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2-脱氧-D-葡萄糖的制备方法,以甲壳素为起始原料,先制备前驱体,然后采用固体酸H2SO4-SiO2为催化剂,使2-氨基-D-葡萄糖盐酸盐与甲醇反应,再与亚硝酸钠和盐酸反应,经过形成亚硝基化合物和一系列的分子内重排,脱去氨基,最终生成2-脱氧-D-葡萄糖。本发明专利技术2-脱氧-D-葡萄糖的制备方法,不需要涉及羟基保护及催化加氢,耗时短,合成工艺简单,生产设备要求低,生产成本较低,产品质量稳定,适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化合物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抗病毒、抗菌、预防流感病毒的2-脱氧-D-葡萄糖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2-脱氧-D-葡萄糖为天然抗代谢物类抗生素,具有抑制病毒感染、酵母发酵、病菌及肿瘤细胞生长等多种生理药理效应,在抗病毒、抗菌、抗癌、抗癫痫、抗衰老等基础研究中广泛使用。实践中用来预防病毒及病原菌感染,如HSV、HIV、SARS、流感病毒等病源菌引起的传染病,其抗病毒、抗菌作用是由于其结构与2-脱氧-D-核糖相似,可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对2-脱氧-D-核糖的利用。此外,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在医药及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国内主要用于禽类、兽类用抗病毒药。 2-脱氧-D-葡萄糖的化学合成研究比较多,但目前大多数合成方法涉及到羟基保护及催化加氢,不仅耗时多,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收率低,因而市场价高达2万元/kg。因此,寻求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便于工业化推广应用的2-脱氧-D-葡萄糖的合成方法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这也将孕育出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新的2-脱氧-D-葡萄糖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2-脱氧-D-葡萄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甲壳素与过量的浓盐酸加热水解反应2~4小时,脱色、过滤至滤液无色,浓缩滤液,洗涤,干燥,得前驱体; (2) 将步骤(1)所得前驱体与H2SO4-SiO2固体酸催化剂、过量的甲醇混合,加热回流7~9小时,加入适量氯化钙,中和反应液,过滤,得白色固体; (3) 将步骤(2)所得白色固体溶于过量的稀盐酸,加入适量亚硝酸钠,反应0.5~1.5小时,中和反应液,结晶,过滤,浓缩滤液,得粗品; (4) 将粗品重结晶,干燥,得结晶2-脱氧-D-葡萄糖。 优选的,步骤(1),甲壳素与浓盐酸的质量体积比为1:4~6(g/mL)。 优选的,步骤(1),甲壳素与浓盐酸在95~100℃水浴条件下加热水解反应。 优选的,步骤(1)所述浓盐酸的浓度为31~38wt%。 优选的,步骤(2),前驱体与H2SO4-SiO2固体酸催化剂的质量比为2~3:1,前驱体与甲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15~20(g/mL)。 优选的,步骤(2),前驱体与氯化钙的质量比为2~3:1。 优选的,步骤(3),白色固体与稀盐酸的质量体积比为1:15~45(g/mL),白色固体与亚硝酸钠的质量比为1.8~2.0:1。 优选的,步骤(3)所述稀盐酸的浓度为5~15 wt %。 优选的,步骤(3),控制反应温度为10~30℃。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以甲壳素为起始原料,先制备前驱体2-氨基-D-葡萄糖盐酸盐,然后采用固体酸H2SO4-SiO2为催化剂,使2-氨基-D-葡萄糖盐酸盐与甲醇反应,再与亚硝酸钠和盐酸反应,经过形成亚硝基化合物和一系列的分子内重排,脱去氨基,最终生成2-脱氧-D-葡萄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2-脱氧-D-葡萄糖的制备方法,不需要涉及羟基保护及催化加氢,耗时短,合成工艺简单,生产设备要求低,生产成本较低,产品质量稳定,适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2-脱氧-D-葡萄糖标准品的红外图谱。 