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实现多方向推力矢量控制的双S弯红外隐身喷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
,尤其是一种应用于高机动性隐形无人战斗机的发动机新型排气系统结构,具体地说是可实现与飞机机体后机身一体化设计以及多方向推力矢量控制的双S弯红外隐身喷管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先进红外制导导弹及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迅速发展,现代无人战斗机对红外隐身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红外隐身技术(也称红外低可探测技术)是指通过冷却、涂层、遮挡等技术降低飞机的红外辐射信号特征,使敌方的红外制导导弹和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难以发现、探测和跟踪。喷气式飞机的红外辐射特征主要由机身蒙皮以及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的高温壁面和尾喷流的红外辐射决定,其中,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对飞机红外辐射的贡献达到90%以上。因此,降低发动机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对实现无人机的红外隐身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发展成熟的、得到实际应用的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红外隐身技术包括:二元喷管技术、壁面冷却技术、涂层技术及S弯喷管遮挡技术等。二元喷管技术即喷管出口形式为矩形截面,二元喷管易于俯仰方向推力矢量的实现,有利于排气系统与机身的 ...
【技术保护点】
可实现多方向推力矢量控制的双S弯红外喷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双S弯收缩喷管,矩形收敛‑扩张喷管,收扩喷管喉道处的上、下高压二次流喷射管道及调节装置,收扩喷管扩张段二次流喷射管道及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内设置了密封结构,高压二次流管道与喷射调节装置之间的管道内设置了开关阀门以实现推力状态与非推力状态的转换。双S弯收缩喷管为圆转方弯曲管道,喷管先向下弯曲使气流偏离轴向向下偏转(即第一个S弯通道),接着向上弯曲使气流回到轴向方向(即第二个S弯通道);矩形收敛‑扩张喷管出口为斜切口形式,易于排气系统与飞机的一体化设计,可大大减少飞机的后体阻力;矩形收敛‑扩张喷管喉道处的上部高 ...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实现多方向推力矢量控制的双S弯红外喷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双S弯收缩喷管,矩形收敛-扩张喷管,收扩喷管喉道处的上、下高压二次流喷射管道及调节装置,收扩喷管扩张段二次流喷射管道及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内设置了密封结构,高压二次流管道与喷射调节装置之间的管道内设置了开关阀门以实现推力状态与非推力状态的转换。 双S弯收缩喷管为圆转方弯曲管道,喷管先向下弯曲使气流偏离轴向向下偏转(即第一个S弯通道),接着向上弯曲使气流回到轴向方向(即第二个S弯通道);矩形收敛-扩张喷管出口为斜切口形式,易于排气系统与飞机的一体化设计,可大大减少飞机的后体阻力;矩形收敛-扩张喷管喉道处的上部高压二次流喷射管道和下部高压二次流喷射管道及调节装置设置在矩形收敛-扩张喷管喉道的上下两侧,调节装置用以控制高压二次流流量并实现将高压二次流在喉道处经窄缝射入到喷管主流中,喉道处上部高压二次流喷射管道与航空发动机高压部件如风扇、压气机的放气系统相连,下部高压二次流喷射管管道从上部高压二次流管道分流引入高压二次流,通过在吼道处上下射入高压二次流来控制喉道面积以改变发动机推力大小进而实现偏航推力矢量控制;收扩喷管扩张段二次流喷射管道及调节装置设置在收扩喷管的扩张段下部,调节装置同样用以控制高压二次流流量并实现将高压二次流经窄缝射入到喷管主流中,扩张段的二次流喷射管道从喉道处的下部二次流管道分流引入高压二次流,通过在扩张段射入高压二次流产生激波来改变主流方向以实现俯仰推力矢量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多方向推力矢量控制的双S弯隐身喷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S弯收缩喷管第一个S弯通道与第二个S弯通道轴向长度比选在2: 3-2: 5,以保证较高的喷管气动性能;第一个S弯通道偏离轴向偏距与第二个S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啸林,王占学,程隐,周莉,史经纬,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