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454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圈注塑模具,它包括内层模、外层模I(1)、外层模II(2)和外层模夹紧装置,U形板I(3)与U形板II(4)的开口相对设置,U形板I(3)和U形板II(4)的边缘上分别设置有皮条I(5)和皮条II(6),外层模II(2)的截面呈凹形状,外层模I(1)的开口与外层模II(2)的凹槽相对设置,且外层模I(1)的两边缘搭在外层模II(2)外部,外层模夹紧装置由槽钢(10)和螺栓I(11)组成,槽钢(10)的侧面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与螺栓I(11)连接,螺栓I(11)抵压在外层模I(1)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装配牢固、取出产品容易、方便工人搬运线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圈注塑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线产品制造加工
,特别是一种线圈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高压线圈外表面上注塑有一层橡胶层,用以保护包裹在其内的线圈。生产时需要经过合模、注射、开模、取料等多个工艺步骤完成线圈外部的橡胶层注塑,现有的线圈注塑模具由两副前模和一副后模配合组成的,两副前模和一副后模在配合注塑过程中需进行位置转换,常用的旋转装置结构非常复杂、操作困难,工人很难完成注塑操作,此外,两副前模和一副后模配和的非常紧密,注塑完成后,很难将成品取出。目前,现有的高压线圈体积大和重量都较大,因此,给工人的搬运带来了不少麻烦,增加工人的劳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装配牢固、取出产品容易、方便工人搬运线圈的线圈注塑模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线圈注塑模具,它包括内层模、外层模1、外层模II和外层模夹紧装置,内层模由U形板I和U形板II组成,U形板I与U形板II的开口相对设置,U形板I和U形板II的边缘上分别设置有皮条I和皮条II,U形板I和U形板II之间设置有顶盖和底盖,外层模I的截面呈U形状,外层模II的截面呈凹形状,外层模II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线圈孔,外层模I和外层模II均设置在底盖和顶盖之间,夕卜层模I的开口与外层模II的凹槽相对设置,且外层模I的两边缘搭在外层模II外部,所述的内层模设置在外层模I与外层模II之间,所述的外层模夹紧装置由槽钢和螺栓I组成,槽钢的侧面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与螺栓I连接,槽钢的凹槽扣在外层模II上,螺栓I抵压在外层模I上。它还包括内层模夹紧装置,所述的内层模夹紧装置由L板和螺栓II组成,L板的长边上铰接有压板,压板平行于L板的短边设置,螺栓II依次穿过L板的短边和压板后连接有螺母,所述的皮条I和皮条II设置在压板与L板的短边之间。所述的外层模II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八个线圈孔。所述的螺栓II平行于L板的长边设置。所述的顶盖上设置有注塑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外层模I的两边缘搭在外层模II外部,内层模设置在外层模I与外层模II之间,外层模夹紧装置的槽钢的凹槽扣在外层模II上,螺栓I抵压在外层模I上,从而螺栓I将外层模I紧紧地固定在外层模II上,当线圈表面注塑完橡胶后,拧松螺栓I,使外层模I和外层模II分开,随后只需先拧松螺栓II,再旋转压板,此时,皮条I与皮条II之间没有夹紧力,方便工人将U形板I和U形板II分离,最终便能轻松将成品线圈取出,方便工人取出线圈,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牢固的特点。(2)本专利技术的顶盖上设置注塑孔,用钢绳穿过注塑孔后将钢绳固定在顶盖上,从而方便了工人搬运线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I部放大视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层模II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层模I,2-外层模II,3-U形板I,4-U形板II,5-皮条I,6-皮条II,7-顶盖,8-底盖,9-线圈孔,10-槽钢,11-螺栓I,12-L板,13-螺栓II,14-压板,15-螺母,16-注塑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3所示,一种线圈注塑模具,它包括内层模、外层模I1、外层模112和外层模夹紧装置,内层模由U形板13和U形板114组成,U形板13与U形板114的开口相对设置,U形板13和U形板114的边缘上分别焊接有皮条15和皮条116,U形板13和U形板114之间设置有顶盖7和底盖8,外层模Il的截面呈U形状,外层模112的截面呈凹形状,外层模112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线圈孔9,外层模Il和外层模112均设置在底盖8和顶盖7之间,外层模Il的开口与外层模Π2的凹槽相对设置,且外层模Il的两边缘搭在外层模112外部。