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墩小半径曲线现浇箱梁新型移动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694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现浇箱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墩小半径曲线现浇箱梁新型移动模架。包括主框架总成、外模系统、支腿、电气液压系统及辅助系统,所述主框架总成包括并列的两组纵向主梁,在主梁上铰接有前端鼻梁,在主梁的底部设有轨道,所述外模系统包括底模桁架、底模和两外侧模,所述支腿包括前、后主支腿以及前、中、后辅助支腿,在前、后主支腿上分别设有支撑滑道,所述电气液压系统包括在前、后主支腿顶部与主梁底之间设置有承重油缸,同时在前、后主支腿还安装有横移油缸和纵移油缸,所述辅助系统包括移动模板造桥机,以及在前、中、后辅助支腿上安装的吊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施工过程动作平稳、安全可靠,还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墩小半径曲线现浇箱梁新型移动模架
本技术属于现浇箱梁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墩小半径曲线现浇箱梁新型移动模架。
技术介绍
随着山区高速公路的增加和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增加,为避免大填大挖,尽量与原有地形地貌相协调,高墩小半径曲线桥将会越来越多。受山区场地狭小的限制,预制梁缺乏预制场地,而又由于墩身较高,满堂支架施工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移动模架进行现浇箱梁施工,是比较恰当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曲线半径≥750m、标准跨径在30~45m的、梁重小于20t/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的的高墩小半径曲线现浇箱梁新型移动模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墩小半径曲线现浇箱梁新型移动模架,包括主框架总成、外模系统、支腿、电气液压系统及辅助系统,所述主框架总成包括并列的两组纵向主梁,在主梁上铰接有前端鼻梁,在主梁的底部设有轨道,所述外模系统包括底模桁架、底模和两外侧模,所述支腿包括前、后主支腿以及前、中、后辅助支腿,在前、后主支腿上分别设有支撑滑道,所述电气液压系统包括在前、后主支腿顶部与主梁底之间设置有承重油缸,同时在前、后主支腿还安装有横移油缸和纵移油缸,所述辅助系统包括移动模板造桥机,以及在前、中、后辅助支腿上安装的吊挂装置。所述主梁由多段通过螺栓前后固定连接而成。所述底模分别与两外侧模铰接,且在底模和两外侧模之间分别设有外侧模可调撑杆。所述底模桁架、底模和前辅助支腿均由左、右对称的两部分通过中部连续螺栓固定连接而成。所述前、后支腿与墩身之间分别通过剪力键固定连接,剪力键一端固定在前支腿或后支腿上,另一端安装在墩身预埋件中。所述电气液压系统还包括在后辅助支腿上设有横移油缸。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时,在墩身设置预埋件,前主支腿支撑托架安装在桥墩侧面,后主支腿支撑在已浇箱梁上,其外模模板随主梁一同横向和纵向移动,对桥梁两侧净空要求较低。外模可以闭合、张开;主纵梁行走时,外模闭合,固定在纵梁上;主纵梁就位固定好以后,外模张开,在里面绑扎钢筋,浇灌混凝土。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在结构上,本技术下行式移动模架能够自行倒装支撑托架,前鼻梁设铰,结构合理、受力明确,适用于标准跨径在30-45m现浇连续箱梁;造桥机升降、横向开合、纵移过孔均采用液压控制,动作平稳、安全可靠,且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各支腿能够自行过孔就位安装,不仅方便了高桥高墩的施工,也由通常的三套主支腿减为两套,降低了施工成本;前移过程中,支腿的安装不需要吊车等设备的配合,减少施工环节,提高施工效率。2、在结构上,本技术所述主梁采用多段拼接而成,方便吊装;通过调节外侧模上的可调撑杆可以使外侧模旋转一定角度与混凝土梁脱离,操作使用方便;所述底模桁架、底模和前辅助支腿均由左、右对称的两部分通过中部连续螺栓固定连接而成,以及所述前、后支腿与墩身之间分别通过剪力键固定连接,结构简单、合理,施工方便;在施工过程曲线上过孔时,可以利用后辅助支腿横移油缸随时进行横向位置调整,动作平稳、安全可靠,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3、综上,本技术高墩小半径曲线现浇箱梁新型移动模架适合半径760m的平曲线桥梁,适合高墩作业,特别适用于高墩、桥下障碍物多、干扰因素多,施工工艺标准化、周期化,受地形条件桥梁曲线半径较小,能成功地解决高墩小半径曲线现浇箱梁施工的难题,而且,结构合理,施工过程动作平稳、安全可靠,还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施工成本,因此,非常适于推广实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