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与栅极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287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与栅极驱动器,栅极驱动器包含多个串接的驱动级,并输出栅极驱动信号。驱动级包含输入单元、驱动单元与下拉单元。输入单元将前级栅极驱动信号传送至控制节点,且前级栅极驱动信号包含连续的第一脉冲与第二脉冲。驱动单元根据控制节点的电平电压而输出栅极驱动信号。下拉单元在第二脉冲的致能期间后将栅极驱动信号下拉至第一电压。在第一脉冲的致能期间内,输入单元将控制节点上拉至第二电压。在第二脉冲的致能期间后,驱动单元将控制节点上拉至第三电压,且第三电压大于第二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与栅极驱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器。
技术介绍
近来,各种液晶显示器的产品已经相当地普及,为了有效地提升液晶显示器的可视面积,适用于窄边框的显示面板技术不断地被提出。然而,随着显示器的分辨率不断提升,栅极驱动器可驱动显示面板进行充电的时间越来越短。为了维持一定的像素充电率,栅极驱动器中多个晶体管的尺寸必定需要增加。如此,会使栅极驱动器动态功耗与电路布局面积增加,反而更难以适用于窄边框的应用。因此,如何能有效降低栅极驱动器的电路面积,并同时维持良好的像素充电率,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也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含多条栅极线与栅极驱动器。栅极驱动器包含多个串接的驱动级,其中每个驱动级用来输出栅极驱动信号到与其相应的栅极线,驱动级中的第N级驱动级包含输入单元、驱动单元与下拉单元。输入单元用来将第N-1级驱动级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传送到第一控制节点,其中N为正整数,且第N-1级驱动级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包含连续的第一脉冲与第二脉冲。驱动单元用来根据第一控制节点的电平电压而输出栅极驱动信号。下拉单元用来在第二脉冲的致能期间后将栅极驱动信号下拉至第一电压。其中在第一脉冲的致能期间内,输入单元将第一控制节点的电平电压上拉到第二电压,在第二脉冲的致能期间后,驱动单元将该第一控制节点的电平电压上拉到第三电压,且第三电压大于第二电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另一种栅极驱动器。栅极驱动器包含多个串接的驱动级,且多个驱动级中任意一个驱动级包含输入单元、驱动单元以及下拉单元。输入单元包含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输入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用来接收前级栅极驱动信号,输入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用来接收第一频率信号,且输入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耦接控制节点。驱动单元包含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驱动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耦接控制节点,驱动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用来接收第二频率信号,且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用来输出本级栅极驱动信号,其中第一频率信号与第二频率信号为反相。下拉单元包含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与第六开关。第一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其中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用来接收第一频率信号,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电性耦接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第二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 端,其中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且第二开关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第三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其中第三开关的控制端用来接收前级栅极驱动信号,第三开关的第一端电性耦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且第三开关的第二端用来接收第一电压。第四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其中第四开关的控制端用来接收前级栅极驱动信号,第四开关的第一端电性耦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且第四开关的第二端用来接收第一电压。第五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其中第五开关的控制端电性耦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第五开关的第一端电性耦接控制节点,且第五开关的第二端电性耦接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第六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其中第六开关的控制端电性耦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第六开关的第一端电性耦接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且第六开关的第二端用来接收第一电压。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描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很大的技术进步,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与栅极驱动器可具有多种驱动方式,并可提供像素数组较高的充电率,进而可使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提升,或是可使栅极驱动器的面积降低,以符合窄边框应用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栅极驱动器的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2A所示的驱动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N级驱动级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3的驱动级的操作信号时序示意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时段Tl内图3的驱动级中各开关的状态示意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时段T2内图3的驱动级中各开关的状态示意图;图5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时段T5内图3的驱动级中各开关的状态不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图3中的驱动级的操作的信号时序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显示面板120显示区122像素数组124 像素140源极驱动器160、200栅极驱动器GL1、GL2、GL3 ?GLN 栅极线DL1、DL2、DL3、DL4 ?DLN 数据线200a、300 驱动级XHC、HC频率信号G[1]、G[2]?G[n_l]、G[n]栅极驱动信号Din初始脉冲220输入单元240驱动单元260下拉单元262下拉控制电路264下拉电路A、B控制节点VSS、V1、V2、V3、V4、AV 电压C 电容T1、T2、T3、T4、T5 时段 Τ11、Τ12、Τ21、Τ31、Τ32、Τ41、Τ42、Τ43、Τ44 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示对本专利技术做出了详细描述。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而结构操作的描述不是用来限制其执行的顺序,任何由组件重新组合的结构,所产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装置,都是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没有依照原尺寸作图。