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气缸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3634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气缸套,其包括:一种发动机气缸套,其包括:一外壁呈阶梯形的圆筒状气缸套本体,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的外径较大且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与发动机机体的水腔对应,其中: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的外壁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光滑的壁面,且所述两壁面之间设置有若干条环槽,所述环槽通过隔带隔开,所述隔带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的外径;所述气缸套本体的上部外壁的轴向截面呈波浪状。相对于相同直径的传统气缸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气缸套外表面的总面积显著增大,使得气缸套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将燃烧室的热量传递出去,能够满足更高负荷的发动机散热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气缸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套。
技术介绍
气缸套是发动机中一个重要的零部件,其设置于机体的气缸孔中,且其上部由气缸盖压紧固定以共同构成发动机气缸的工作空间,发动机的活塞在气缸套内孔作往复运动,气缸套的外表面通过冷却水冷却。目前的湿式(水冷)气缸套结构呈圆筒状,其外表面大多数是光滑的圆柱面,当机体的气缸孔及气缸套的直径确定后,气缸套的散热面积就基本确定。目前市场上,随着发动机日趋小型化,以及发动机的强化程度不断增加,气缸内产生的热量也随着大大增加,导致发动机热负荷增加,原有的外表面为圆柱面的气缸套散热面积有限,其散热能力及热传递效果已经不能充分地满足发动机工作时的散热需求。如果气缸套不能及时把热量传递出去,容易造成活塞环烧结及气缸套迅速磨损和产生端磨的不良后果,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发动机的寿命降低。因此,如何提高气缸套的散热能力及热传递效果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现有外表面为圆柱面的湿式气缸套的散热能力,专利技术了一种发动机气缸套,其增加了气缸套外表面的散热面积,热传递效果好,提高气缸套的使用寿命O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气缸套,其包括:一外壁呈阶梯形的圆筒状气缸套本体,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的外径较大,且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与发动机机体的水腔对应,其中: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条通过隔带隔开的环槽,且所述隔带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的外径。优选的是,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外壁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两段光滑壁面,且所述环槽及隔带设置于所述两光滑壁面之间。优选的是,所述环槽的轴向截面呈内凹的圆弧状。优选的是,所述环槽的深度为0.3?3mm。优选的是,所述环槽之间的隔带的轴向截面呈外凸的圆弧状以使所述气缸套本体的上部外壁的轴向截面呈波浪状,且所述隔带的最高点处直径小于所述光滑壁面的外径。优选的是,所述环槽沿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的轴向方向等距离分布。优选的是,所述环槽的间距为4?20mm。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发动机气缸套的外表面设置有环槽,相对于相同直径的传统湿式气缸套其外表面的总面积显著增大,使得发动机气缸套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将燃烧室的热量传递出去,能够满足更高负荷的发动机散热需要。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点是环槽的形状呈内凹的圆弧状,隔带的形状呈外凸的圆弧状,整个气缸套本体上部外壁呈波浪状,有利于提高发动机气缸套的冷却能力,且热传递效果好,可靠性更高,发动机气缸套的使用寿命长,同时减轻了活塞环烧结的现象。3、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优点是环槽沿着气缸套本体的轴向方向等距离分布在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的外表面,发动机气缸套各部分因燃料燃烧而所受的爆发压力较为均匀,可有效消除应力集中;同时发动机气缸套各部分所能传递的热量也较为均匀,有效的防止了因局部受热不均匀而导致气缸套变形,延长了发动机气缸套的使用寿命。4、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加工工艺不复杂,制造成本较低。【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发动机气缸套的立体结构不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发动机气缸套的轴向剖视图;其中:1、气缸套本体;2、环槽;3、隔带;4、光滑壁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气缸套本体及环槽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本质,并不代表对本专利技术具体技术方案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发动机气缸套,其包括:气缸套本体I及环槽2,其中:气缸套本体I为外壁呈阶梯形的圆筒体,且气缸套本体I上部的外径较大,当把气缸套本体I安装于发动机机体的气缸内时,其外壁的台阶用于支撑及定位,且气缸套本体I的下部为光滑圆柱面以用于导向及定位。安装于发动机机体的气缸内时,气缸套本体I上部与机体的水腔对应,气缸套本体I上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两段光滑壁面4以用于与下部配合进行导向及定位,且气缸套本体I于上下两段光滑壁面4之间设置有若干条环槽2,环槽2之间通过隔带3隔开,环槽2沿气缸套本体I上部的轴向方向等距离分布。通过环槽2可使气缸套本体I外壁表面面积相对于相同直径的传统湿式气缸套的外壁表面的总面积显著增大,气缸套本体I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将燃烧室的热量传递出去,以满足更高负荷的发动机散热需要,且由于环槽2是等距离分布的,气缸套本体I在燃料燃烧时所受的爆发压力较为均匀,环槽2可有效消除应力集中,同时发动机气缸套各部分所能传递的热量也较为均匀,有效的防止了因局部受热不均匀而导致发动机气缸套的变形,延长了发动机气缸套的使用寿命。环槽2沿气缸套本体I的轴向截面呈内凹的圆弧状,隔带3沿气缸套本体I的轴向截面呈外凸的圆弧状,且隔带3的最高点处的直径比光滑壁面4的外径略小以使冷却水可在环槽2之间流通。如图2所示,气缸套本体I的上部设置有环槽2及隔带3的位置的外壁整体呈波浪状,可使冷却水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小,冷却水流动顺畅有利于提高发动机气缸套的冷却能力,且热传递效果好,可靠性更高,发动机气缸套的使用寿命长,同时减轻了活塞环烧结的现象。根据不同规格的发动机气缸套,环槽2的深度和环槽2的间距也不同,环槽2的深度优选设置为0.3?3mm,其需要保证气缸套本体I上部的壁厚能满足正常使用的性能要求。环槽2的间距优选的是4?20mm,当环槽2深度确定后,环槽2间距的大小与发动机所需要的散热面积的大小成反比,如果需要散热面积大,间距就相应小一些。可把发动机实际需要的散热面积与缸套强度结合起来综合选取合适的环槽2深度及间距,以充分提高发动机气缸套的散热性能及热传递效果,延长发动机气缸套的使用寿命。气缸套本体I可通过铸造生产出来,环槽2及隔带3经过后续加工出来,整体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以上公开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并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作一定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都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气缸套,其包括:一外壁呈阶梯形的圆筒状气缸套本体,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的外径较大,且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与发动机机体的水腔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条通过隔带隔开的环槽,且所述隔带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的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气缸套,其包括:一外壁呈阶梯形的圆筒状气缸套本体,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的外径较大,且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与发动机机体的水腔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条通过隔带隔开的环槽,且所述隔带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的外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本体上部外壁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两段光滑壁面,且所述环槽及隔带设置于所述两光滑壁面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的轴向截面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章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