图2为实施例1 2-脱氧-D-葡萄糖样品的红外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2-脱氧-D-葡萄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甲壳素与过量的浓盐酸加热水解反应2~4小时,脱色、过滤至滤液无色,浓缩滤液,洗涤,干燥,得前驱体; (2) 将步骤(1)所得前驱体与H2SO4-SiO2固体酸催化剂、过量的甲醇混合,加热回流7~9小时,加入适量氯化钙,中和反应液,过滤,得白色固体; (3) 将步骤(2)所得白色固体溶于过量的稀盐酸,加入适量亚硝酸钠,反应0.5~1.5小时,中和反应液,结晶,过滤,浓缩滤液,得粗品; (4) 将粗品重结晶,干燥,得结晶2-脱氧-D-葡萄糖。 优选的,步骤(1),甲壳素与浓盐酸的质量体积比为1:4~6(g/mL)。 优选的,步骤(1),甲壳素与浓盐酸在95~100℃水浴条件下加热水解反应。 优选的,步骤(1)所述浓盐酸的浓度为31~38wt%。 优选的,步骤(2),前驱体与H2SO4-SiO2固体酸催化剂的质量比为2~3:1,前驱体与甲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15~20(g/mL)。 优选的,步骤(2),前驱体与氯化钙的质量比为2~3:1。 优选的,步骤(3),白色固体与稀盐酸的质量体积比为1:15~45(g/mL),白色固体与亚硝酸钠的质量比为1.8~2.0:1。 优选的,步骤(3)所述稀盐酸的浓度为5~15 wt %。 优选的,步骤(3),控制反应温度为10~30℃。 优选的,步骤(4),将粗品采用甲醇、乙醇、丙酮、正丙醇、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重结晶。下述实施例采用甲醇与丙酮的混合溶剂进行重结晶。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1) 将100g甲壳素与600ml 31%浓盐酸混合,加热水解反应4小时,脱色、过滤至滤液无色,浓缩滤液,洗涤,干燥,得前驱体61.2g; (2) 将步骤(1)所得前驱体与30.6gH2SO4-SiO2固体酸催化剂、918ml甲醇混合,加热回流7小时,加入30.6g氯化钙,再用碱中和反应液,过滤,滤液回收溶剂,得白色固体52.4g; (3) 将步骤(2)所得白色固体溶于2358ml 5%稀盐酸,加入29.1g亚硝酸钠,30℃下反应0.5小时,中和,浓缩反应液,结晶,过滤除去氯化钠,浓缩滤液,得粗品30.2g; (4) 将粗品用1:1.5的甲醇与丙酮重结晶,干燥,得结晶2-脱氧-D-葡萄糖23.6g,检测熔点为146~147℃。 将所得终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其结果见图1、2所示,图1为2-脱氧-D-葡萄糖标准品(CAS号:154-17-6)的红外图谱,图2为实施例1所得2-脱氧-D-葡萄糖样品的红外图谱,与其标准品的峰形一致。 实施例2 一种2-脱氧-D-葡萄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将100g甲壳素与500ml 34%浓盐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2‑脱氧‑D‑葡萄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甲壳素与过量的浓盐酸加热水解反应2~4小时,脱色、过滤至滤液无色,浓缩滤液,洗涤,干燥,得前驱体;(2)将步骤(1)所得前驱体与H2SO4‑SiO2固体酸催化剂、过量的甲醇混合,加热回流7~9小时,加入适量氯化钙,中和反应液,过滤,得白色固体;(3)将步骤(2)所得白色固体溶于过量的稀盐酸,加入适量亚硝酸钠,反应0.5~1.5小时,中和反应液,结晶,过滤,浓缩滤液,得粗品;(4)将粗品重结晶,干燥,得结晶2‑脱氧‑D‑葡萄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脱氧-D-葡萄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甲壳素与过量的浓盐酸加热水解反应2~4小时,脱色、过滤至滤液无色,浓缩滤液,洗涤,干燥,得前驱体;
(2)将步骤(1)所得前驱体与H2SO4-SiO2固体酸催化剂、过量的甲醇混合,加热回流7~9小时,加入适量氯化钙,中和反应液,过滤,得白色固体;
(3)将步骤(2)所得白色固体溶于过量的稀盐酸,加入适量亚硝酸钠,反应0.5~1.5小时,中和反应液,结晶,过滤,浓缩滤液,得粗品;
(4)将粗品重结晶,干燥,得结晶2-脱氧-D-葡萄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甲壳素与浓盐酸的质量体积比为1:4~6(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甲壳素与浓盐酸在95~100℃水浴条件下加热水解反应。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绪刚,许祥,段静娜,付志欢,樊明智,高均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天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九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天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