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径向挤槽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96554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径向挤槽模,属于冲压工艺挤压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易行、零件定位精准、在加工过程中零件不会变形,生产效率高、产品合格率高的径向挤槽模;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径向挤槽模,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上模部分设置在下模部分同轴设置,上模部分的结构为:包括垫板、弹性凹模、螺圈和模柄,弹性凹模上部的扩台和垫板与模柄底部的孔同轴并以过渡配合装入模柄孔内,下模部分的结构为:包括楔模、手柄、弹簧、螺套、模板、螺钉、压板和芯模,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扩台孔,楔模上端为倒梯形的开口,下端为扩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冲压工艺挤压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径向挤槽模,属于冲压工艺挤压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易行、零件定位精准、在加工过程中零件不会变形,生产效率高、产品合格率高的径向挤槽模;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径向挤槽模,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上模部分设置在下模部分同轴设置,上模部分的结构为:包括垫板、弹性凹模、螺圈和模柄,弹性凹模上部的扩台和垫板与模柄底部的孔同轴并以过渡配合装入模柄孔内,下模部分的结构为:包括楔模、手柄、弹簧、螺套、模板、螺钉、压板和芯模,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扩台孔,楔模上端为倒梯形的开口,下端为扩台;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冲压工艺挤压
。【专利说明】一种径向挤槽模
本技术一种径向挤槽模,属于冲压工艺挤压
,具体涉及薄壁杯形零件壁部的挤压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薄壁杯形零件壁部槽是利用圆车加工成的,加工夹具是由芯杆,顶杆组成。芯杆装于圆车的主轴上,顶杆装在相应机床的尾座上。加工时以芯杆头部端面定位,将零件套在芯杆外,尾座上顶杆的前端面顶住零件底面,用车刀切槽。由于零件壁较薄,冲压后的零件圆柱度相对较差,不仅加工过程中切削速度大了零件易变形,而且加工零件的槽深一致性差,生产效率和综合良品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易行、零件定位精准、在加工过程中零件不会变形,生产效率高、产品合格率高的径向挤槽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径向挤槽模,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所述上模部分设置在下模部分同轴设置,所述上模部分设置在下模部分的上部,所述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之间匹配设置有零件,所述上模部分的结构为:包括垫板、弹性凹模、螺圈和模柄,所述弹性凹模是上部为相连的扩台、下部为三瓣内孔带筋的弹性体,所述弹性凹模的顶端设置有垫板,所述模柄的底部设置有孔,所述弹性凹模上部的扩台和垫板与模柄底部的孔同轴并以过渡配合装入模柄孔内,所述螺圈套于弹性凹模外并与模柄螺纹联接将弹性凹模扩台和垫板紧固于模柄上;所述下模部分的结构为:包括楔模、手柄、弹簧、螺套、模板、螺钉、压板和芯模,所述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扩台孔,所述楔模上端为倒梯形的开口,下端为扩台,所述楔模设置在所述模板的上表面,所述楔模的扩台与模板的扩台孔同轴匹配设置,所述压板设置在楔模的扩台外部上端,所述螺钉透过压板相应孔与模板螺纹联接将楔模紧固,所述芯模分别透过模板和楔模中间的孔并置于其中,所述芯模上端是作为零件底孔的定位部分,所述零件底孔的定位部分与芯模同轴匹配设置,所述芯模的中间设置有扩台,所述手柄的一端为手持端,另一端设置为螺纹端,所述螺纹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手柄的螺纹端透过设置在压板上的槽与楔模固联,通过移动手柄使楔模和芯模及零件的相应角度改变,所述弹簧竖直设置在螺套内,所述弹簧的下端设置在螺套的底部,所述弹簧的上端与芯模的下端接触,所述螺套与楔模同轴设置并以螺纹联接方式紧固在楔模上,将弹簧压紧在芯模上。所述楔模扩台与模板的扩台孔过渡配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零件套在芯模上,滑块下行,弹性凹模下部工作孔上端面接触零件底部并推动零件及芯模克服弹簧的阻力向下运动,随着滑块的下行,弹性凹模锥面与楔模锥面相触,其三瓣锥面受楔模锥面制约并克服自身的弹性阻力作径向轴心方向运动,使弹性凹模孔的三瓣筋先后接触零件并对其壁部局部挤压,随着滑块的继续下行零件局部壁厚变薄,弹性凹模孔的三瓣内壁全部接触零件表面,滑块到达下死点;回程时随着弹性凹模向上运动,零件和芯模在弹簧的作用下上升,随着上升弹性凹模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随楔模锥面的相对位移口部涨开,零件从涨开的弹性凹模中脱出,滑块至上死点,第一次挤槽完成;搬动手柄使楔模和芯模及零件的相应角度改变,重复上述挤槽过程,完成第二次挤槽。