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子分布均匀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23751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子分布均匀的混凝土预制构件,采用的原料质量配比如下:以质量百分比计,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300~420kg/m3:该混凝土胶凝材料包括水泥掺入量12~25%,砂子掺入量为20~30%,石子掺入量为45~55%,余量为水。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节约15%~20%的砂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50%左右,结构的表观效果和收缩性都大为改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的混凝土的工艺主要是把水泥、砂子、石子、水等按适当比例配合,搅拌制成混凝土拌合物。常见的混凝土构件的制作工艺为备料、按配合比拌制混凝土、混凝土的运输和混凝土的烧筑等工序。在这些工序中,最能提闻混凝土性能的工序就是祥制混凝土时的投料顺序。常见的投料顺序有一次投料法、二次投料法和造壳混凝土、水泥裹砂法、水泥裹石法和砂浆裹石法等。一次投料法是指先在上料斗中装入石子(砂子),再加水泥和砂子(石子),然后一次投入搅拌机,最后加水搅拌。所谓的二次投料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将全部砂子、水泥和三分之一的水投入搅拌,然后再加入石子和三分之二的水进行搅拌;另外一种是将水泥和部分水进行净浆搅拌,然后再投入全部砂石和剩余的水泥进行搅拌。水泥裹砂法是先将全部砂子和70%左右的水投入搅拌机中搅拌,再投入水泥搅拌,最后投入全部石子,剩余水及外加剂再搅拌。水泥裹石法是指先将砂、石和总拌和水量70%~75%的水投入搅拌机搅拌,再将水泥投入搅拌。砂浆裹石法是指先将砂子、水泥和占总水量70%~75%的水(包括砂的含水量),投入搅拌机搅拌,再投入石子、剩余水和外加剂,搅拌。无论采用哪一种投料工序,其最后的结果都是用搅拌好的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混凝土构件。采用这种方法,存在的缺陷就是必须考虑混凝土工作性能中的流动性。混凝土流动性的增加意味着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这将导致影响混凝土结构表观效果差,混凝土表面出现砂纹、骨料外露、钢筋外露等现象,将使混凝土构件强度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破坏结构的安全性能;这将使混凝土的匀质性差,致使混凝土各部位的收缩不一致,易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改革,解决由于混凝土流动性增加导致的混凝土构件表观效果差、强度降低以及混凝土收缩不一致问题,实现提高混凝土构件强度、减小混凝土收缩性和改善混凝土结构构件表观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石子分布均匀的混凝土预制构件,采用的原料质量配比如下:以质量百分比计,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300~420kg/m3:该混凝土胶凝材料包括水泥掺入量12~25%,砂子惨入量为20~30%,石子惨入量为45~55%,余量为水。所述水泥惨入量12~20%,砂子惨入量为20~25%,石子惨入量为50~55%,余量为水。所述水泥惨入量20~25%,砂子惨入量为25~30%,石子惨入量为45~50%,余量为水。所述水泥采用P.0 42.5水泥。根据上述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O备料:按原料配比将石子等分备用; (2)搅拌下,按原料配比将水、水泥和砂子搅拌成为拌合均匀的砂浆,停止搅拌等分砂浆; (3)振动条件下,向试模内注入步骤(2)中的一份砂浆,待砂浆均匀平铺在试模内后,向试模中加入步骤(1)中一份石子,等到下层的砂浆均匀平铺在石子表面时,再注入步骤(2)中第二份砂浆一直振动到砂浆均匀的平铺在石子表面时,装入步骤(1)中第二份石子,重复以上的步骤,直至石子和砂浆填满试模; (4)振动条件下 ,步骤(3)中试模被填满后,继续振动I~5min,停止振动,静置20~30h脱模,得到未完全硬化的混凝土构件; (5)将步骤(4)未完全硬化的混凝土构件置于温度18~22°C、相对湿度90~98%RH下养护28~35天即得到产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主要优点: (1)本专利技术在技术经济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研究价值,相对于现有的混凝土预制件制作工艺,采用本专利技术可以节约15%~20%的砂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50%左右,结构的表观效果和收缩性都大为改善。(2)在混凝土强度不变的前提下,采用本专利技术节省了砂浆,降低了混凝土的单价,大大节约建设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石子分布均匀的混凝土预制件的制作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实施例一:一种石子分布均匀的混凝土预制件,混凝土凝胶材料的用量380kg/m3,该混凝土胶凝材料为P.0 42.5水泥掺入量15.8%,砂子掺入量30%,石子掺入量47.5%,水掺入量6.7%。具体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作工序如下: 一、混凝土室内抗压强度试验 混凝土抗压强度室内试验每一组包含三个试块,共进行三组试验,每一个试块的体积为150 X 150 X 150mm3,按照0.039 m3计算,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O备料:按原料配比将石子44.5kg进行十八等分,等分后的每一份石子为2.5kg ; (2)搅拌下,按原料参入量将水6.2kg、P.0 42.5水泥14.8kg和砂子28.1kg搅拌成为拌合均匀的砂浆,停止搅拌后十八等分砂浆,等分后的每一份砂浆为2.7kg ; (3)振动条件下,向试模内注入步骤(2)中的一份砂浆,待砂浆均匀平铺在体积为150X150X 150mm3试模内后,向试模中加入步骤(1)中一份石子,等到下层的砂浆均匀平铺在石子表面时,再注入步骤(2)中第二份砂浆一直振动到砂浆均匀的平铺在石子表面时,装入步骤(1)中第二份石子,重复以上的步骤,直至石子和砂浆填满试模; (4)振动条件下,步骤(3)中试模被填满后,继续振动3min,停止振动,静置24h脱模,得到未完全硬化的混凝土试块; (5)将步骤(4)未完全硬化的混凝土试块置于温度20°C、相对湿度92~94%RH下养护28天即得到产品。用实施例1得到的一批产品进行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试验结果见下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子分布均匀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采用的原料质量配比如下:以质量百分比计,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300~420kg/m3:该混凝土胶凝材料包括水泥掺入量12~25%,砂子掺入量为20~30%,石子掺入量为45~55%,余量为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子分布均匀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采用的原料质量配比如下:以质量百分比计, 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300~420kg/m3:该混凝土胶凝材料包括水泥掺入量12~25%,砂子惨入量为20~30%,石子惨入量为45~55%,余量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掺入量12~20%,砂子惨入量为20~25%,石子惨入量为50~55%,余量为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掺入量20~25%,砂子惨入量为25~30%,石子惨入量为45~50%,余量为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采用P.0 42.5水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贺建辉孟全秦世伟耿丙彥魏建强宋刚孙大伟余其蔚李成芳郭玉杰王霞王丹吴晨曲封文炬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外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