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电光调Q脉冲激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021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电光调Q脉冲激光器,包括振荡器和放大器以及连接所述的振荡器和放大器的传输光路;所述的振荡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由凸面镜构成的全反镜、普克尔盒、薄膜偏振镜、激光晶体、脉冲氙灯、反射腔、变反射率输出镜;所述的放大器包括设置在放大器壳体内的包括激光晶体、脉冲氙灯、反射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平-凸非稳腔和特定设计的VRM镜结合,在保有一般平凸非稳腔的高光束质量、低失调灵敏度的优点的同时,将非稳腔转化为实质上的稳定结构,使得激光输出能量更为稳定。同时,扩展了基模体积,在激光介质半径较大的情况下,实现了自孔径选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激光器的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电光调Q脉冲激光器
技术介绍
用于皮肤治疗的光调Q脉冲固体激光器一般采用稳定腔或介稳腔结构,因其工作于稳定区,具有较低的失调灵敏度,更易达到医用设备激光能量输出稳定性和复现性的要求,调试方便,易于生产。而如果需要得到较高的光束质量,则现有方法一般为加装孔径光阑或延长谐振腔的长度。但是前者降低了激光输出效率,后者则使得激光器尺寸过于庞大。而采用非稳腔结构,尤其是常用的正支共焦、共心望远镜谐振腔,其输出光束质量优异,但是需要镜片反射曲面对心(焦点或圆心重合于光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复杂,也难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而且,非稳腔的光束输出一般并非准直光束,而单横模的光束则由于其高斯分布特性,在治疗中存在中心强点,使得患者治疗部位局部能量过强造成皮肤破损或产生色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目前医用激光器的不足,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皮肤治疗用电光调Q脉冲激光器。本技术为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电光调Q脉冲激光器,包括振荡器和放大器以及连接所述的振荡器和放大器的传输光路;所述的振荡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由凸面镜构成的全反镜、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电光调Q脉冲激光器,包括振荡器和放大器以及连接所述的振荡器和放大器的传输光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荡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由凸面镜构成的全反镜(1)、普克尔盒(2)、薄膜偏振镜(3)、第一放大器(4)、输出镜(5),所述的传输光路包括第一反射镜(6)、匹配镜(7)、第二反射镜(8)、上反射镜(11),所述的放大器为第二放大器(9);所述的振荡器产生的激光信号从所述的输出镜(5)输出通过所述的第一反射镜(6)反射转向90°后到匹配镜(7),从匹配镜(7)输出后通过第二反射镜(8)?反射转向90°,然后输入到第二放大器(9),在第二放大器(9)放大后从上反射镜(11)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电光调Q脉冲激光器,包括振荡器和放大器以及连接所述的振荡器和放大器的传输光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荡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由凸面镜构成的全反镜(I)、普克尔盒(2)、薄膜偏振镜(3)、第一放大器(4)、输出镜(5),所述的传输光路包括第一反射镜(6)、匹配镜(7)、第二反射镜(8)、上反射镜(11),所述的放大器为第二放大器(9); 所述的振荡器产生的激光信号从所述的输出镜(5)输出通过所述的第一反射镜(6)反射转向90°后到匹配镜(7),从匹配镜(7)输出后通过第二反射镜(8)反射转向90°,然后输入到第二放大器(9),在第二放大器(9)放大后从上反射镜(11)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电光调Q脉冲激光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倍频装置,所述的倍频装置设置在所述的放大器的下游,包括倍频模块(10)和伺服机构,所述的伺服机构包括伺服电机(16)和控制伺服电机(16)工作的行程开关(17)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少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吉斯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