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组合物,其配合有100℃运动粘度为1.5mm2/s以上且3.5mm2/s以下的基础油1、100℃运动粘度超过3.5mm2/s且为100mm2/s以下的基础油2、质量平均分子量为1×104以上且4×104以下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和硫化合物;并且100℃运动粘度为5mm2/s以上且6mm2/s以下,粘度指数为20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润滑油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宜用于自动变速机的润滑油组合物。
技术介绍
以往,市场上的自动变速机用润滑油通常是100°C的运动粘度为7.0mmVs至9.0mmVs的范围的自动变速机用润滑油。另一方面,为了实现自动变速机用润滑油的省燃耗化,有效的是降低搅拌阻力,从而需要降低润滑油的粘度。因此,提出了 100°C运动粘度为5.0~6.0mmVs的自动变速机油(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还提出了在特定的润滑油基础油中含有特定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添加剂、使100°C运动粘度为3~8mm2/s的变速机用润滑油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690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178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低粘度的润滑油中,存在高温时油膜形成能力降低,变速机部件的耐久性(齿轮系的抗咬合性)降低的问题。另外,低粘度的润滑油在变速机的油压控制部易发生漏油,有可能变得无法进行变速控制。因此,为了兼具省燃耗性能和部件耐久性,重要的是长期将低温侧的粘度较低地维持,同时确保高温侧的粘度。在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变速机油中,也未必充分地同时满足上述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省燃耗性、剪切稳定性和部件耐久性优异的润滑油组合物。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下述的润滑油组合物。(I)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配合有100°C运动粘度为1.5mm2/s以上且3.5mm2/s以下的基础油1、100°C运动粘度超过3.5mm2/s且为100mm2/s以下的基础油2、质量平均分子量为IXlO4以上且4X IO4以下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和硫化合物;并且100°C运动粘度为5mm2/s以上且6mm2/s以下,粘度指数为200以上。(2)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基础油I的配合量(质量%)以组合物总量基准计设为A,将所述基础油2的配合量(质量%)以组合物总量基准计设为B时,满足下述式〔I〕 0.6 ≤ A/ (A + B) < I 〔I〕。(3)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2的配合量B为10质量%以上。(4)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甲基丙烯酸酯的配合量以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为I质量%以上且16质量%以下。(5)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合物的配合量以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为0.03质量%以上。(6)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硫化合物,硫量以所述化合物基准计为20质量%以上。(7)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进一步配合有清洁分散剂、防磨损剂、摩擦调节剂、防锈剂、金属钝化剂、消泡剂、和抗氧化剂中的至少任一种。(8)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用于自动变速机。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省燃耗性、剪切稳定性和部件耐久性优异的润滑油组合物。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油组合物适宜用于自动变速机。【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油组合物(以下,也简称为“本组合物”)配合有100°C运动粘度为1.5mm2/s以上且3.5mm2/s以下的基础油1、10CTC运动粘度超过3.5mm2/s且为100mm2/s以下的基础油2、质量平均分子量为IXlO4以上且4X IO4以下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和硫化合物;且具有规定的100°C运动粘度和规定的粘度指数。以下,进行详细说明。[基础油I] 本组合物中的基础油I的100°c运动粘度为1.5mm2/s以上且3.5mm2/s以下,优选为1.5mm2/s以上且2.5mm2/s以下。