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及其组成的自卸装置。运输鞍座包括底梁及安装于底梁上用于放置待运输货物筒体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相对安装于底梁上的两个下部支撑组件,通过销轴连接组件安装于下部支撑组件上的两个上部支撑组件,以及用于调节相邻的两个下部支撑组件之间位移的距离调节装置,并且距离调节装置和销轴连接组件均用于调节上部支撑组件与待运输货物筒体始终处于相切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承载不同半径的货物并且降低接触应力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及其组成的自卸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鞍座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及其组成的自卸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国内甚至世界上的交通运输行业,运输化工、电力等行业的反应器及塔器等圆柱型设备所采用的卧式运输支撑鞍座型式均为定弧度的弧板加弧板支撑的结构,采用焊接方式将钢板或者型钢焊接而成。现有运输鞍座中的弧板半径是固定的,即运输鞍座的弧板弧度与货物的外表面弧度大致一致,只能满足运输同种直径的货物。并且,由于运输鞍座是用各种规格尺寸的钢板焊接而成,焊接产生的热量使钢板不均匀受热,钢板易变形,最终使运输鞍座的弧板半径与设计图纸要求的半径会有误差,鞍座不能变弧度使用,耗费材料多且不经济。若采用弧板半径小的运输鞍座来支撑半径大的货物,会出现货物与鞍座尖锐棱边相碰,局部应力过大,甚至使货物的筒体变形,损伤货物本体,影响整个设备的使用寿命。若采用弧板半径大的运输鞍座来支撑半径小的货物,将会出现货物与鞍座接触为一条线接触,运输路面稍有倾斜,货物在鞍座内会发生相应的滚动,使得货物重心偏离运输车板的承载中心,严重时会造成局部超载而损坏运输车辆,对运输行业来讲具有巨大的安全隐患,若鞍座与货物为一条线接触,也易产生局部应力过大的情况,从而损伤货物本体。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运输鞍座来克服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承载不同半径的货物并且降低接触应力的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包括底梁及安装于底梁上用于放置待运输货物筒体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相对安装于底梁上的两个下部支撑组件,通过销轴连接组件安装于下部支撑组件上的两个上部支撑组件,以及用于调节相邻的两个下部支撑组件之间位移的距离调节装置,并且所述距离调节装置和所述销轴连接组件均用于调节上部支撑组件与待运输货物筒体始终处于相切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每个上部支撑组件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上部支撑筋,安装于上部支撑筋上的第一上部面板和第二上部面板,所述第一上部面板和第二上部面板之间具有一夹角,该夹角使待运输货物筒体与第一上部面板和第二上部面板之间均形成线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下部支撑组件包括下部面板,安装于下部面板上多个并列的下部支撑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销轴连接组件包括设于上部支撑筋上的上部销轴孔,设于下部支撑筋上的下部销轴孔,连接于上部销轴孔和下部销轴孔之间的销轴,及通过销轴固定螺丝安装于销轴两端的销轴盖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距离调节装置包括设于下部面板横向两端的多个下面板固定孔,设于底梁横向两端的多个底梁固定孔,及安装于下面板固定孔与底梁固定孔之间的螺栓连接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上部面板和第二上部面板的表面均设有衬垫。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上部面板和第二上部面板之间的夹角为170°,所述待运输货物筒体与每组上部支撑组件的第一上部面板和第二上部面板之间各形成两条线接触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螺栓连接组件包括螺母、螺栓套、螺栓压板和螺柱,所述螺栓套套于螺柱外侧,所述螺母和螺栓压板套于螺栓套两侧的螺柱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根据上述的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组成的自卸装置,包括用于放置至少四个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的支架,设于支架内侧的液压升降运输车,所述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的底梁与支架接触,且在运输货物筒体由支架撑起时,所述液压升降运输车撤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运输鞍座结构和制作简单,焊接材料和焊接量少于常规运输鞍座;2、本专利技术的运输鞍座的自重比常规运输鞍座轻,节省材料;3、本专利技术的运输鞍座的实用性强,适用于不同直径(2000mm-11000mm)的圆柱形货物;4、本专利技术的运输鞍座与待运输货物筒体的表面接触始终为相切状态,即线接触,其接触应力小于常规的运输鞍座在制造时出现误差而导致弧板与待运输货物筒体不贴合时的接触应力;5、本专利技术的运输鞍座中的底梁可以作为自卸横梁,并且中间还可以穿入横梁进行加宽,扩大了其应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在上部支撑组件倾斜时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在上部支撑组件倾斜时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中底梁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中下部支撑组件的结构图。