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桂武专利>正文

型钢轧制切头自动调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69718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2:25
一种型钢轧制切头自动调整系统,它的轧机通过万向连接轴与联合减速机连接,联合减速机与电机连接,轧机轧制的托头钢料通过传输系统送入连轧机,联合减速机上安装编码器,该编码器与PLC控制柜线连接,所述的轧机出口安装有热检测仪,热检测仪与编码器信号连接,与PLC控制柜线连接;连轧机设置有液压传动系统,液压传动系统主要由锁紧油缸、液压油缸组成,液压油缸一端与液压站连通,另一端与调整斜铁连接,调整斜铁位于连轧机轧辊轴承箱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装编码器、PLC控制柜和热检测仪后,不受品种影响,将人为控制变成了自动控制,解决了型钢轧制中的出现±2米范围内切头及长散尺的出现问题,提高了定尺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型钢轧制切头自动调整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轧钢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型钢轧制切头自动调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钢材以定尺为成材率,其余切头部分及散尺部分均为废品。为了控制废品的出现,厂家一般采用坯料计量及理重长度控制和人为控制措施,尽管如此,还会出现大量废品,出现废品的因素有:轧制过程中,由于没有自动检测控制设备,无法控制坯料的烧损、坯料的规格大小、密度的不等、出炉温度、轧制规律、轧钢设备,进而造成废品出现,力口大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调整系统、检测系统,可极大降低生产成本的型钢轧制切头自动调整系统。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型钢轧制切头自动调整系统,包括轧机系统,所述的轧机系统包括轧机和连轧机,所述轧机通过万向连接轴与联合减速机连接,联合减速机与电机连接,轧机轧制的托头钢料通过传输系统送入连轧机,其结构要点是:a.所述的联合减速机上安装编码器,该编码器与PLC控制柜线连接,所述的轧机出口安装有热检测仪,热检测仪与编码器信号连接,与PLC控制柜线连接;b.所述的连轧机设置有液压传动系统,液压传动系统主要由锁紧油缸、液压油缸组成,液压油缸一端与液压站连通,另一端与调整斜铁连接,调整斜铁位于连轧机轧辊的下方。进一步,所述的轧机出口安装有三台热检测仪。进一步,所述的编码器为ZSP5208-001G-1000BZ3-5-24F。进一步,所述的PLC控制柜为SMS6011-CB-005。进一步,所述的热检测仪为BHCK9163-30。进一步,所述的调整斜铁是斜面结构的铁板。进一步,所述的锁紧油缸与连轧机上的主调整机构相配合,位于连轧机主调整机构的下方。进一步,所述的连轧机上主调整机构为蜗轮蜗杆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的丝杠与锁紧油缸配合动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系统设置了自动检测、自动调整系统,PLC通过编码器的脉冲数值及输入的轧辊直径计算出托头钢料的长度,根据轧制成品长度倍尺后确认切头的合适长度后,按每段比值的计算数据来命令执行,油缸带动调整斜铁进行轧辊的辊缝间隙调整,改变连轧机轧辊之间线速度,使之形成轧制中产生微拉或微堆的轧制,对成品厚度及大小进行微调整,将人为控制变成了自动控制,运行安全可靠。其显著的技术效果还在于:本技术不受品种影响,可人为控制使用,解决了型钢轧制中的出现±2米范围内切头及长散尺的出现问题,提高了定尺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用本技术,生产厂家不需要改动设备,系统设备安装快、见效快。确认切头长度后可实现自动调整,克服了人为调整的缺陷,使该废的切头及长散尺均在倍尺上成为定尺而不影响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安装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电机1,编码器2,PLC控制柜3,联合减速机4,万向连接轴5,轧机6,托头钢料7,热检测仪8,连轧机9,调整斜铁10,油缸11,液压站12,锁紧油缸13,主调整机构14,连轧机轧辊15,热检测仪16、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型钢轧制切头自动调整系统,其设计思想是:克服现有技术人为控制调整的弊端,在轧机上加装编码器、热检测仪,编码器及液压系统。热检测仪与PLC控制柜连接,用数字信号检测托头钢料的具体情况,并把托头钢料的信息传递给连轧机,通过液压传动系统进行微调。