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板及具有该加热板的煎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9767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2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板及具有该加热板的煎烤机。所述加热板包括面板本体和形成在所述面板本体的电热膜,所述电热膜的两个端部具有电极,所述加热板还包括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极接触,所述导电杆的第二端用来与供电导线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不用在电热膜的载体上开槽,结构更为简单,并且由于刚性的导电杆能够始终与电极保持接触,保证了导电杆与电极之间的有效接触,即使在高温环境下长期工作,也能够保证加热板供电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板及具有该加热板的煎烤机
本技术涉及烹饪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板及具有该加热板的煎烤机。
技术介绍
加热板是煎烤机的重要部件。通常,加热板包括面板本体和形成在面板本体上的电热膜,通过给电热膜供电,电热膜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热,产生用于烹饪的热量。因而,电热膜的供电结构十分重要。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供电结构是在电热膜的载体上制作一个槽,导电胶(例如银胶)在槽中融化后再冷却,从而将供电导线固定在槽里;另外一种供电结构是通过导电弹簧给电热膜通电。由于在使用电热膜为加热源的煎烤机中,煎烤食物区域温度约200度,产品内部空间温度约150度,上述供电结构在此环境下长期工作,存在结构失效或安全风险。具体地,对于前述第一种结构,由于导电胶在高温环境下长期工作,容易产生老化,导致供电导线脱落,使产品失效或产生触电危险。对于前述第二种结构,在高温环境下长期工作,弹簧可能会扭曲失稳,使接触不可靠。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板及具有该加热板的煎烤机,其中电热膜供电结构的结构简单可靠,有效地提高了加热板及煎烤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板,包括面板本体和形成在所述面板本体的电热膜,所述电热膜的两个端部具有电极,所述加热板还包括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极接触,所述导电杆的第二端用来与供电导线连接。进一步地,加热板还包括设置在面板本体上用来固定导电杆的固定块,固定块具有供导电杆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的贯通孔。进一步地,加热板还包括用于推动导电杆的第一端与电极保持接触的弹性件。进一步地,导电杆具有杆部和突出部,弹性件位于固定块和突出部之间。进一步地,贯通孔为带有台阶部的限位孔,弹性件位于台阶部和突出部之间。进一步地,弹性件为弹簧,且套设在导电杆的杆部上。进一步地,加热板还包括第一螺母,导电杆的第二端具有外螺纹,第一螺母与外螺纹配合,用于将供电导线夹持在第一螺母和固定块的上表面之间。进一步地,加热板还包括第二螺母,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与外螺纹配合,用于将供电导线夹持在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之间。进一步地,第一螺母和供电导线之间还设置有垫圈。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煎烤机,具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为前述第一个方面中的加热板。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不用在电热膜的载体上开槽,结构更为简单,并且由于刚性的导电杆能够始终与电极保持接触,保证了导电杆与电极之间的有效接触,即使在高温环境下长期工作,也能够保证加热板供电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板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加热板的局部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明确限定或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板,包括面板本体和形成在所述面板本体的电热膜,所述电热膜的两个端部具有电极,所述加热板还包括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极接触,所述导电杆的第二端用来与供电导线连接。下面,结合图1和图2介绍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板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加热板的局部结构分解图。如图1所示,加热板包括面板本体10。面板本体10作为加热板的主体结构,可以是玻璃、陶瓷或微晶玻璃等各种电介质材料,优选为微晶玻璃。电热膜20形成在面板本体10上,并且,电热膜20的两个端部具有电极,它们分别成为电热膜20的电流引入端电极和电流流出端电极。具体地,电热膜20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形成在例如微晶玻璃制成的面板本体10的上表面,然后将面板本体10放在高温隧道炉中进行烧结固化。并且,在电热膜20的电流引入端和电流流出端也通过丝网印刷银浆,再通过高温隧道炉烧结,银浆固化在电热膜20的电流引入端和电流流出端的上部形成银电极。如图2所示,导电杆30的第一端与电极21相接触,导电杆30的第二端与供电导线连接。由于导电杆30本身具有刚性,因此,利用导电杆30作为导电部件,与现有技术相t匕,不用在电热膜的载体上开槽,结构更为简单,并且由于刚性的导电杆能够始终与电极保持接触,保证了导电杆与电极之间的有效接触,即使在高温环境下长期工作,也能够保证加热板供电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优选地,加热板还可以包括用于固定导电杆30的固定块40。更优选地,固定块40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例如螺栓螺母结构、卡扣结构等)固定设置在面板本体10的上表面,且位于电热膜20的两个端部电极的一侧。如图2所示,固定块40具有贯通孔41。导电杆30具有杆部和突出部,且导电杆30的顶端穿过贯通孔41,导电杆30的底端与电热膜20的其中一个电极21接触。导电杆30的顶端从贯通孔41中伸出之后与供电导线50连接,从而,电流可以依次通过供电导线50、导电杆30和电极21输送给电热膜20。对应于电热膜20的两个端部电极,固定块40上相应地设置了两个贯通孔41。为了使导电杆30的底端与电极21更稳定地接触,弹簧31套设在导电杆30的杆部上并位于固定块40和导电杆30的突出部之间,从而,利用弹簧31的弹力,可以推动导电杆30与电极21保持接触。除了弹簧31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弹性功能的弹性件,借助其弹力来维持导电杆30的底端和电极21之间的更稳定接触。导电杆30上的突出部可以是各种形状,例如可以是沿导电杆30的周向连续或不连续分布的凸起,也可以形成在导电杆30上的不同位置。优选地,该突出部为凸缘,且形成在导电杆30的底端。此外,贯通孔41也可以是带有台阶部的限位孔,从而,弹簧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贯通孔41中,且弹簧31位于该台阶部和导电杆30的突出部之间。参见图2,导电杆30的顶端具有外螺纹,当该顶端从贯通孔41中穿过时,其伸出部分与供电导线50连接,第一螺母52和第二螺母53分别与该外螺纹配合,用于将供电导线50夹持在第一螺母52和第二螺母53之间。第一螺母52和供电导线5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垫圈51。由此,形成了双螺母夹持结构,导电杆30的顶端与供电导线5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此外,也可以只采用第一螺母52而不采用第二螺母53,此时,供电导线50被夹持在第一螺母52和固定块40的上表面之间。此时,第一螺母52和供电导线50之间也可以设置有垫圈51。由此,导电杆30的顶端与供电导线50之间的连接更为简单,但也稳定可靠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煎烤机,其具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为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型的加热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热板,包括面板本体和形成在所述面板本体的电热膜,所述电热膜的两个端部具有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还包括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极接触,所述导电杆的第二端用来与供电导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板,包括面板本体和形成在所述面板本体的电热膜,所述电热膜的两个端部具有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还包括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极接触,所述导电杆的第二端用来与供电导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面板本体上用来固定所述导电杆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具有供所述导电杆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的贯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还包括用于推动所述导电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极保持接触的弹性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杆具有杆部和突出部,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固定块和所述突出部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为带有台阶部的限位孔,所述弹性件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少萍王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