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复合行位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26714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复合行位机构,主要包括小行位,行位镶件,行位座,塞打螺丝和斜导柱,所述小行位连接行位镶件,所述行位镶件通过螺钉连接行位座,所述塞打螺丝穿入行位座中并且旋紧在小行位中,在所述塞打螺丝上设置有弹簧,所述斜导柱穿过行位座并驱动其运动。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行位座中带小行位的复合机构,解决了产品侧面结构较为复杂时,侧面抽芯易损伤产品的问题,并且效率高,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复合行位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复合行位机构。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生产过程,产品如果结构较为复杂,具有较多的侧面构造,现有技术一般通过活动镶件注塑成型后,再手动把侧抽芯镶件取出来,实现抽芯动作,人工操作困难,容易损伤制品,且效率非常低下,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复合行位机构。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复合行位机构,主要包括小行位,行位镶件,行位座,塞打螺丝和斜导柱,所述小行位连接行位镶件,所述行位镶件通过螺钉连接行位座,所述塞打螺丝穿入行位座中并且旋紧在小行位中,在所述塞打螺丝上设置有弹簧,所述斜导柱穿过行位座并驱动其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小行位上设置有T槽,所述小行位通过T槽连接行位镶件。进一步的,还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后模、小行位和行位镶件之间形成型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行位座中带小行位的复合机构,解决了产品侧面结构较为复杂时,侧面抽芯易损伤产品的问题,并且效率高,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小行位,11、T槽,2、行位镶件,3、行位座,4、塞打螺丝,41、螺肩,5、斜导柱,6、螺钉,7、弹簧,8、前模,9、后模,10、型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照图1所示,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复合行位机构,主要包括小行位1,行位镶件2,行位座3,塞打螺丝4和斜导柱5,所述小行位I连接行位镶件2,所述行位镶件2通过螺钉6连接行位座3,所述塞打螺丝4穿入行位座3中并且旋紧在小行位I中,在所述行位座3内的被穿孔分为粗细两段孔,粗孔与塞打螺丝4末端的螺肩41相配合,在所述塞打螺丝4上设置有弹簧7,所述斜导柱5穿过行位座3并驱动其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小行位I上设置有T槽11,所述小行位I通过T槽11连接行位镶件2。进一步的,还包括前模8和后模9,所述前模8、后模9、小行位I和行位镶件2之间形成型腔10。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机构运行时,斜导柱5驱动行位座3向后退,同时行位镶件2通过T槽11带动小行位I向下运动,直到行位镶件2和小行位I完全退出型腔10中的产品扣,闭合动作过程与之相反。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复合行位机构,主要包括小行位(1),行位镶件(2),行位座(3),塞打螺丝(4)和斜导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行位(1)连接行位镶件(2),所述行位镶件(2)通过螺钉(6)连接行位座(3),所述塞打螺丝(4)穿入行位座(3)中并且旋紧在小行位(1)中,在所述塞打螺丝(4)上设置有弹簧(7),所述斜导柱(5)穿过行位座(3)并驱动其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复合行位机构,主要包括小行位(1),行位镶件(2),行位座(3),塞打螺丝(4)和斜导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行位(I)连接行位镶件(2),所述行位镶件(2)通过螺钉(6)连接行位座(3),所述塞打螺丝(4)穿入行位座(3)中并且旋紧在小行位(I)中,在所述塞打螺丝(4)上设置有弹簧(7),所述斜导柱(5)穿过行位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风浦险峰汪美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意玛斯砂光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