高墩小半径曲线现浇箱梁新型移动模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高墩小半径曲线现浇箱梁新型移动模架的后主支腿及后辅助支腿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高墩小半径曲线现浇箱梁新型移动模架的前主支腿及中辅助支腿吊挂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本技术高墩小半径曲线现浇箱梁新型移动模架的外模张开状态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1、主梁,2、前端鼻梁,3、轨道,4、底模桁架,5、底模,6、外侧模,7、前主支腿,8、后主支腿,9、前辅助支腿,10、中辅助支腿,11、后辅助支腿,12、支撑滑道,13、承重油缸,14、吊挂装置,15、可调撑杆,16、剪力键,墩身A、B、C。【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4,图中,本技术高墩小半径曲线现浇箱梁新型移动模架,包括主框架总成、外模系统、支腿、电气液压系统及辅助系统,所述主框架总成包括并列的两组纵向主梁1,在主梁上铰接有前端鼻梁2,在主梁的底部设有轨道3,所述外模系统包括底模桁架4、底模5和两外侧模6,所述支腿包括前、后主支腿7、8以及前、中、后辅助支腿9、10、11,在前、后主支腿上分别设有支撑滑道12,所述电气液压系统包括在前、后主支腿顶部与主梁底之间设置有承重油缸13,同时在前、后主支腿还安装有横移油缸和纵移油缸,在后辅助支腿上设有横移油缸;所述辅助系统包括移动模板造桥机,以及在前、中、后辅助支腿上安装的吊挂装置14。所述主梁由4段通过螺栓前后固定连接而成。所述底模分别与两外侧模铰接,且在底模和两外侧模之间分别设有外侧模可调撑杆15。所述底模桁架、底模和前辅助支腿均由左、右对称的两部分通过中部连续螺栓固定连接而成。所述前、后支腿与墩身A或B、B或C之间分别通过剪力键16固定连接,剪力键一端固定在前支腿或后支腿上,另一端安装在墩身预埋件中。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1、移动模架造桥机在施工位组拼完成,调整模板到位,包括横向位置和线形控制的调整。2、绑扎底板和腹板的钢筋,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浇注混凝土,养生、张拉,完成一孔桥梁的施工。中辅助支腿位移至距B墩顶Im处的桥面支撑并安装吊挂装置吊住主梁(此时前辅助支腿已在C墩顶支撑,后辅助支腿已在桥面支撑且后吊挂不解除)。具体操作方法为在中辅助支腿下支垫垫块,尽可能将支腿与桥面间填充完全。3、前、后主支腿承重油缸点动上升,旋下锁紧螺母,油缸全部回落。主框架转变为前辅助支腿支撑、中辅助支腿和后辅助支腿吊挂的状态。4、拆除前、后主支腿的对拉精轧螺纹钢筋,前后主支腿转化为了在主框架上的吊挂状态。前、后主支腿在横移油缸作用下向外移动350_,使剪力键从墩身预埋件中脱离出来。此时可以在墩身预埋件处补抹混凝土。5、前、后主支腿在纵移油缸的作用下分别前行40m到达前方墩(油缸行程1000mm,需反复作用将支腿前移到前方墩),经精确调整位置后,在横移油缸作用下向墩身横移约350_,将剪力键安装至墩身预埋件中。穿横向对拉精轧螺纹钢筋并张拉,主支腿自行移位完成。6、顶升后主支腿承重油缸,使后主支腿上的承重油缸与移动模架的主梁顶紧。解除后辅助支腿、中辅助支腿上的吊挂装置;此时主框架转变成为前辅助支腿支撑导梁前段、后主支腿支撑主梁中部、后辅助支腿吊挂主梁后端。7、调节外侧模上的可调撑杆使外侧模旋转一定角度与混凝土梁脱离;后辅助支腿、后主支腿、前辅助支腿的油缸回收使移动模架主梁底部的轨道落放在前、后主支腿的支撑滑道上,收缩前辅助支腿手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墩小半径曲线现浇箱梁新型移动模架,包括主框架总成、外模系统、支腿、电气液压系统及辅助系统,所述主框架总成包括并列的两组纵向主梁,在主梁上铰接有前端鼻梁,在主梁的底部设有轨道,所述外模系统包括底模桁架、底模和两外侧模,所述支腿包括前、后主支腿以及前、中、后辅助支腿,在前、后主支腿上分别设有支撑滑道,所述电气液压系统包括在前、后主支腿顶部与主梁底之间设置有承重油缸,同时在前、后主支腿还安装有横移油缸和纵移油缸,所述辅助系统包括移动模板造桥机,以及在前、中、后辅助支腿上安装的吊挂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墩小半径曲线现浇箱梁新型移动模架,包括主框架总成、外模系统、支腿、电气液压系统及辅助系统,所述主框架总成包括并列的两组纵向主梁,在主梁上铰接有前端鼻梁,在主梁的底部设有轨道,所述外模系统包括底模桁架、底模和两外侧模,所述支腿包括前、后主支腿以及前、中、后辅助支腿,在前、后主支腿上分别设有支撑滑道,所述电气液压系统包括在前、后主支腿顶部与主梁底之间设置有承重油缸,同时在前、后主支腿还安装有横移油缸和纵移油缸,所述辅助系统包括移动模板造桥机,以及在前、中、后辅助支腿上安装的吊挂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墩小半径曲线现浇箱梁新型移动模架,其特征是:所述主梁由多段通过螺栓前后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礼侯凤先文清赵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