为了便于理解,下述说明中相同组件将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序的意思,也不是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用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约”、“大约”或“大致” 一般通常系指数值的误差或范围约百分之二十以内,较好地是约百分之十以内,而更佳地则是约百分之五以内。文中若无明确说明,其所提及的数值都视作为近似值,即如“约”、“大约”或“大致”所表示的误差或范围。另外,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耦接”或“连接”,均可指二个或多个组件相互直接作实体或电性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或电性接触,也可指二个或多个组件相互操作或动作。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面板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影像显示区120、源极驱动器140以与门极驱动器160。影像显示区120包括由多条数据线(如=N条数据线DLl~DLN)与多条栅极线(如:Μ条栅极线GLl~GLM)配置而形成的像素数组122以及多个像素124,且像素124配置于上述像素数组122中。源极驱动器140耦接数据线DLl~DLN,通过数据线DLl~DLN输出数据信号到影像显示区120所对应的像素124,而栅极驱动器160耦接栅极线GLl~GLM,并用来依次输出栅极驱动信号到栅极线GLl~GLM,通过栅极线GLl~GLM传送到影像显示区120所对应的像素124。图2Α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种栅极驱动器200的示意图。如图2Α所示,栅极驱动器200包含多级驱动级200a。每一驱动级200a彼此互相串接,且每一级驱动级200a用来输出栅极驱动信号G[n]到对应的栅极线GLl~GLM中。2B图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图2A的驱动级200a的示意图。以第N级驱动级200a为例,第N级驱动级200a包含输入单元220、驱动单元2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多条栅极线以及栅极驱动器,所述栅极驱动器包含多个串接的驱动级,其中每一驱动级用来输出栅极驱动信号到所述多条栅极线对应的一条,所述多个驱动级的第N级驱动级包含:输入单元,用来将第N‑1级驱动级输出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传送到第一控制节点,其中N为正整数,且所述第N‑1级驱动级输出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包含连续的第一脉冲与第二脉冲;驱动单元,用来根据所述第一控制节点的电平电压而输出所述栅极驱动信号;以及下拉单元,用来在所述第二脉冲的致能期间后将所述栅极驱动信号下拉至第一电压;其中在所述第一脉冲的致能期间内,所述输入单元将所述第一控制节点的电平电压上拉至第二电压,在所述第二脉冲的致能期间后,所述驱动单元将所述第一控制节点的电平电压上拉到第三电压,且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4.02 TW 103112319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条栅极线以及栅极驱动器,所述栅极驱动器包含多个串接的驱动级,其中每一驱动级用来输出栅极驱动信号到所述多条栅极线对应的一条,所述多个驱动级的第N级驱动级包含:输入单元,用来将第N-1级驱动级输出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传送到第一控制节点,其中N为正整数,且所述第N-1级驱动级输出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包含连续的第一脉冲与第二脉冲; 驱动单元,用来根据所述第一控制节点的电平电压而输出所述栅极驱动信号;以及 下拉单元,用来在所述第二脉冲的致能期间后将所述栅极驱动信号下拉至第一电压; 其中在所述第一脉冲的致能期间内,所述输入单元将所述第一控制节点的电平电压上拉至第二电压,在所述第二脉冲的致能期间后,所述驱动单元将所述第一控制节点的电平电压上拉到第三电压,且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脉冲的致能期间与所述第二脉冲的致能期间之间,所述驱动单元将所述第一控制节点的电平电压上拉到第四电压,且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电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输入单元根据第一频率信号传送所述第N-1级驱动级输出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所述输入单元包含: 第一开关,包含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控制端用来接收所述第N-1级驱动级输出 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控制端;以及 第二开关,包含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控制端用来接收所述第一频率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第二端,且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第二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控制节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驱动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控制节点的电平电压与第二频率信号而输出所述栅极驱动信号,所述第一频率信号与所述第二频率信号为反相,所述驱动单元包含: 第一开关,包含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控制节点,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第一端用来接收所述第二频率信号,且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第二端用来输出所述栅极驱动信号;以及电容,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一控制节点与所述第一开关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下拉单元包含: 下拉控制电路,用来根据所述第N-1级驱动级输出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调整第二控制节点的电平电压;以及 下拉电路,电性耦接所述第二控制节点,用来根据所述第二控制节点的电平电压而将所述栅极驱动信号下拉到所述第一电压。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下拉控制电路包含: 第二开关,包含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控制端用来接收所述第一频率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控制端; 第三开关,包含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其中所述第三开关的所述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的所述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第一端,且所述第三开关的所述第二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二控制节点; 第四开关,包含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其中所述第四开关的所述控制端用来接收所述第N-1级驱动级输出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所述第四开关的所述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第二端,且所述第四开关的所述第二端用来接收所述第一电压; 第五开关,包含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其中所述第五开关的所述控制端用来接收所述第N-1级驱动级输出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所述第五开关的所述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二控制节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秉燏洪凯尉塗俊达陈勇志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