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印刷原板,印版的加工方法及丝网印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1907 阅读:3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丝网印刷原板包括:一多孔载体材料的一表面上形成的一多孔树脂膜,其中多孔载体材料和多孔树脂膜的空气渗透率在下述范围:多孔载体材料的空气渗透度是:小于等于90s/100;多孔树脂膜的空气渗透度是:小于等于600s/100;最好,多孔载体材料的空气渗透度≤多孔树脂膜的空气渗透度。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原板和印版加工方法,丝网印刷印版能获得较好的孔阻塞属性并在印版加工中原板的热变形被较好地抑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丝网印刷原板,用原板加工丝网印刷用印版的方法以及一种使用印版的丝网印刷方法。然而,作为使用热敏原板的丝网印刷设备,公知的主要是旋转的丝网印刷装置和简单的压力型丝网印刷装置。在这些印刷装置中,油墨从原板的绵纸一面通过与膜上的与图像区域对应的孔,并转移到印刷纸上以完成印刷。在通常的丝网印刷系统中,油墨渗入到印刷纸上需要消耗很长的时间,因而需要改善油墨干燥特性。也就是说,由于油墨不能很容易地渗入到印刷纸上,这就造成当印刷结束后立刻触摸印刷材料手指会被染上油墨。另一个问题是,连续完成在多色印刷中进行第二色和随后色的印刷,以及在双面印刷中的背面印刷时,在不充分干燥印刷纸上的油墨转移到印刷机的橡胶辊上,油墨再转移到印刷纸上,使得印刷纸被弄脏。进一步出现的问题是,需长时间(如10分钟到20分钟左右)才能移转到下一步骤,以便有充分干燥纸张。为了能够提高油墨干燥特性,需要有效的使用低粘度的油墨并且提高油墨到印刷纸上的渗透性。然而,当使用低粘度的油墨,而油墨的传送量超量时,油墨的干燥性变得更差。因此,当低粘度的油墨使用在通常的丝网印刷系统中时,必须设置穿孔直径至少为20μm或更小,以便能控制油墨的传送量。然而,当穿孔直径如上所述减小时,穿孔的点密度需要增加才可以避免图像区域的墨点过细。因此,必须提高加热头的加热元件的密度(清晰度)。这不仅需要增加加热头的成本而且需要明显提高辅助技术的水平,例如确保加热头的耐久性,提高输出(功率),并且增加热敏原板的膜敏感度。为解决以上所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丝网原板和印刷方法,其中具有利用亚微型单元预先形成的微小连续孔的多微孔塑料板(以下称为多微孔版)被用来阻塞对应非图象区域的孔从而形成油墨不通过部分(日本专利申请号2000-188504)。然而,上述描述的多微孔板的制造过程是复杂的并且在板上形成微小孔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因此,存在膜形成率低,生产率降低,而且生产过程不够经济的问题。进而,由于多微孔板的制造过程包括一形成膜的延伸过程,该板具有因加热而热收缩的特性。从而,在制造印版时,利用加热头的加热使多微孔板的热变形超出需要,于是在制造印版时,产生了尺寸可再现性变差的问题。通过上述描述,在丝网印刷中,难以同时满足图像特性,如避免图像区域的墨点过细,和快干特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丝网印刷印版的方法,在该丝网印刷中使用原板,和丝网印刷的方法,在该丝网印刷方法中使用印版的加工方法制成的印版,其具有较好的图像特性。为了研究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专利技术人发现,可以获得在简单的加工方法中的独创性的丝网印刷原版,加工印版的方法和丝网印刷方法。具体的说,作为丝网印刷中的原板,使用具有形成于一个表面的多孔树脂膜的多孔载体材料,多孔载体材料和多孔树脂膜的空气渗透度将进一步说明。因此,当使用低粘度范围在0.001到1Pa·s的油墨时,油墨的传送量能控制在有一个适当的量,在制造印版时的热变形被抑制,印版制造缺点减少。以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用于丝网印刷的原板,其包括一多孔载体材料的表面上形成多孔树脂膜,其中多孔载体材料和多孔树脂膜的渗透度在下述范围多孔载体材料的空气渗透度等于或小于90s/100cc多孔树脂膜的空气渗透度等于或小于600s/100cc。特别是,优选为,对应的空气渗透度满足下述关系多孔载体材料的空气渗透度≤多孔树脂膜的空气渗透度。而且优选为,多孔树脂膜大体上由热塑性树脂形成,多孔树脂膜的表面形成有一脱离层,多孔树脂膜的平均孔径为20μm或更小,而且多孔树脂膜包括一抗静电剂。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工丝网印刷原板的印版的方法,包括堵塞丝网印刷原板的多孔树脂膜孔的步骤从而形成一油墨非通过部分,其中此步骤中最好还包括利用热熔化堵塞孔的步骤。当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丝网印刷原板时,在印刷版上具有高渗透率和低粘度的油墨的流量是被适当的控制。也就是说,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丝网印刷方法,包括使用粘度范围在0.001到1Pa·s的油墨从由印版加工方法而获得的印版(用于丝网印刷的原板加工的印版)进行丝网印刷的步骤。