该10CTC运动粘度若小于1.5mm2/s,则即使后述基础油2的粘度为规定的范围,抗咬合性也可能降低。另一方面,100°C运动粘度若超过3.5mm2/s,则即使后述的基础油2的粘度为规定的范围,省燃耗性也差。作为这类基础油,只要100°C粘度为上述范围,则可以是矿物油也可以是合成油,或者也可以将它们混合使用。作为矿物油,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以往作为汽车用变速机用润滑油的基础油使用的矿物油中适宜选择任意矿物油使用。可举出例如,石蜡基系矿物油、中间基系矿物油、和蔡基系矿物油等。另外,作为合成油也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例如,聚丁烯、聚烯烃、多元醇酯、二元酸酯、磷酸酯、聚苯醚、聚乙二醇、烷基苯、和烷基萘等。应予说明,作为聚烯烃,可举出例如α -烯烃均聚物、α -烯烃共聚物。[基础油2] 本组合物中的基础油2的100°C运动粘度超过3.5mm2/s且为100mm2/s以下,优选为4mm2/s以上且8mm2/s以下。该10CTC运动粘度若为3.5mm2/s以下,则即使上述基础油I的粘度为规定的范围,抗咬合性也可能降低。另一方面,100°C运动粘度若超过100mm2/S,则即使上述基础油I的粘度为规定的范围,省燃耗性也差。 基础油2除了粘度范围之外可适用与用作上述基础油I的矿物油或合成油相同种类的油。这里,将上述基础油I的配合量(质量%)以组合物总量基准计设为A,将上述基础油2的配合量(质量%)以组合物总量基准计设为B时,优选满足下述式〔I〕0.6 ^ A/ (A + B) < I〔I〕。A/ (A + B)若为0.6以上,则省燃耗性得到更充分发挥。因此,A/ (A + B)更优选为0.65以上。其中,若未配合基础油2,则部件耐久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基础油2的配合量B以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基础油2的配合量B若为5质量%以上则轴承或齿轮部件的耐久性进一步提高。[聚甲基丙烯酸酯] 本组合物中的聚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粘度指数改进剂有帮助,但需要质量平均分子量为I X IO4以上且4X IO4以下。该聚甲基丙烯酸酯的质量平均分子量若小于I X IO4,则作为粘度指数改进剂的效果并不充分。另一方面,该聚甲基丙烯酸酯的质量平均分子量若超过4 X 104,则剪切稳定性差。作为这类聚甲基丙烯酸酯,可举出非分散型聚甲基丙烯酸酯和分散型聚甲基丙烯酸酯。它们可以单独使用I种,也可以组合使用。聚甲基丙烯酸酯的配合量以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I质量%以上且16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质量%以上且13质量%以下。聚甲基丙烯酸酯的 配合量若为I质量%以上,则粘度指数改进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另外,配合量若为16质量%以下,则省燃耗性提高。[硫化合物] 本组合物中的硫化合物有助于传动装置(齿轮)等部件的耐久性。硫化合物中的硫含量,从提高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以硫化合物基准计优选为20质量%以上。作为这类硫化合物,适宜的是例如噻二唑化合物。作为噻二唑化合物,优选可举出例如,2,5-双(正己基二硫代)-1,3,4-噻二唑、2,5-双(正辛基二硫代)-1,3,4-噻二唑、2,5-双(正壬基二硫代)-1,3,4-噻二唑、2,5-双(1,1,3,3-四甲基丁基二硫代)-1,3,4-噻二唑、3,5-双(正己基二硫代)-1,2,4-噻二唑、3,6-双(正辛基二硫代)-1,2,4-噻二唑、3,5-双(正壬基二硫代)-1,2,4-噻二唑、3,5-双(1,1,3,3-四甲基丁基二硫代)-1,2,4-噻二唑、4,5-双(正辛基二硫代)-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配合有:100℃运动粘度为1.5mm2/s以上且3.5mm2/s以下的基础油1、100℃运动粘度超过3.5mm2/s且为100mm2/s以下的基础油2、质量平均分子量为1×104以上且4×104以下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和硫化合物;并且100℃运动粘度为5mm2/s以上且6mm2/s以下,粘度指数为200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06 JP 2011-2670861.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配合有: 100°C运动粘度为1.5mm2/s以上且3.5mm2/s以下的基础油1、 IOCTC运动粘度超过3.5mm2/s且为100mm2/s以下的基础油2、 质量平均分子量为IXlO4以上且4X104以下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和 硫化合物; 并且100°C运动粘度为5mm2/s以上且6mm2/s以下,粘度指数为200以上。2.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基础油I的配合量(质量%)以组合物总量基准计设为A,将所述基础油2的配合量(质量%)以组 合物总量基准计设为B时,满足下述式〔I〕 0.6 ≤ A/ (A + B) < 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田惠一,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