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振荡器用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7412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形振荡器用放大器,包括放大器输入管部分,与放大器输入管部分连接的负载电路部分,以及分别与放大器输入管部分和负载电路部分连接的偏置电路部分;其中:所述放大器输入管部分,用于输入信号,将输入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并输出给负载电路部分;所述负载电路部分,用于接收放大器输入部分过来的电流信号,并把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所述偏置电路部分,用于给负载电路提供偏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环形振荡器用放大器,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适用范围小、可靠性低和结构复杂等缺陷,以实现适用范围大、可靠性高和结构简单的优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环形振荡器用放大器
本技术涉及模拟CMOS集成电路
,具体地,涉及一种环形振荡器用放大器。
技术介绍
振荡器是众多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微处理器的时钟再生到蜂窝电话中的载波合成,需要各种不同结构和不同性能的振荡器。目前,在CMOS工艺下,各式各样的通信设备不断地向前发展,这对采用CMOS工艺实现高性能振荡器也不断地提出新的挑战。采用CMOS工艺实现环形振荡器电路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振荡频率已经从几兆赫兹变化到上百兆赫兹,甚至到上千兆赫兹。环形振荡器的设计重点就在于电路要容易起振、具有较宽的频率调谐范围以及振荡幅度的控制。典型的环形振荡器电路中放大器单元电路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电路的具体分析可参考《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作者:毕查德.拉扎维)一书第14章第四节。该结构电路中PMOS管M3和M4工作在线性区,当控制电压\变化时,M3和M4等效的电阻也跟着变化,进而控制环形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变化。该电路的缺点是当控制电压大范围变化时,M3和M4等效的电阻也大范围变化,进而导致放大器单元在静态时的增益也产生较大变化,如果设计不当将导致放大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形振荡器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大器输入管部分,与放大器输入管部分连接的负载电路部分,以及分别与放大器输入管部分和负载电路部分连接的偏置电路部分;其中:所述放大器输入管部分,用于输入信号,将输入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并输出给负载电路部分;所述负载电路部分,用于接收放大器输入部分过来的电流信号,并把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所述偏置电路部分,用于给负载电路提供偏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振荡器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大器输入管部分,与放大器输入管部分连接的负载电路部分,以及分别与放大器输入管部分和负载电路部分连接的偏置电路部分;其中: 所述放大器输入管部分,用于输入信号,将输入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并输出给负载电路部分; 所述负载电路部分,用于接收放大器输入部分过来的电流信号,并把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 所述偏置电路部分,用于给负载电路提供偏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振荡器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输入管部分,采用带有尾电流源的全差分放大器输入结构,将输入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并输出给负载电路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振荡器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尾电流源的全差分放大器输入结构,包括包括3个NMOS管M4、M5和M1, M4、M5为输入管,M1为尾电流源管;其中: 所述M4的栅端连接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Vip,M4的漏端连接放大器的反相输出端Vw,M4的源端和仏的源端连接在一起并连接尾电流源管M1的漏端;M5的栅端连接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VIN,M5的漏端连接放大器的同相输出端Vtff, M5的源端和M4的源端连接在一起并连接尾电流源管M1的漏端;尾电流源管M1的栅端连接控制电压Vc,M1的源端接地,M1的漏端连接M4和M5的源端;控制电压\控制流过尾电流源管M1的电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振荡器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电路部分,包括PMOS管M6、M7、M8和M9,电容C1和C2 ;其中: 所述PMOS管M6、M8和电容C1 一起构成同相输入端的负载,其中M6是电流源形式的负载,提供高阻抗,M8是二极管形式连接的负载提供低阻抗,用于控制振荡幅度,电容C1用作负载电容,用于调节振荡频率; 所述M6的栅端连接M7的栅端,M6的源端连接电源Vdd,M6的漏端连接反相输出端口 Vm ;M8的源端连接电源VDD,M8的漏端和栅端连接在一起并连接到反相输出端口 Vw ;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源VDD,另一端连接反相输出端口 Vm ; 所述PMOS管M7' M9和电容C2 —起构成反相输入端的负载,其中M7是电流源形式的负载,提供高阻抗,M9是二极管形式连接的负载提供低阻抗,用于控制振荡幅度,电容C2用作负载电容,用于调节振荡频率; 所述M7的栅端连接M6的栅端,M7的源端连接电源Vdd,M7的漏端连接同相输出端口 Vqp ;M9的源端连接电源VDD,M9的漏端和栅端连接在一起并连接到同相输出端口 Vw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文光肖时茂于云丰黄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科微电子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