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属于建筑模板生产模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塑料建筑模板生产模具采用阻流棒调节,发泡效果差,生产的模板质量差等问题。本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进料模块、分流模块、挤压模块和定型冷却模块,所述的进料模块、分流模块、挤压模块和定型冷却模块内设置的流道相互连通,所述的进料模块内的流道面积小于挤压模块和定型冷却模块内的流道面积,所述的分流模块内的流道分别与进料模块流道和挤压模块流道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先发泡后挤压、生产模板强度高、发泡过程充分、无阻流棒设计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模板生产模具
,特指一种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
技术介绍
传统的建筑行业中,在浇筑墙体时都是采用螺栓固定浇筑木板,然后在木板之间浇筑混凝土,待墙体成型后取下浇筑木板,在现有主流的浇筑板中,可分为木模板、竹胶模板和钢模板多种,其中木模板和竹胶模板存在着不可回收、不阻燃且吸水易变形的缺点,钢模板存在容易生锈变形,成本高和制作不便的缺点,而塑料制建筑模板很好的克服了现有结构的缺陷,达到了节能环保、价格低廉的效果,为了保证塑料建筑模板的质量,必须克服塑料在挤出加工时由温度、流量等因素导致的模板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因此其生产模具的设计就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它采用多个局部模块组成,采用各局部模块流道的变化来控制熔体的流量,无阻流棒,物料先发泡后挤压,发泡充分,型材冷却充分,生产的型材强度高、韧性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进料模块、分流模块、挤压模块和定型冷却模块,所述的进料模块、分流模块、挤压模块和定型冷却模块内设置的流道相互连通,所述的进料模块内的流道面积小于挤压模块和定型冷却模块内的流道面积,所述的分流模块内的流道分别与进料模块流道和挤压模块流道相连接。在上述的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中,所述的进料模块包括相同大小的进料模板一和进料模板二,进料模板一与进料模板二相互贴合固定,进料模板一的一侧设有进料模口,所述的进料模板一和进料模板二上均开设有相连通的异形孔。在上述的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中,所述的分流模块包括分流模板一和分流模板二,分流模板一和分流模板二上均开设有相连通的异形分流孔,所述的异形分流孔的两侦揽有向外倾斜的侧壁。在上述的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中,所述的侧壁与分流模块轴向线的夹角为15—75 度。在上述的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中,所述的分流模板一和分流模板二均是由上半模板及下半模板组合而成,所述的上半模板和下半模板上均设有异形槽,上半模板与下半模板相组合时两个异形槽结合形成异形分流孔。在上述的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中,所述的异形槽槽底设有凸起面或是下凹面。在上述的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中,所述的挤压模块上开设有异形挤出孔,所述的异形挤出孔是呈由孔前端至孔后端逐渐缩小的孔状结构,所述的异形挤出孔前端的开口面积大于异形挤出孔后端的开口面积。在上述的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中,所述的定型冷却模块包括挤压成型模板、油冷却模板和水冷却模板,所述的挤压成型模板、油冷却模板和水冷却模板上均开设有相连通的异形定型孔,所述的油冷却模板和水冷却模板内设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分别连接供油油箱或供水水箱。在上述的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中,所述的挤压成型模板内设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连接供油油箱。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中无阻流棒,采用多个模块组成,通过各分流模块内加工的流道尺寸来完成流量的控制,模具的结构更为简单同时模具的稳定性更佳。2、本专利技术的分流模块的流道的扩张角度设置,防止了熔融物料产生滞留的状态产生,使其扩散更为均匀,发泡更为充分。3、本专利技术快速生产的塑料建筑模板,具有极高的性价比,成本低、制造方便、可回收和环保的特点。4、本专利技术采用先发泡后挤压的工作方式,物料充分发泡,生产的建筑模板强度高、韧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一8: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进料模块1、分流模块2、挤出模块3和定型冷却模块4,所述的进料模块、分流模块、挤出模块和定型冷却模块内设置的流道相互连通,所述的进料模块内的流道面积小于挤出模块和定型冷却模块内的流道面积,所述的分流模块内的流道分别与进料模块流道和挤出模块流道相连接。