也就是说,与原有动力输入元件的运动方向相反。在上述结构基础上,锥齿动套管上安装有拨叉、操纵杆、回位弹簧。因此,依据该特征构成,锥齿动套管的不同位置是通过操纵安装在其上的拨叉、操纵杆、回位弹簧来得以实现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这种输送装置锥齿轮式反转清堵机构的联合收割机,能够通过简单地操作拨叉来实现主动输送滚筒组合的正向旋转与反向旋转的转换,结构紧凑,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输送装置堵塞的清除问题,从而提高收获作业效率,为联合收割机向高效、大工作幅宽、大喂入量、高适应性和高速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并且,这种锥齿轮式反转清堵机构避免了采用在输送装置外侧设置齿轮换向变速机构所带来的需额外设计动力输入的切断或接合机构。【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提出的锥齿轮式反转清堵机构整体剖视结构图。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依据本技术提出的锥齿轮式反转清堵机构的结构细节。【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锥齿轮式反转清堵机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动力输入元件8、输送装置壳体7、输送装置主传动轴6、主动输送滚筒组合5、锥齿轮动套管4、锥齿惰轮3、主动锥齿轮2、端盖1、轴承9、轴承13等零部件组成,还包括操纵杆10、拨叉11、回位弹簧12等操控元件。其中,动力输入元件8与输送装置主传动轴6固定连接,输送装置主传动轴6通过锥齿动套管4与主动输送滚筒组合5连接,或依次通过主动锥齿轮2、锥齿惰轮3、锥齿动套管4与主动输送滚筒组合5连接,以这样的结构方式,该机构可以将来自外部的动力经由动力输入元件8、输送装置主传动轴6、锥齿动套管4,或经由动力输入元件8、输送装置主传动轴6、主动锥齿轮2、锥齿惰轮3、锥齿动套管4这两条不同的传动路线,分别传至主动输送滚筒组合5,实现主动输送滚筒组合5的正向和反向旋转。所述的输送装置主传动轴6与主动锥齿轮2固定连接,并通过主动锥齿轮2与锥齿惰轮3保持啮合传动,输送装置主传动轴6也可以直接通过键或花键与锥齿动套管4滑动连接。本实施例的输送装置主传动轴6通过与之固定连接的主动锥齿轮2,或者该轴另一处的键或花键,分别实现与锥齿惰轮3的啮合传动,以及直接与锥齿动套管4的滑动连接,使动力在此以这种方式分成两条传动路线。所述的锥齿动套管4可以通过其上的两处键或花键在不同位置分别与主动输送滚筒组合5上所对应的两处键或花键非同时滑动连接。以这样的方式,锥齿动套管4便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传动路线分别将动力最终输出至主动输送滚筒组合5上。锥齿动套管4可以通过其锥齿轮与锥齿惰轮3实现啮合传动;而所说的锥齿惰轮3通过轴承13安装在输送装置壳体7上,输送装置主传动轴6通过轴承9安装在端盖I或输送装置壳体7上,所述的端盖I固定安装在输送装置壳体7上。正是以这样的结构特征,使锥齿轮式反转清堵机构经这一组锥齿轮啮合传动实现了上述的反向旋转运动。所述的锥齿动套管4上安装有拨叉11、操纵杆10、回位弹簧12,以此便可调整锥齿动套管4在输送装置主传动轴6上轴向的不同位置,最终实现主动输送滚筒组合5的正向或反向旋转。[其它实施方式]以上虽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锥齿轮式反转清堵机构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的构成。例如,可以通过以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锥齿轮式反转清堵机构进行变更:作为锥齿轮式反转清堵机构的输送装置主传动轴6也可以在经主动锥齿轮2与锥齿惰轮3的啮合传动之前,通过键或花键与一组过渡轮系固定连接,再经由过渡轮系与锥齿惰轮3保持啮合传动。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及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联合收割机输送装置的锥齿轮式反转清堵机构,该机构由动力输入元件(8)、输送装置壳体(7)、输送装置主传动轴(6)、主动输送滚筒组合(5)、锥齿动套管(4)、锥齿惰轮(3)、主动锥齿轮(2)、端盖(1)、轴承(9)、轴承(13)等零部件组成,还包括操纵杆(10)、拨叉(11)、回位弹簧(12)等操控元件,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入元件(8)与输送装置主传动轴(6)固定连接,输送装置主传动轴(6)通过锥齿动套管(4)与主动输送滚筒组合(5)连接,或依次通过主动锥齿轮(2)、锥齿惰轮(3)、锥齿动套管(4)与主动输送滚筒组合(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联合收割机输送装置的锥齿轮式反转清堵机构,该机构由动力输入元件(8)、输送装置壳体(7)、输送装置主传动轴(6)、主动输送滚筒组合(5)、锥齿动套管(4)、锥齿惰轮(3)、主动锥齿轮(2)、端盖(I)、轴承(9)、轴承(13)等零部件组成,还包括操纵杆(10)、拨叉(11)、回位弹簧(12)等操控元件,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入元件(8)与输送装置主传动轴(6)固定连接,输送装置主传动轴(6)通过锥齿动套管(4)与主动输送滚筒组合(5)连接,或依次通过主动锥齿轮(2)、锥齿惰轮(3)、锥齿动套管(4)与主动输送滚筒组合(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齿轮式反转清堵机构,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主传动轴(6)与主动锥齿轮(2)固定连接,并通过主动锥齿轮(2)与锥齿惰轮(3)保持啮合传动,输送装置主传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建宁,黄铭森,欧益宝,何小龙,蒋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