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电控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349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电控座椅,包括靠背、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座椅调节机构及驱动机构,靠背上设有靠背本体齿轮,座椅背侧设有齿条,靠背调节机构包括靠背转轴、靠背驱动齿轮转轴、靠背驱动齿轮及靠背开关,靠背与座椅通过靠背转轴转动连接,靠背驱动齿轮套设在靠背驱动齿轮转轴上,并与靠背本体齿轮常啮合,靠背开关设在座椅的背侧,控制靠背的转动;座椅调节机构包括座椅开关及座椅开关底座,座椅开关控制座椅的前后移动,座椅开关底座用以支撑座椅开关;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与丝杆,丝杆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杆同时与靠背开关及座椅开关传动连接,带动靠背开关与座椅开关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灵活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电控座椅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电控座椅。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上的座椅调节方式有手动调节方式与电动调节方式。由于手动调节汽车座椅的前后位置以及座椅靠背的转动很麻烦,因此,现有汽车上手动调节方式的座椅使用越来越少。而目前常用的电动调节方式的座椅,需要用两个电机分别控制座椅的前后移动和靠背的转动,浪费资源,且安装所需空间较大。申请号为200980128828.2的专利公布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一个通过第一连接杆组件安装在基底上的底座;一个通过第二连接杆组件安装在基底上的靠背;一个用于交替地限制或允许靠背相对于基底移动的锁定机构,该第一连接杆组件包括一个前连接杆和后连接杆,该第二连接杆组件包含一个前连接杆和一个后连接杆,该座椅能够自由地在标准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移动。但是该座椅结构复杂,且不是电控方式,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灵活性高的汽车电控座椅。 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电控座椅,包括靠背与座椅,所述的靠背上设有靠背本体齿轮,所述的座椅背侧设有齿条,汽车电控座椅还包括靠背调节机构、座椅调节机构及驱动机构,所述的靠背调节机构包括靠背转轴、靠背驱动齿轮转轴、靠背驱动齿轮、靠背开关,所述的靠背与座椅通过靠背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的靠背本体齿轮转动连接在靠背转轴上,所述的靠背驱动齿轮转轴设在座椅的背侧,所述的靠背驱动齿轮套设在靠背驱动齿轮转轴上,并与靠背本体齿轮常啮合,所述的靠背开关设在座椅的背侧,控制靠背的转动;所述的座椅调节机构包括座椅开关及座椅开关底座,所述的座椅开关设在座椅的背侧,控制座椅的前后移动,所述的座椅开关底座用以支撑座椅开关;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与丝杆,所述的电机提供正反转动动力,所述的丝杆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丝杆同时与靠背开关及座椅开关传动连接,带动靠背开关与座椅开关转动。所述的靠背开关为中部开设有长齿轮与短齿轮的圆柱状体,靠背开关两端插入座椅两端的通孔中,并可在通孔内转动,而且可沿靠背开关轴向滑动;靠背开关上的长齿轮与靠背驱动齿轮常啮合,当靠背开关向内推进时,靠背开关的短齿轮与丝杆啮合,当靠背开关向外拉出时,靠背开关的短齿轮与丝杆脱离啮合。所述的靠背开关的外端设有凸起,所述的座椅外侧的通孔内设有能够卡合凸起的方孔,当靠背开关向外拉出时,凸起与方孔卡合,靠背开关无法转动。所述的靠背开关的外端设有限制靠背开关不断向内推动的限位挡块,所述的座椅外侧的通孔内设有一限制向外拉动靠背开关距离的限位孔,该限位孔限制靠背开关上的凸起向外移动。