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和电驱动系统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9259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和电驱动系统的冷却装置,包括电机散热器、发动机散热器和中冷器,中冷器和电机散热器设置于发动机散热器的一端,电机散热器临近式设置在中冷器的第一侧。此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发动机散热器的第二侧和设置于中冷器的第二侧的风扇以及与电机散热器连接的泵。其中,在泵的两端设置截断或连通管路的控制件。此装置具有布局合理,散热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和电驱动系统的冷却装置,包括电机散热器、发动机散热器和中冷器,中冷器和电机散热器设置于发动机散热器的一端,电机散热器临近式设置在中冷器的第一侧。此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发动机散热器的第二侧和设置于中冷器的第二侧的风扇以及与电机散热器连接的泵。其中,在泵的两端设置截断或连通管路的控制件。此装置具有布局合理,散热效果好等优点。【专利说明】—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和电驱动系统的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冷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和电驱动系统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驱动系统在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所以必须对混合动力汽车电驱动系统进行散热。CN201808442U中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冷却装置。该装置将电驱动系统散热器总成安装在发动机中冷器总成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的前面,且发动机冷却系中的散热器总成与电驱动系统冷却装置中的散热器总成紧密地安装到一起。其中,电驱动系统散热器总成与发动机中冷器总成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装在一起并位于电机膨胀水箱的下方;同时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散热器与电驱动系统冷却装置共同使用一套电风扇抽风散热。上述冷却装置的电驱动系统散热器总成、发动机中冷器总成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装在一起,而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与进气系统和电驱动冷却系统对温度要求不同,使得散热效果不能同时兼顾,因此会导致有某一系统在不适宜的温度下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和电驱动系统的冷却装置,其具有布局合理,散热效果好等优点。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和电驱动系统的冷却装置,包括电机散热器、发动机散热器和中冷器,中冷器和电机散热器设置于发动机散热器的一端,电机散热器临近式设置在中冷器的第一侧。在本申请中,“一端”指沿平行于汽车车身纵向的方向上的靠近车头的端部或靠近车尾的端部。“第一侧”指沿垂直于汽车车身纵向的方向上的远离汽车车身中心线的一侧,用语“第二侧”指沿垂直于汽车车身纵向的方向上的靠近汽车车身中心线的一侧。冷却装置还包括风扇、与电机散热器连接的泵,以及用于为泵供水的膨胀水箱,风扇设置为抽风式,为电机散热器、发动机散热器和中冷器散热。在一个实施例中,风扇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第一风扇设置于发动机散热器的第二侧,第二风扇设置于中冷器的第二侧。在实施例中,电机散热器的出口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泵的入口端连接,泵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路连接电机散热器的入口端,电驱动系统的控制器和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二管路上,在第一管路上连接膨胀水箱。优选地,在第一管路上紧邻于泵的入口端之前设置过滤元件。 优选地,过滤元件为磁性过滤阀。优选地,临近泵的入口端的第一管路上和/或临近泵的出口端的第二管路上设置用于截断或连通第一管路和/或第二管路的控制件。优选地,控制件为球阀。在实施例中,在控制器的出口端设置排气管,在电机散热器的入口端或驱动电机的出口端设置排气管,排气管均连接膨胀水箱。优选地,电机散热器与中冷器的距离为10?1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布置更合理,冷却效果更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图1显示了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和电驱动系统的冷却装置;图2显示了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和电驱动系统的冷却装置在汽车上的布置。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介绍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和电驱动系统的冷却装置100。如图所示,冷却装置100包括电机散热器3、发动机散热器I和中冷器2,中冷器2和电机散热器3设置于发动机散热器I的一端,电机散热器3设置在中冷器2的第一侧。冷却装置100还包括用于为电机散热器3、发动机散热器I和中冷器2抽风散热的风扇12、13、与电机散热器3连接的泵10,以及用于为泵10供水的膨胀水箱7。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和电驱动系统的冷却装置100在汽车上的布置。如图2所示,箭头18表示汽车前进方向,车架14包围发动机15,冷却装置100位于汽车的一侧。气流19表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气流方向,电机散热器3、发动机散热器I和中冷器2垂直于气流19设置,也就是,气流19由汽车一侧进入发动机散热器I和电机散热器3,且离开发动机散热器I和中冷器2的气流19由风扇12、13抽出。所述电机散热器3设置在气流19进入侧,而中冷器2设置在气流19排出侧。文中所述的第一侧也可解释为气流19的进入侧,所述第二侧指气流19离开侧。第一风扇12位于发动机散热器I的第二侧,为发动机冷却系统抽风散热;第二风扇13位于中冷器2的第二侧,同时为发动机进气系统和电驱动系统抽风散热。所述的第一风扇12与第二风扇13均为吸风式风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地,若第一风扇12与第二风扇13为吹风式风扇,则风扇12、13分别位于发动机散热器I的第一侧和电机散热器3的第一侧。如图1所示,电机散热器3的出口端通过第一管路16与泵10的入口端连接,泵10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路17与电机散热器3的入口端连接,在第二管路17上可以设置电机控制器6和驱动电机4,第一管路16和第二管路17均包括管8。也就是,泵10的出口端通过管8与电机控制器6和驱动电机4依次连通。优选地,管8可为橡胶水管。驱动电机4的出口连接电机散热器3的入口端。因此,上述构成了电驱动系统冷却循环。在第一管路16上设置膨胀水箱7,其连接在电机散热器3与泵10的入口端之间,起到了补水和稳定水压的功能。为保持循环中冷却液的清洁,防止存在的杂质(主要是铁屑)损坏泵10,在泵10的入口端之前设置过滤元件11。优选地,过滤元件11为磁性过滤阀。磁性过滤阀11带有磁棒,能够吸附循环冷却液中的铁屑。泵10是一个易损部件,在售后维修过程中,需要将整个电驱动系统冷却装置100中的冷却液放干净才能拆装,而且冷却液的价格比较昂贵,在拆装泵10的过程中,容易造成防冻液的损失,增加了维修时间和售后维修成本。因此,在泵10的入口、出口端处设置了用于截断或连通第一管路16和/或第二管路17的控制件9。优选地,控制件9为球阀。当泵10损坏时,可以关闭球阀9,直接就可以拆卸泵10,而不需要将整个冷却装置100中的冷却液放干净,节约了维修工时,同时减少了防冻液损失。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从电机散热器3的出口端到泵10的入口端的第一管路16上,膨胀水箱7的补水入口端、磁性过滤阀11和球阀9依次设置。为了提高冷却装置100的冷却效率,在控制器6的出口端设置排气点,电机散热器3的入口端或驱动电机4的出口端设置排气点,通过透气胶管5将冷却装置100中产生的气体导入膨胀水箱7中。优选地,电机散热器3与中冷器2的距离为10?15mm。既防止了电机散热器3与中冷器2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由于振动而互相损伤,又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技术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容易地进行改变或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和电驱动系统的冷却装置,包括电机散热器、发动机散热器和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和所述电机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散热器的一端,所述电机散热器临近式设置在所述中冷器的第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煌熙黎书萍李广汉唐明忠王坤俊周宏涛刘善锷杨勇龙爱军王永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