因此,与普通油墨(粘度在2到10Pa·s范围内)相对比,能显著的提高在印刷材料中的油墨干燥特性。此外,由于油墨的传送量受到控制,由油墨造成的印刷材料中的污损不再产生。此外,当多孔树脂膜仅产生于多孔载体材料的一个表面上时,本专利技术中丝网印刷的原板是很容易制造的。这种方法不同于多微孔板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不复杂,同时膜的产生率也不低。再者,与丝网印刷的通常的原板不同,多孔载体材料和塑料膜的相互附着步骤不是必要的。因此,不会产生丝网的切断和折皱,生产力显著的提高,并且原板非常经济有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丝网印刷原板具有一结构,其中,在一多孔载体材料的一个表面上形成一多孔树脂膜。作为多孔树脂膜的基础材料的多孔载体材料最好具有良好的抗热性使其有效地避免丝网印刷原板在印版的加工过程中的热变形。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多孔载体材料的例子包括纸,如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的绵纸,和铜板纸;机制纸张,混合有如聚酯纤维的合成纤维;和纤维,如棉纺布和无纺纤维。对于多孔载体材料的重量没有特别限定,根据材料的不同选择在40到170g/m2范围内为较好。在本专利技术的多孔树脂膜中使用的树脂的实例包括水溶性树脂,如具有各种分子量和皂化值的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的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如含甲氧基的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碳酸水,聚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酸酰胺-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碱金属盐,聚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和聚乙烯乙二醇。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水分散的树脂,如聚烯烃如聚乙烯醋酸酯,聚氨基甲酸乙酯,聚氨基甲酸乙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乳胶)、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NBR乳胶),甲基丙烯酸-丁二烯共聚物(MBR乳胶),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醋酸酯,聚乙烯氯化物-乙烯醋酸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基于苯乙烯-丁二烯-丙烯酰基的共聚物和聚亚乙烯基二氯。然而,树脂不受这些限制。如需要的话,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将其中的两种或多种混合使用。而且,可适量加入各种在丝网印刷的原板中通用的助剂。本专利技术中多孔树脂膜主要是由热塑性树脂形成为优选,以使得利用加热头的热熔化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对于多孔树脂膜,热塑性树脂包括其他树脂的量最好使其热熔特性或是油墨流动特性不受抑制。只要多孔树脂膜的孔利用加热能被阻塞,热塑性树脂不受限制。尤其是,优选乙烯基,氧化物乙烯基醋酸盐共聚物和聚亚胺酯等物。另外,当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软化温度)太高,例如,当加热头使用在利用热熔化制造印版时,为了提高加热头的加热温度,充入加热头的能量需要加大。这就使加热头的耐久性方面有时出现问题。根据所需的容量,软化点可以适当的调节使热熔化能实现。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适当的控制具有高渗透率和低粘度油墨在印刷板中的通过量,多孔载体材料和多孔树脂膜的空气渗透度在如下范围多孔载体材料的空气渗透度小于等于90s/100cc多孔树脂膜的空气渗透度小于等于600s/100cc。另外,空气渗透度的测量是通过Gurley透气度测定仪测定的(参照JIS P8117)。当多孔载体材料的空气渗透度大于90s/100cc时,油墨不容易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丝网印刷原板,包括:在多孔载体材料的一表面上形成的多孔树脂膜,其中,多孔载体材料和多孔树脂膜的空气渗透度在下述范围中:多孔载体材料的空气渗透度是:小于等于90s/100cc多孔树脂膜的空气渗透度是:小于等于600s/100cc。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下秀之山本康夫仁尾务中居达小川裕一
申请(专利权)人: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