图5中图5a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中上部支撑组件的一侧立体图,图5b为上部支撑组件的另一侧立体图,图5c为上部支撑组件的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中销轴连接组件的结构图。图7中图7a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中支撑组件的主视图,图7b为支撑组件的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中螺栓连接组件的爆炸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在上部支撑组件水平时的主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在上部支撑组件水平时的立体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组成的自卸装置的主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组成的自卸装置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梁,11、底梁本体,12、底梁固定孔;2、下部支撑组件,21、下部面板,22、下面板固定孔,23、下部支撑筋,24、下部销轴孔;3、销轴连接组件,31、销轴,32、销轴盖板,33、销轴固定螺丝;4、上部支撑组件,41、第一上部面板,42、第二上部面板,43、上部支撑筋,44、上部销轴孔,45、衬垫;5、螺栓连接组件,6、待运输货物筒体,7、支架,8、液压升降运输车,9、螺母,10、螺栓套,13、螺栓压板,14、螺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构思是:据几何学原理可知,圆的弦长和圆缺高度的变化决定了圆的直径的变化,所以利用基本固定的圆缺高度,调整弦长来实现直径的变化,或者弦长基本固定来调节圆缺高度来适应直径的变化,而本专利技术正是基于调节弦长来实现直径的变化,使铰接的上部支撑组件可以调节时刻与货物筒体表面保持相切,进而降低其接触应力。下面再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介绍。实施例一: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包括底梁I及安装于底梁I上用于放置待运输货物筒体6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相对安装于底梁I上的两个下部支撑组件2,通过销轴连接组件3安装于下部支撑组件2上的两个上部支撑组件4,以及用于调节相邻的两个下部支撑组件2之间位移的距离调节装置,并且距离调节装置和销轴连接组件3均用于调节上部支撑组件4与待运输货物筒体6始终处于相切状态,也就是通过距离调节装置和销轴连接组件3来调节弦长以实现直径的变化,使铰接的上部支撑组件4可以时刻与待运输货物筒体6表面保持相切,进而降低其接触应力。参阅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梁I作为承载的部分,是直接与运输车辆接触,其也是利用底梁卸车时的主要受力构件。在底梁I上加工底梁固定孔12,用来调节两端下部支撑组件2之间的距离,以实现弦长的变化。参阅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梁(1)及安装于底梁(1)上用于放置待运输货物筒体(6)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相对安装于底梁(1)上的两个下部支撑组件(2),通过销轴连接组件(3)安装于下部支撑组件(2)上的两个上部支撑组件(4),以及用于调节相邻的两个下部支撑组件(2)之间位移的距离调节装置,并且所述距离调节装置和所述销轴连接组件(3)均用于调节上部支撑组件(4)与待运输货物筒体(6)始终处于相切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梁(I)及安装于底梁(I)上用于放置待运输货物筒体(6)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相对安装于底梁(I)上的两个下部支撑组件(2),通过销轴连接组件(3)安装于下部支撑组件(2)上的两个上部支撑组件(4),以及用于调节相邻的两个下部支撑组件(2)之间位移的距离调节装置,并且所述距离调节装置和所述销轴连接组件(3)均用于调节上部支撑组件(4)与待运输货物筒体(6)始终处于相切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上部支撑组件(4)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上部支撑筋(43),安装于上部支撑筋(43)上的第一上部面板(41)和第二上部面板(42),所述第一上部面板(41)和第二上部面板(42)之间具有一夹角,该夹角使待运输货物筒体(6)与第一上部面板(41)和第二上部面板(42)之间均形成线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支撑组件(2)包括下部面板(21),安装于下部面板(21)上多个并列的下部支撑筋(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弧度多用途运输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连接组件(3)包括设于上部支撑筋 (43)上的上部销轴孔(44),设于下部支撑筋(23)上的下部销轴孔(24),连接于上部销轴孔(44)和下部销轴孔(24)之间的销轴(31),及通过销轴固定螺丝(33)安装于销轴(31)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斌,
申请(专利权)人:郭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