如图1-3所示,内层模设置在外层模Il与外层模112之间,外层模夹紧装置由槽钢10和螺栓Ill组成,槽钢10的侧面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与螺栓Ill连接,槽钢10的凹槽扣在外层模112上,螺栓Ill抵压在外层模Il上。如图4所示,它还包括内层模夹紧装置,所述的内层模夹紧装置由L板12和螺栓1113组成,L板12的长边上铰接有压板14,压板14平行于L板12的短边设置,螺栓1113依次穿过L板12的短边和压板14后连接有螺母15,螺栓1113平行于L板12的长边设置,皮条15和皮条116设置在压板14与L板12的短边之间。如图5所示,外层模112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八个线圈孔9,缠绕在内层模上的线圈的引线从线圈孔9中传出;如图2所示,顶盖7上设置有注塑孔16。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先将U形板13和U形板114的开口相对放置,再将皮条15和皮条116均放在压板与L板12的短边之间,拧紧螺母15,从而将U形板13和U形板114固定在一起,然后将顶盖7和底盖8套在内层模上,从而完成了内部的装配;注塑前,将线圈缠绕在内层模的外表面上,再将外层模Il的两边缘搭在外层模112外部,并且将线圈的引线从线圈孔中穿出,然后用外层模夹紧装置的槽钢10的凹槽扣在外层模112上,拧紧螺栓Ill使螺栓Ill紧紧的抵压在外层模Il上,从而完成了外部的装配,最后向外层模Il和外层模112与线圈所围成的区域注入橡胶,即在线圈表面注塑有橡胶层,取出产品时,只需依次拧松螺栓Ill和螺栓11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层模、外层模I(1)、外层模II(2)和外层模夹紧装置,内层模由U形板I(3)和U形板II(4)组成,U形板I(3)与U形板II(4)的开口相对设置,U形板I(3)和U形板II(4)的边缘上分别设置有皮条I(5)和皮条II(6),U形板I(3)和U形板II(4)之间设置有顶盖(7)和底盖(8),外层模I(1)的截面呈U形状,外层模II(2)的截面呈凹形状,外层模II(2)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线圈孔(9),外层模I(1)和外层模II(2)均设置在底盖(8)和顶盖(7)之间,外层模I(1)的开口与外层模II(2)的凹槽相对设置,且外层模I(1)的两边缘搭在外层模II(2)外部,所述的内层模设置在外层模I(1)与外层模II(2)之间,所述的外层模夹紧装置由槽钢(10)和螺栓I(11)组成,槽钢(10)的侧面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与螺栓I(11)连接,槽钢(10)的凹槽扣在外层模II(2)上,螺栓I(11)抵压在外层模I(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层模、外层模I (I)、外层模II (2)和外层模夹紧装置,内层模由U形板I (3)和U形板II (4)组成,U形板I (3)与U形板II (4)的开口相对设置,U形板I (3)和U形板II (4)的边缘上分别设置有皮条I (5)和皮条II(6),U形板I (3)和U形板II (4)之间设置有顶盖(7)和底盖(8),外层模I (I)的截面呈U形状,外层模II (2)的截面呈凹形状,外层模II (2)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线圈孔(9),外层模I (I)和外层模II (2)均设置在底盖(8)和顶盖(7)之间,外层模I (I)的开口与外层模II (2)的凹槽相对设置,且外层模I (I)的两边缘搭在外层模II (2)外部,所述的内层模设置在外层模I (I)与外层模II (2)之间,所述的外层模夹紧装置由槽钢(10)和螺栓I (11)组成,槽钢(10)的侧面上设置有螺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奎饶云金祝伟张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科威电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