所述的座椅开关为中部开设有长齿轮与短齿轮的圆柱状体,座椅开关穿过座椅外侧开设的滑槽后,两端分别插入座椅开关底座的通孔内,座椅开关可在座椅开关底座内转动,而且可沿座椅开关轴向滑动,座椅开关的短齿轮与齿条常啮合,当座椅开关向内推进时,座椅开关的长齿轮与丝杆哨合,当座椅开关向外拉出时,座椅开关的长齿轮与丝杆脱尚口四合。所述的座椅开关的里端设有凸起,里侧座椅开关底座通孔内设有能够卡合凸起的方孔,当座椅开关向外拉出时,凸起与方孔卡合,座椅开关无法转动。所述的座椅开关的外端设有限制座椅开关不断向内推动的限位挡块,所述的里侧座椅开关底座通孔内设有一限制向外拉动座椅开关距离的限位孔,该限位孔限制座椅开关上的凸起向外移动。所述的座椅外侧开设的滑槽与座椅的前后运动方向平行。所述的丝杆的前后两端插入前后两个丝杆底座中,并分别通过轴肩以及丝杆定位螺母拧紧定位,所述的丝杆底座固定于汽车底板上。所述的座椅下端开设有可在汽车底板滑槽内滑动的导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0021 ] (2)本技术的安装方位比较自由,且安装方便,座椅前后移动的距离和靠背转动的角度都可通过改变相应零件的尺寸而得到改变,故灵活性高;驾驶员只需控制电机的正转与反转,以及两个开关而方便得调节座椅前后位置和靠背角度,故操作方便;此套装置对汽车本身的结构要求不高,可适用于很多车型,故实用性高;此套装置与当前很多车型的座椅装置比较接近,可以方便地实现改装,故适用性高。(3)本技术对电机要求很低,只需实现正反转即可,故更容易与当前的先进技术融合,以实现更强大的功能。(4)本技术可通过调节电机转速,或者设计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实现座椅位置特定速度的移动以及靠背角度特定角速度的转动。(5)本技术只用一个电机就能实现座椅的前后移动与靠背的转动调节,节省空间,并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汽车电控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汽车电控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靠背的示意图;图4为座椅的不意图;图5为靠背驱动齿轮的示意图;图6为丝杆的示意图;[0031 ]图7为丝杆底座的不意图;图8为靠背开关的示意图;图9为座椅开关的不意图;图10为座椅开关底座的不意图。图中标号:1为靠背,2为丝杆,3为靠背驱动齿轮,4为靠背开关,5为丝杆底座,6为丝杆定位螺母,7为座椅开关底座,8为座椅,9为座椅开关,10为电机,11为靠背转轴,12为靠背驱动齿轮转轴,13为靠背本体齿轮,14为齿条,15为凸起,16为限位挡块,17为长齿轮,18为短齿轮,19为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种汽车电控座椅,如图1、图2所不,包括靠背I与座椅8,靠背I结构如图3所75,靠背I上设有靠背本体齿轮13,座椅8结构如图4所75,座椅8背侧设有齿条14,汽车电控座椅还包括靠背调节机构、座椅调节机构及驱动机构,靠背调节机构包括靠背转轴11、靠背驱动齿轮转轴12、靠背驱动齿轮3、靠背开关4,靠背I与座椅8通过靠背转轴11转动连接,且靠背本体齿轮13转动连接在靠背转轴11上,靠背I的两端两个孔与齿轮孔同轴,以及座椅8的两孔同轴,靠背转轴11穿过五个孔内。靠背驱动齿轮转轴12设在座椅8的背侧,靠背驱动齿轮3套设在靠背驱动齿轮转轴12上,并与靠背本体齿轮13常啮合,靠背驱动齿轮3可绕靠背驱动齿轮转轴12转动,靠背开关4设在座椅8的背侧,控制靠背I的转动;座椅调节机构包括座椅开关9及座椅开关底座7,座椅开关9设在座椅8的背侧,控制座椅8的前后移动,座椅开关底座7用以支撑座椅开关9 ;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0与丝杆2,电机10提供正反转动动力,丝杆2与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丝杆2同时与靠背开关4及座椅开关8传动连接,带动靠背开关4与座椅开关9转动。靠背驱动齿轮3结构如图5所示,丝杆2结构如图6所示,丝杆底座5结构如图7所示。如图8所不,靠背开关4为中部开设有长齿轮17与短齿轮18的圆柱状体,靠背开关4两端插入座椅8两端的通孔中,并可在通孔内转动,而且可沿靠背开关4轴向滑动;靠背开关4上的长齿轮17与靠背驱动齿轮3常啮合,当靠背开关4向内推进时,靠背开关4的短齿轮18与丝杆2哨合,当靠背开关4向外拉出时,靠背开关4的短齿轮18与丝杆2脱尚啮合。