从芯模上取出零件,整个操作完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挤压生产,零件一致性好。本技术的设计原理简单,结构紧凑,工艺性好,操作方便,质量稳定,工作效率和零件综合良品率大幅提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下模部分的俯视图。图中,I为垫板、2为弹性凹模、3为零件、4为楔模、5为手柄、6为弹簧、7为螺套、8为模板、9为螺钉、10为压板、11为芯模、12为螺圈、13为模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所述上模部分设置在下模部分同轴设置,所述上模部分设置在下模部分的上部,所述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之间匹配设置有零件3,所述上模部分的结构为:包括垫板1、弹性凹模2、螺圈12和模柄13,所述弹性凹模2是上部为相连的扩台、下部为三瓣内孔带筋的弹性体,所述弹性凹模2的顶端设置有垫板1,所述模柄13的底部设置有孔,所述弹性凹模2上部的扩台和垫板I与模柄13底部的孔同轴并以过渡配合装入模柄13孔内,所述螺圈12套于弹性凹模2外并与模柄13螺纹联接将弹性凹模2扩台和垫板I紧固于模柄13上;所述下模部分的结构为:包括楔模4、手柄5、弹簧6、螺套7、模板8、螺钉9、压板10和芯模11,所述模板8的上表面设置有扩台孔,所述楔模4上端为倒梯形的开口,下端为扩台,所述楔模4设置在所述模板8的上表面,所述楔模4的扩台与模板8的扩台孔同轴匹配设置,所述压板10设置在楔模4的扩台外部上端,所述螺钉9透过压板10相应孔与模板8螺纹联接将楔模4紧固,所述芯模11分别透过模板8和楔模4中间的孔并置于其中,所述芯模11上端是作为零件3底孔的定位部分,所述零件3底孔的定位部分与芯模11同轴匹配设置,所述芯模11的中间设置有扩台,所述手柄5的一端为手持端,另一端设置为螺纹端,所述螺纹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手柄5的螺纹端透过设置在压板10上的槽与楔模4固联,通过移动手柄5使楔模4和芯模11及零件3的相应角度改变,所述弹簧6竖直设置在螺套7内,所述弹簧6的下端设置在螺套7的底部,所述弹簧6的上端与芯模11的下端接触,所述螺套7与楔模4同轴设置并以螺纹联接方式紧固在楔模4上,将弹簧6压紧在芯模11上。所述楔模4扩台与模板8的扩台孔过渡配合。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弹性凹模2是上部扩台相连,下部为三瓣且内孔带筋的弹性体,其上部扩台和垫板I与模柄13相应孔同轴并以过渡配合装入模柄13孔内且垫板I在上。螺圈12套于弹性凹模2外并与模柄13螺纹联接将弹性凹模2扩台及垫板I紧固组成上模部分。楔模4扩台与模板8相应扩台孔同轴,以过渡合置于其内,压板10在楔模4之外扩台之上,螺钉9透过压板10相应孔与模板8螺纹联接将楔模4紧固。所述手柄5螺纹一端透过压板8槽与楔模4固联。所述芯模11分别透过模板8和楔模4孔置于其中,弹簧6在芯模11扩台之下螺套7之中,螺套7与楔模4同轴以螺纹联接将弹簧6压紧组成下模部分。将上模部分与下模部分同轴组成径向挤槽模;利用机床滑块作用力使楔模4对弹性凹模2施加一个径向压力,利用轴向能够位移的芯模11使零件3底部在运动中的弹性凹模2扩台孔端面上定位,调整机床的相应闭合高度,可控制零件3筒壁上的槽深;搬动手柄5可改变零件3圆周方向的挤槽位置。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径向挤槽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所述上模部分设置在下模部分同轴设置,所述上模部分设置在下模部分的上部,所述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之间匹配设置有零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部分的结构为:包括垫板(1)、弹性凹模(2)、螺圈(12)和模柄(13),所述弹性凹模(2)是上部为相连的扩台、下部为三瓣内孔带筋的弹性体,所述弹性凹模(2)的顶端设置有垫板(1),所述模柄(13)的底部设置有孔,所述弹性凹模(2)上部的扩台和垫板(1)与模柄(13)底部的孔同轴并以过渡配合装入模柄(13)孔内,所述螺圈(12)套于弹性凹模(2)外并与模柄(13)螺纹联接将弹性凹模(2)扩台和垫板(1)紧固于模柄(13)上;所述下模部分的结构为:包括楔模(4)、手柄(5)、弹簧(6)、螺套(7)、模板(8)、螺钉(9)、压板(10)和芯模(11),所述模板(8)的上表面设置有扩台孔,所述楔模(4)上端为倒梯形的开口,下端为扩台,所述楔模(4)设置在所述模板(8)的上表面,所述楔模(4)的扩台与模板(8)的扩台孔同轴匹配设置,所述压板(10)设置在楔模(4)的扩台外部上端,所述螺钉(9)透过压板(10)相应孔与模板(8)螺纹联接将楔模(4)紧固,所述芯模(11)分别透过模板(8)和楔模(4)中间的孔并置于其中,所述芯模(11)上端是作为零件(3)底孔的定位部分,所述零件(3)底孔的定位部分与芯模(11)同轴匹配设置,所述芯模(11)的中间设置有扩台,所述手柄(5)的一端为手持端,另一端设置为螺纹端,所述螺纹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手柄(5)的螺纹端透过设置在压板(10)上的槽与楔模(4)固联,通过移动手柄(5)使楔模(4)和芯模(11)及零件(3)的相应角度改变,所述弹簧(6)竖直设置在螺套(7)内,所述弹簧(6)的下端设置在螺套(7)的底部,所述弹簧(6)的上端与芯模(11)的下端接触,所述螺套(7)与楔模(4)同轴设置并以螺纹联接方式紧固在楔模(4)上,将弹簧(6)压紧在芯模(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庄秦贤军孙思平郭建红胡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市丰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