具体结构见附图1,附图2。本技术由轧机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调整系统液压系统等组成。轧机系统由开坯轧机和粗与精连轧机组成,简称轧机6和连轧机9。见图1,轧机6的输入端与万向连接轴5连接,万向连接轴5与联合减速机4连接,联合减速机4与电机I连接,轧机6轧制的托头钢料7通过传输系统送入连轧机9。为了实现自动控制检测,联合减速机4上安装编码器2,编码器2为ZSP5208-001G-1000BZ3-5-24F。见图2,编码器2与PLC控制柜3线连接,接收PLC控制柜3进行编码。PLC控制柜3为SMS6011-CB-005。热检测仪8采用BHCK9163-30。在轧机6的出口共计安装三台热检测仪8,一台安装在编码器2的上方,判断记录钢料起始点;第二台热监测仪8安装在最前一架连轧机入口处;第三台热监测仪8安装在成品钢(Kl)出口处,判断钢料是否出完,记录钢料数量。热监测仪8的信号及编码器2的信号都进入PLC控制柜,如有定长值判断合适则输出继电器去PLC控制柜按钮处,微调转数达到自动调节目的。钢坯经过几道轧制后进入开坯最后一道,装在轧机6出口处的热检测仪8检测到有红钢通过,此时装在联合减速机4上的编码器2立即接收到信号,PLC控制柜3通过编码器2的脉冲数值及输入的轧辊直径计算出钢料的长度,PLC控制柜3显示屏上出现循环五组长度数值,当工作人员根据轧制成品长度倍尺后确认切头的合适长度后,操作人员点击PLC控制柜3触摸屏上需要的任何一组数据的按钮便可使系统工作。连轧机9设置有液压传动系统,液压传动系统由锁紧油缸13、液压油缸11组成,液压油缸11是带磁尺的油缸,带磁尺的液压油缸11 一端与液压站12连通,另一端与调整斜铁10连接,调整斜铁10为斜面结构的铁板,调整斜铁10位于连轧机轧辊轴承箱的下方。调整斜铁10的作用是:自动调整成品钢的薄厚K2及以后的线速度,使切头系统保持预想的切头长度及散尺的出现(±2米)。液压油缸11带动调整斜铁10对轧辊的辊缝间隙进行调難iF.0起稳定作用的锁紧油缸13与连轧机9上的主调整机构14相配合运行,安装在连轧机主调整机构14的下方,连轧机上辊的上部。连轧机9上的主调整机构14为蜗轮蜗杆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的丝杠与锁紧油缸13配合动作。文中所述的K2为钢料孔型的编号,Kl为成品钢标记。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当拖头钢料出轧机后,系统触摸屏可循环显示前五次拖头钢料长度,调整人员从中确认符合切头要求的成品倍尺总长度后,点击系统开始运行。以选择钢料的长度为基准,正负再设三个基准点,按每段长度液压油缸11带动调整斜铁10自动调整成品的薄厚及K2以后的线速度,这时轧机已经调整好同时上辊的锁紧缸把上辊锁住,使下调整斜铁更加调整稳定,同时改变对K2以后的轧辊线速,使成品的外型及薄厚的尺寸在公差范围内有所变化,成品均匀的增减每米单重来保证切头的长度和长散尺的出现,使切头系统保持预想的切头长度及散尺的出现(±2米),否则需人工操作原系统时自动增加系统,停止工作保证安全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型钢轧制切头自动调整系统,包括轧机系统,所述的轧机系统包括轧机和连轧机,所述轧机通过万向连接轴与联合减速机连接,联合减速机与电机连接,轧机轧制的托头钢料通过传输系统送入连轧机,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联合减速机上安装编码器,该编码器与PLC控制柜线连接,所述的轧机出口安装有热检测仪,热检测仪与编码器信号连接,与PLC控制柜线连接;b.所述的连轧机设置有液压传动系统,液压传动系统主要由锁紧油缸、液压油缸组成,液压油缸一端与液压站连通,另一端与调整斜铁连接,调整斜铁位于连轧机轧辊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钢轧制切头自动调整系统,包括轧机系统,所述的轧机系统包括轧机和连轧机,所述轧机通过万向连接轴与联合减速机连接,联合减速机与电机连接,轧机轧制的托头钢料通过传输系统送入连轧机,其特征在于: a.所述的联合减速机上安装编码器,该编码器与PLC控制柜线连接,所述的轧机出口安装有热检测仪,热检测仪与编码器信号连接,与PLC控制柜线连接; b.所述的连轧机设置有液压传动系统,液压传动系统主要由锁紧油缸、液压油缸组成,液压油缸一端与液压站连通,另一端与调整斜铁连接,调整斜铁位于连轧机轧辊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轧制切头自动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轧机出口安装有三台热检测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轧制切头自动调整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桂武徐景玉
申请(专利权)人:杨桂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