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1338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其包括:框架元件(21A),在该框架元件(21A)中,两个金属构件被抵靠和焊接在一起,所述两个金属构件的抵靠部分的端部(21A5a,21A5b)通过焊接而熔化;以及分离的金属构件,该分离的金属构件被设置成处于一体地接合到所述两个金属构件中的每一个金属构件以便在抵靠方向上夹持所述两个金属构件的熔化的端部(21A5a,21A5b)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的如下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具有框架元件,在该框架元件中,两个金属构件被抵靠和焊接在一起。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2-218665(JP2012-218665A)描述了一种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通过薄钢片的已经被挤压和弯曲成具有被焊接在一起的矩形截面形状的边缘部分,该框架结构被形成为具有高结构强度的封闭截面形状。该薄钢片的焊接通过薄钢片的弯曲的边缘部分来执行,该弯曲的边缘部分被抵靠在一起并在一侧上的抵靠端部被焊接到在另一侧上的抵靠端部。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通过上述技术,该结构使得由于薄钢片被焊接在一起(即,焊接到它自身),所以在一侧上的端部或在另一侧上的端部趋向于由于焊接而烧穿,从而结构强度趋向于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具有如下结构,在该结构中,即使框架元件的端部由于焊接而烧穿,结构强度也不会容易降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包括:框架元件,在该框架元件中,两个金属构件被抵靠和焊接在一起,所述两个金属构件的抵靠部分的端部通过焊接而熔化;以及分离的金属构件,该分离的金属构件被设置成一体地接合到所述两个金属构件中的每一个金属构件以便在抵靠方向上夹持所述两个金属构件的熔化的端部的状态。根据该方面,如上所述,分离的金属构件被设置成在抵靠方向(即,所述两个金属构件被抵靠的方向)上夹持形成框架元件的所述两个金属构件的端部,所以即使所述两个金属构件的可以被熔化的端部由于焊接而熔化,也能够通过利用分离的金属构件确保结构强度来防止框架元件的结构强度的降低。在上述方面中,框架元件可以是车辆座椅的侧框架,并且分离的金属构件可以是用于将侧框架连接到分离的框架元件的支架。根据该结构,施加在车辆座椅的侧框架与分离的框架元件之间的负载通过支架来传递,并且因此不趋向于被传递到所述两个金属构件的可以被熔化的端部。因此,整个框架结构的结构强度能够被更佳地提高。在上述方面中,框架元件可以是座椅靠背的侧框架,且被以封闭的截面形状形成;并且分离的金属构件可以被接合成跨在侧框架的抵靠在一起并形成封闭截面形状的所述两个金属构件的上端部或下端部上。根据该结构,座椅靠背的由薄到足以使得端部会由于焊接而烧穿的薄金属构件而形成的侧框架能够在其上端部处通过分离的金属构件而强有力地接合到上框架,并且能够在其下端部处通过分离的金属构件而强有力地接合到设置在它(即,侧框架)与座垫之间的倾角调整器。相应地,框架结构能够是轻的和强有力的。附图说明以下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的透视图;图2是座椅靠背的在车辆外侧上的侧框架的局部透视图;图3是示出图2中的处于装配状态下的部件的透视图;图4是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的前视图;图5是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的侧视图;图6是沿着图4中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图;图7是沿着图4中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的透视图;并且图9是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的前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模式(即,示例性实施例)。首先,将参考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被应用于机动车的座椅1,如图1中所示。该座椅1包括:座椅靠背2,该座椅靠背用作用于就座乘员的靠背;座垫3,该座垫用作就座部;以及头枕6,该头枕用作头枕。座椅靠背2被支撑成连接到座垫3的后部,座垫3被支撑成连接到车辆的地板,并且头枕6被支撑成附接到座椅靠背2的上部。更具体地,座椅靠背2的左侧和右侧两者上的下端部通过盘形倾角调整器4而连接到座垫3的左侧和右侧两者上的后端部,该倾角调整器4用作能够使旋转停止的旋转轴装置。结果,座椅靠背2能够以相对于座垫3的靠背角度被自由地向前和向后倾斜,并且在每个倾斜位置处被固定。