电机10正转时,带动丝杆2转动,当靠背开关4向内推进时,丝杆2带动靠背开关4转动,靠背开关4带动靠背驱动齿轮3转动,靠背驱动齿轮3带动靠背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电控座椅,包括靠背(1)与座椅(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1)上设有靠背本体齿轮(13),所述的座椅(8)背侧设有齿条(14),汽车电控座椅还包括靠背调节机构、座椅调节机构及驱动机构,所述的靠背调节机构包括靠背转轴(11)、靠背驱动齿轮转轴(12)、靠背驱动齿轮(3)、靠背开关(4),所述的靠背(1)与座椅(8)通过靠背转轴(11)转动连接,且所述的靠背本体齿轮(13)转动连接在靠背转轴(11)上,所述的靠背驱动齿轮转轴(12)设在座椅(8)的背侧,所述的靠背驱动齿轮(3)套设在靠背驱动齿轮转轴(12)上,并与靠背本体齿轮(13)常啮合,所述的靠背开关(4)设在座椅(8)的背侧,控制靠背(1)的转动;所述的座椅调节机构包括座椅开关(9)及座椅开关底座(7),所述的座椅开关(9)设在座椅(8)的背侧,控制座椅(8)的前后移动,所述的座椅开关底座(7)用以支撑座椅开关(9);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0)与丝杆(2),所述的电机(10)提供正反转动动力,所述的丝杆(2)与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丝杆(2)同时与靠背开关(4)及座椅开关(8)传动连接,带动靠背开关(4)与座椅开关(9)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控座椅,包括靠背(I)与座椅(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I)上设有靠背本体齿轮(13),所述的座椅(8)背侧设有齿条(14),汽车电控座椅还包括靠背调节机构、座椅调节机构及驱动机构, 所述的靠背调节机构包括靠背转轴(11)、靠背驱动齿轮转轴(12)、靠背驱动齿轮(3)、靠背开关(4),所述的靠背⑴与座椅⑶通过靠背转轴(11)转动连接,且所述的靠背本体齿轮(13)转动连接在靠背转轴(11)上,所述的靠背驱动齿轮转轴(12)设在座椅(8)的背侦U,所述的靠背驱动齿轮(3)套设在靠背驱动齿轮转轴(12)上,并与靠背本体齿轮(13)常啮合,所述的靠背开关(4)设在座椅(8)的背侧,控制靠背(I)的转动; 所述的座椅调节机构包括座椅开关(9)及座椅开关底座(7),所述的座椅开关(9)设在座椅(8)的背侧,控制座椅(8)的前后移动,所述的座椅开关底座(7)用以支撑座椅开关(9); 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0)与丝杆(2),所述的电机(10)提供正反转动动力,所述的丝杆(2)与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丝杆(2)同时与靠背开关(4)及座椅开关(8)传动连接,带动靠背开关(4)与座椅开关(9)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控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开关(4)为中部开设有长齿轮(17)与短齿轮(18)的圆柱状体,靠背开关⑷两端插入座椅⑶两端的通孔中,并可在通孔内转动,而且可沿靠背开关(4)轴向滑动;靠背开关(4)上的长齿轮(17)与靠背驱动齿轮⑶常啮合,当靠背开关⑷向内推进时,靠背开关⑷的短齿轮(18)与丝杆(2)啮合,当靠背开关⑷向外拉出时,靠背开关⑷的短齿轮(18)与丝杆⑵脱离口四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电控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开关(4)的外端设有凸起(15),所述的座椅(8)外侧的通孔内设有能够卡合凸起(15)的方孔,当靠背开关(4)向外拉出时,凸起(15)与方孔卡合,靠背开关(4)无法转动。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军吴军朱沛沛罗科张泽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