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圆棒的无压痕折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99032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不锈钢圆棒的无压痕折弯模具,属于基本上无切削的金属机械加工,尤其是涉及圆棒的折弯加工模具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折弯上模和折弯下模,折弯上模是通用的R4的折弯上模,其结构要点是:所述折弯下模是由固定下模块、间隔下模块和具有前后挡板的折弯模块构成;固定下模块和折弯模块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两个相应的折弯模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定下模块和折弯模块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两个相应的折弯模棒;折弯时折弯模棒可以跟随产品一起转动,避免了传统折弯磨具使产品与下模V槽间挤压时出现压痕的问题,达到折弯无压痕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的是一种不锈钢圆棒的无压痕折弯模具,属于基本上无切削的金属机械加工,尤其是涉及圆棒的折弯加工模具的改进。本技术包括折弯上模和折弯下模,折弯上模是通用的R4的折弯上模,其结构要点是:所述折弯下模是由固定下模块、间隔下模块和具有前后挡板的折弯模块构成;固定下模块和折弯模块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两个相应的折弯模棒。本技术固定下模块和折弯模块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两个相应的折弯模棒;折弯时折弯模棒可以跟随产品一起转动,避免了传统折弯磨具使产品与下模V槽间挤压时出现压痕的问题,达到折弯无压痕的效果。【专利说明】不锈钢圆棒的无压痕折弯模具
本技术属于基本上无切削的金属机械加工,尤其是涉及圆棒的折弯加工模具的改进。
技术介绍
在自动售票机所包含的硬币模块中镜面不锈钢盒子和不锈钢拉手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折弯模具如图1所示,其中包含折弯上模10、折弯下模20,折弯时将产品30放入上下模之间并将需要折弯的位置放入V型折弯槽21的槽口处,控制折弯上模10压下折弯下模20,从而完成产品30的折弯,但是传统折弯时产品易与折弯下模V槽间产生挤压,导致产品30表面出现如图2所示的压痕,影响其表面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避免折弯时产生压痕的不锈钢圆棒的无压痕折弯模具。为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折弯上模和折弯下模,其结构要点是:所述折弯下模包括固定下模块、间隔下模块和具有前后挡板的折弯模块;固定下模块和折弯模块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两个相应的折弯模棒。进一步地,在所述折弯模棒上设置有圆形凹槽;便于折弯时圆棒的左右定位。再进一步地,所述的圆形凹槽直径为6.5mm,深度为1.5mm。更进一步地,所述折弯模棒选用直径为IOmm的高硬度不锈钢圆棒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下模块、间隔下模块和折弯模块之间使用M12的螺纹棒和M12的六角法兰面螺母进行锁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固定下模块和折弯模块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两个相应的折弯模棒;折弯时折弯模棒可以跟随产品一起转动,避免了传统折弯磨具使产品与下模V槽间挤压时出现压痕的问题,达到折弯无压痕的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是传统折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使用传统折弯模具折弯的产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视图。图5是图3的B-B视图。图6是图3的C-C视图。图中,I为折弯上模、2为圆形凹槽、3为折弯模棒、4为折弯下模、5为固定下模块、6为间隔下模块、7为折弯模块、8为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3至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折弯上模I和折弯下模4,折弯上模I是通用的R4的折弯上模1,所述折弯下模4是由固定下模块5、间隔下模块6和具有前后挡板的折弯模块7构成;固定下模块5和折弯模块7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两个相应的折弯模棒3。在本实施例中,在折弯模棒3上设置有圆形凹槽2 ;便于折弯时圆棒的左右定位,圆形凹槽2直径为6.5mm深度为1.5mm ;折弯模棒3选用直径为IOmm的高硬度不锈钢圆棒制成。在所述固定下模块5、间隔下模块6和折弯模块7之间使用M12的螺纹棒和M12的六角法兰面螺母进行锁紧连接。另外,在固定下模块5和折弯模块7之间开有通孔,可转动的折弯模棒3可转动的设置在固定下模块5和折弯模块7之间的通孔内。下面结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次动作过程。折弯时首先将折弯模棒3中的圆形凹槽2调制水平位置,将折弯产品8与圆形凹槽2贴合,并放置水平,将折弯上模I慢慢压向产品,折弯模棒3跟随产品8 一起转动,直到得到相应的角度为止;将产品8两头调换进行另一端的加工,折弯时需将折弯完成的一端贴紧具有前后挡板的折弯模块7,从而保证折弯完成部品的平面度。本技术通过在固定下模块和折弯模块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两个相应的折弯模棒;折弯时折弯模棒可以跟随产品一起转动,避免了传统折弯磨具使产品与下模V槽间挤压时出现压痕的问题,达到折弯无压痕的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不锈钢圆棒的无压痕折弯模具,包括折弯上模(I)和折弯下模(4),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下模(4)包括固定下模块(5)、间隔下模块(6)和具有前后挡板的折弯模块(3);所述固定下模块(5)和折弯模块(7)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两个相应的折弯模棒(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圆棒的无压痕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弯模棒(3)上设置有圆形凹槽(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锈钢圆棒的无压痕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凹槽(2)直径为6.5mm深度为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圆棒的无压痕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模棒(3)选用直径为IOmm的高硬度不锈钢圆棒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圆棒的无压痕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下模块(5)、间隔下模块(6)和折弯模块(7)之间使用M12的螺纹棒和M12的六角法兰面螺母进行锁紧连接。【文档编号】B21D37/10GK203751134SQ201420082772【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6日 【专利技术者】戴秋生, 杨宏 申请人:昆山荣科钣金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不锈钢圆棒的无压痕折弯模具,包括折弯上模(1)和折弯下模(4),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下模(4)包括固定下模块(5)、间隔下模块(6)和具有前后挡板的折弯模块(3);所述固定下模块(5)和折弯模块(7)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两个相应的折弯模棒(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秋生杨宏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荣科钣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