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上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腔式结构且通过隔板分割为上下两个腔室,所述上腔室与下腔室之间通过隔板底端面上的连接口联通,下腔室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进口端,进口端的一侧设置有放布棍,与所述进口端相对的上腔室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出口端,出口端的一侧设置有收布棍,所述箱体的顶端面上设置有顶盖;下腔室内设置有若干布棍,布棍分别位于进口端处及下腔室的底部,上腔室通过所述连接口与下腔室联通,连接口的正上方设置有布棍,布棍的安装高度与出口端的安装高度相同,所述上腔室内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组加热器件,加热器件的安装高度位于隔板的底端面与出口端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备占用面积小,上浆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上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腔式结构且通过隔板分割为上下两个腔室,所述上腔室与下腔室之间通过隔板底端面上的连接口联通,下腔室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进口端,进口端的一侧设置有放布棍,与所述进口端相对的上腔室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出口端,出口端的一侧设置有收布棍,所述箱体的顶端面上设置有顶盖;下腔室内设置有若干布棍,布棍分别位于进口端处及下腔室的底部,上腔室通过所述连接口与下腔室联通,连接口的正上方设置有布棍,布棍的安装高度与出口端的安装高度相同,所述上腔室内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组加热器件,加热器件的安装高度位于隔板的底端面与出口端之间。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占用面积小,上浆均匀。【专利说明】一种新型上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织物上浆的上浆装置。
技术介绍
:上浆是指织物浸涂浆液并烘干以获得手感厚实和硬挺效果的整理过程。在传统的印花中,助剂与染料一起混合与浆料中形成色浆,一起印到纺织品面料上的。而对于数码印花来说,因浆料颗粒较大以及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而不能与染料一起混合从打印头的喷嘴中喷出。因此,面料需要预先进行上浆处理后才能在数码印花机上打印图案。中国专利CN203373543U公开了一种纺织品上浆装置,见图1所示,包括用于面料3收放的收卷辊筒8和放卷辊筒2,收卷辊筒8和放卷辊筒2间还依次连接有上浆系统和烘干系统,上浆系统包括箱体18、上浆辊筒4、压紧辊筒6,离心泵16、储浆罐014以及传感器020,烘干系统包括烘干箱012和位于箱体012内部的辅助棍筒010,这种上浆设备存在设备占地面积大,上浆不均匀的缺点。因此,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上浆装置,其设备占用面积小,上浆均匀,上浆质量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一种新型上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腔式结构且通过隔板分割为上下两个腔室,所述上腔室与下腔室之间通过隔板底端面上的连接口联通,所述下腔室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进口端,进口端的一侧设置有放布棍,与所述进口端相对的上腔室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出口端,所述出口端的一侧设置有收布棍,所述箱体的顶端面上设置有顶盖;所述下腔室内设置有若干布棍,所述布棍分别位于进口端处及下腔室的底部,上腔室通过所述连接口与下腔室联通,连接口的正上方设置有布棍,所述布棍的安装高度与出口端的安装高度相同,所述上腔室内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组加热器件,所述加热器件的安装高度位于隔板的底端面与出口端之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顶盖通过转轴铰接在箱体的顶端面上,所述顶盖分为浆室盖和烘干室盖,所述浆室盖和烘干室盖套设在转轴上并绕着转轴做一定角度的旋转。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浆室盖和烘干室盖的顶端面上设置有矩形凹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浆室盖和烘干室盖的旋转角度为0°?9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转轴通过转轴座设置在箱体的顶端面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垂直于隔板的底端面且通过连接口中心线的平面与最接近收布棍的布棍相切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收布棍与放布棍设置在同一高度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烘干设备设置在上浆设备的上方,即箱体的下腔室布置有上浆设备,在下腔室上方的上腔室布置有烘干设备,充分的利用空间,减少了设备的占用面积,且布料通过放布棍及布棍浸入到浆液中,上浆充分且均匀,提高了布料的上浆质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正面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部分分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箱体;11、浆室盖;12、烘干室盖;13、转轴;14、出口端;15、进口端;20、收布棍;30、放布棍;40、布棍;50、隔板;51、连接口 ;52、加热器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本实施例中提到的“上方”、“下方”、“顶部”、“底部”等描述是按照通常的意义而定义的,比如,参考重力的方向定义,重力的方向是下方,相反的方向是上方,类似地在上方的是顶部或者顶端,在下方的是底部或底端,也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也当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见图2至6所示,一种新型上浆装置,包括由箱体10、浆室盖11、烘干室盖12、转轴13、出口端14、进口端15、收布棍20、放布棍30、布棍40、隔板50、连接口 51、加热器件52组成;所述箱体10为腔式结构且通过隔板50分割为上下两个腔室,位于箱体10中下部的为下腔室,位于箱体10中上部的为上腔室,所述下腔室内设置有浆液,所述浆液的高度不高于隔板50底端面的高度,上腔室内设置有加热器件52,通过加热器件52对布料进行烘干。所述上腔室与下腔室之间通过隔板50底端面上的连接口 51联通,所述下腔室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进口端15,进口端15的一侧设置有放布棍30,与所述进口端15相对的上腔室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出口端14,所述出口端14的一侧设置有收布棍20,所述收布棍20与放布棍30设置在同一安装高度上。箱体10的顶端面上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通过转轴13铰接在箱体10的顶端面上,转轴13通过转轴座设置在箱体10的顶端面上;所述顶盖分为浆室盖11和烘干室盖12,所述浆室盖11和烘干室盖12套设在转轴13上并绕着转轴13做一定角度的旋转,所述浆室盖11和烘干室盖12的旋转角度为0°?90°,通过在箱体10上设置顶盖一方面可以防止车间内的灰尘及颗粒掉入用于上浆的浆液中,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布料的烘干效率;另外,在浆室盖11和烘干室盖12的顶端面上设置有矩形凹槽,凹槽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工人开合顶盖,当下腔室内的浆液用完时,可以拉开浆室盖11,为下腔室注入浆液,提高了操作的舒适度;这种将顶盖分为浆室盖11和烘干室盖12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因为开合浆室盖11而影响到烘干的效率,两者互不影响。所述下腔室内设置有若干布棍40,所述布棍40分别位于进口端15处及下腔室的底部,垂直于隔板50的底端面且通过连接口 51中心线的平面与最接近收布棍20的布棍40相切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布料垂直的通过连接口 51,使得布料上多余的浆液滴落回下腔室中,节约浆液。上腔室通过所述连接口 51与下腔室联通,连接口 51的正上方设置有布棍40,所述布棍40的安装高度与出口端14的安装高度相同,所述上腔室内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组加热器件52,所述加热器件52的安装高度位于隔板50的底端面与出口端14之间。工作原理:工作时,布料通过放布棍30和布棍40进入到下腔室中浸泡浆液,通过下腔室中的布棍40和隔板50上的连接口 51将上浆好的布料往上运送至上腔室,布料通过设置在上腔室侧壁上的加热器件52进行烘干,最后通过布棍40将布料送出上腔室,由收布棍20将布料收起。所述实施例用以例示性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上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所述箱体(10)为腔式结构且通过隔板(50)分割为上下两个腔室,所述上腔室与下腔室之间通过隔板(50)底端面上的连接口(51)联通,所述下腔室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进口端(15),进口端(15)的一侧设置有放布棍(30),与所述进口端(15)相对的上腔室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出口端(14),所述出口端(14)的一侧设置有收布棍(20),所述箱体(10)的顶端面上设置有顶盖;所述下腔室内设置有若干布棍(40),所述布棍(40)分别位于进口端(15)处及下腔室的底部,上腔室通过所述连接口(51)与下腔室联通,连接口(51)的正上方设置有布棍(40),所述布棍(40)的安装高度与出口端(14)的安装高度相同,所述上腔室内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组加热器件(52),所述加热器件(52)的安装高度位于隔板(50)的底端面与出口端(1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申祥丝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