倾角调整器4使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一直保持在固定状态(锁定状态)中。该固定状态通过设置在座垫3的车辆外侧(当面对描绘了图1的纸张时的右侧)上的侧部上的操作杆4A被向上拉起而一起解除,因此使得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能够被自由调节。螺旋弹簧5被钩在连接部分之间,该连接部分在上述座椅靠背2的左侧和右侧两者上被连接到座垫3。当座椅靠背2的座椅靠背角度被调节时,座椅靠背2能够通过螺旋弹簧5的推压力而向前升起到抵靠就座乘员的背部的位置。结果,当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被调节时,由于座椅靠背2随着就座乘员的背部的移动而一起移动,所以座椅靠背角度的调节操作可被容易地执行。由于上述倾角调整器4的基本结构是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1-116303(JP2011-116303A)中描述的公知结构,所以会省略该基本结构的描述。上述座椅1配备有未示出的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该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用于限制就座乘员的身体。更具体地,未示出的作为用于卷绕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织带的装置的伸缩器被设置在座椅靠背2中,并且用于将已经从伸缩器抽出的织带抽出到座椅靠背2的前侧的导带器2B被设置在座椅靠背2的车辆外侧上的肩部部分上。此外,未示出的织带的已经从导带器2B抽出的末端的端部被设置成紧固到座垫3的在车辆外侧上的侧部。就座乘员通过拉动已经从导带器2B朝向座垫3的车辆内侧(即,面对图1所图示的纸张时的左边)被抽出的织带的中部,并将织带穿过的舌板插入到设置在座垫3的在车辆内侧上的侧部上的带扣中,织带被保持在跨过就座乘员的胸部和腰部而拉紧的状态下。由于设置在座椅靠背2上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基本结构是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1-131697(JP2011-131697A)中描述的公知结构,所以会省略该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具体结构的描述。如上所述,在座椅安全带装置被以这种方式设置在座椅靠背2上的情况下,例如当车辆的正面碰撞等发生且受到强的冲击力使得就座乘员由于动量被甩到座椅前侧时,强的张力被朝向座椅前侧施加到支撑乘员身体的织带。因此,强的张力被施加到肩部部分,该强的张力试图朝向座椅前侧绕被在该肩部部分的下端侧上的倾角调整器4支撑的固定点而推动并弯曲座椅靠背2的在车辆外侧上的用作织带的出口的肩部部分(即,导带器2B)。因此,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座椅靠背2的车辆外侧上的侧部的框架结构是同一侧上的侧框架21被制成具有高结构强度的结构,使得即使受到强的弯曲负载诸如上述的弯曲负载,侧框架21也不会容易地弯曲和变形。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座椅靠背2的框架结构。换句话说,座椅靠背2具有由以倒置U形状形成的背框架20而形成的内框架结构,如图1和图4中所示。背框架20通过竖直方向长的板形侧框架21和22和水平方向长的上管23以整合的倒置U形状形成,侧框架21和22形成座椅靠背2的左侧和右侧部分两者上的框架,上管23形成座椅靠背2的上部的在该侧框架21和22的上端部之间延伸的框架。侧框架21和22均通过已经被切割为竖直方向长的形状的钢片构件而形成。此外,上管23由已经被弯曲成L形状的圆钢管形成。上管23的已经在车辆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元件(21A),在所述框架元件(21A)中,两个金属构件被抵靠和焊接在一起,所述两个金属构件的抵靠部分的端部(21A5a,21A5b)通过所述焊接而熔化;以及分离的金属构件,所述分离的金属构件被设置成处于一体地接合到所述两个金属构件中的每一个金属构件以便在抵靠方向上夹持所述两个金属构件的熔化的端部(21A5a,21A5b)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18 JP 2013-0287511.一种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元件(21A),在所述框架元件(21A)中,两个金属构件被抵靠和焊接在一起,所述两个金属构件的抵靠部分的端部(21A5a,21A5b)通过所述焊接而熔化;以及分离的金属构件,所述分离的金属构件被设置成处于一体地接合到所述两个金属构件中的每一个金属构件以便在抵靠方向上夹持所述两个金属构件的熔化的端部(21A5a,21A5b)的状态,其中,向下凹进的凹部(21B4)被形成在所述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桥笃敬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