本专利技术中建筑模板在实际应用中,其可为多种形状,故称为异形,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示,参加图3,是一种呈“L”型的建筑模板,本专利技术以该种形状的建筑模板为例。所述的进料模块包括相同大小的进料模板一 11和进料模板二 12,进料模板一与进料模板二相互贴合固定,进料模板一的一侧设有进料模口 13,所述的进料模板一和进料模板二上均开设有相连通的异形孔14。熔融物料由进料模口 13进入,在挤料机的作用下保持恒定压力,熔融物料经过进料模板一 11和进料模板二上的异形孔14,进行了初步的扩散,该处异形孔14的面积小于挤出模块和定型冷却模块内流道面积,熔融物料在此堆积压缩然后进入分流模块;所述的分流模块包括分流模板一 21和分流模板二 22,分流模板一和分流模板二上均开设有相连通的异形分流孔23,所述的异形分流孔的两侧设有向外倾斜的侧壁24。所述的侧壁与分流模块的轴向线的夹角为15 — 75度。参见图6和图7:异形分流孔23的横截面仍为“L”型,但不同段的截面面积大小均不相同,熔融物料逐渐在异形分流孔23内膨胀发泡,充分扩散。在本专利技术中,分流模块的组成模板的具体组成个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本例中为两块模板。异形分流孔23是连接异形孔14及异形挤出孔31的中间孔,熔融物料进入异形分流孔23后,随着其倾斜的侧壁24向两侧扩散,此时熔融物料分布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其所受压力逐渐降低,在该过程中,熔融物料充分发泡;做为分流模块结构的实际组成结构:分流模板一和分流模板二均是由上半模板25及下半模板26组合而成,所述的上半模板和下半模板上均设有异形槽27,上半模板与下半模板相组合时两个异形槽结合形成异形分流孔。所述的异形槽27槽底设有凸起面或是下凹面,由于上述异形分流孔呈不规则的异形,例上述的“L”型,由此该异形分流孔各部位的流量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流量过快的部位设有凸起面,减缓流量,在流量慢的地方设置下凹面,加快流量,使异形分流孔各部位保持恒定的流量。上述结构中,为了保证异形分流孔23的加工,将其分为两部分组成,保证了其扩散角度的精确,而本专利技术中并无设置阻流棒结构,因此异形分流孔23的侧壁的角度加工尤其重要,这直接影响到物料的流量和发泡过程。所述的挤压模块3上开设有异形挤出孔31,所述的异形挤出孔是呈由孔前端至孔后端逐渐缩小的孔结构,所述的异形挤出孔前端32的开口面积大于异形挤出孔后端33的开口面积。本专利技术中挤压模块3的厚度不大于分流模块的厚度,因此异形挤出孔31的长度短,避免了物料在挤出时过分发泡导致型材压缩密度不够。在上述过程中,熔融物料充分发泡后,进入异形挤出孔31挤出成型,该处异形挤出孔31是逐渐缩小的孔结构,是保证了挤出时对物料的压力,将膨胀的物料压缩挤出,形成的塑料建筑模板质量佳。[0041 ] 所述的定型冷却模块包括挤压成型模板41、油冷却模板42和水冷却模板43,所述的定型模板、油冷却模板和水冷却模板上均开设有相连通的异形定型孔44,所述的油冷却模板和水冷却模板内设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分别连接供油油箱或供水水箱。所述的挤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进料模块(1)、分流模块(2)、挤压模块(3)和定型冷却模块(4),所述的进料模块、分流模块、挤压模块和定型冷却模块内设置的流道相互连通,所述的进料模块内的流道面积小于挤压模块和定型冷却模块内的流道面积,所述的分流模块内的流道分别与进料模块流道和挤压模块流道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进料模块(I)、分流模块(2)、挤压模块(3)和定型冷却模块(4),所述的进料模块、分流模块、挤压模块和定型冷却模块内设置的流道相互连通,所述的进料模块内的流道面积小于挤压模块和定型冷却模块内的流道面积,所述的分流模块内的流道分别与进料模块流道和挤压模块流道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模块包括相同大小的进料模板一(11)和进料模板二(12),进料模板一与进料模板二相互贴合固定,进料模板一的一侧设有进料模口(13),所述的进料模板一和进料模板二上均开设有相连通的异形孔(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模块包括分流模板一(21)和分流模板二(22),分流模板一和分流模板二上均开设有相连通的异形分流孔(23),所述的异形分流孔的两侧设有向外倾斜的侧壁(2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形建筑模板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壁与分流模块轴向线的夹角为15 — 75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形建筑模板的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信得宝建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