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若营专利>正文

连续增压式挂车刹车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034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0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续增压式挂车刹车控制阀,包括控制阀体、刹车阀体、上阀盖、下阀盖、调压阀、上膜片、下膜片和活塞杆,上阀盖上开设有与刹车控制气路相通的刹车进气道,活塞杆通过位移控制刹车阀的开关状态;特征在于:上阀盖上开设有与第一推动腔相通的第一刹车通道,控制阀体上开设有与第二推动腔相通的第二刹车通道,所述第一刹车通道与第二刹车通道相通;刹车阀体上开设有至少4个与刹车气室相通的刹车气室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控制阀,通过上膜片和下膜片对活塞杆的逐渐推动,实现了刹车阀的逐渐打开,实现了刹车过程中刹车气室中气体的连续增压,使得刹车变得十分平稳,避免了挂车刹车抱死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的连续增压式挂车刹车控制阀,包括控制阀体、刹车阀体、上阀盖、下阀盖、调压阀、上膜片、下膜片和活塞杆,上阀盖上开设有与刹车控制气路相通的刹车进气道,活塞杆通过位移控制刹车阀的开关状态;特征在于:上阀盖上开设有与第一推动腔相通的第一刹车通道,控制阀体上开设有与第二推动腔相通的第二刹车通道,所述第一刹车通道与第二刹车通道相通;刹车阀体上开设有至少4个与刹车气室相通的刹车气室接口。本技术的控制阀,通过上膜片和下膜片对活塞杆的逐渐推动,实现了刹车阀的逐渐打开,实现了刹车过程中刹车气室中气体的连续增压,使得刹车变得十分平稳,避免了挂车刹车抱死现象的发生。【专利说明】连续增压式挂车刹车控制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续增压式挂车刹车控制阀,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依靠上、下膜片对活塞杆的连续推动来实现刹车阀逐渐打开的连续增压式挂车刹车控制阀。
技术介绍
挂车是公路运输的重要车种,具有迅速、机动、灵活、安全等优势;可方便地实现区段运输。挂车按挂车与牵引汽车的连接方式分为全挂车和半挂车。全挂车由牵引车牵引且其全部质量由本身承受的挂车;半挂车由牵引车牵引且其部分质量由牵引车承受的挂车。随着交通部分对交通安全性管理的提高,以及挂车司机安全意思的增强,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时,挂车司机们总是希望挂车快速、平稳的制动,并且避免防抱死情况的出现。ABS虽然具有防抱死功能,但在刹车时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启用ABS,因为ABS会延长刹车距离。对于驾车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老说,在制动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车辆抱死,经常会采用间隔点刹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无疑也会延长制动距离。由于刹车阀为由活塞杆控制的气路原件,在工作的过程中,当刹车控制气路导通时,就会作用于活塞杆使其发生位移,活塞杆的移动使得刹车回路接通,存气筒内的高压气体通向气室进行刹车动作。由于刹车的过程中,活塞杆只有两个状态,而且这两个状态的转换也是瞬间完成的,中间基本无停顿过程,这就使得刹车气体瞬间进入刹车气室,极易造成轮胎抱死,尤其是在空载或载荷较低的情形下,由于轮胎抱死时常会出现车辆“连蹦”的现象,既不利于交通安全,又增加了司机的颠簸感,长期驾驶司机易疲劳。为了增加挂车刹车过程中的“柔和”性,现有技术中出现了较多的与刹车阀配合使用的控制阀,通过控制阀对刹车阀的控制,达到缓和刹车的目的,以避免抱死现象的出现,增加司机的舒适感。例如专利号为CN201220178573X、专利技术名称为“汽车气电两用多功能控制装置”的技术专利文件,其由壳体1、上盖7、上活塞5、下活塞7、上膜片4、下膜片15等结构组成,其工作的过程中需配合ABS使用,但对于未装设ABS的挂车来说,该控制装置不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依靠上、下膜片对活塞杆的连续推动来实现刹车阀逐渐打开的连续增压式挂车刹车控制阀。本技术的连续增压式挂车刹车控制阀,包括控制阀体、刹车阀体、上阀盖、下阀盖、调压阀、上膜片、下膜片和活塞杆,所述上阀盖固定于控制阀体的上方,刹车阀体固定于控制阀体的下方,上膜片固定于上阀盖与刹车阀体之间,下膜片固定于控制阀体与刹车阀体之间,活塞杆贯穿于刹车阀体,上膜片与下膜片均固定于活塞杆上;所述上阀盖与上膜片之间形成第一推动腔,上膜片与控制阀体之间形成第一连通腔,控制阀体与下膜片之间形成第二推动腔,下膜片与刹车阀体之间形成刹车腔;所述上阀盖上开设有与刹车控制气路相通的刹车进气道,所述刹车阀体上设置有气压泵接口、储气筒接口,刹车阀体上设置有与气压泵接口和储气筒接口均相通的刹车阀,活塞杆通过位移控制刹车阀的开关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阀与外界大气相通,控制阀体、刹车阀体上分别开设有与调压阀相通的第一连通道、第二连通道,第一连通腔通过第一连通道、调压阀与外界相通,刹车腔通过第二连通腔、调压阀与外界相通;所述上阀盖上开设有与第一推动腔相通的第一刹车通道,控制阀体上开设有与第二推动腔相通的第二刹车通道,所述第一刹车通道与第二刹车通道相通;所述刹车阀体上开设有至少4个用于连通刹车腔与刹车气室的刹车气室接口。本技术的连续增压式挂车刹车控制阀,所述刹车阀体上的刹车阀由外固定套和位于外固定套中的内活动套组成,外固定套与内活动套之间为第二连通腔,第二连通腔与气压泵接口和储气筒接口均相通;第二连通腔中设置有迫使第二连通腔处于密封状态的第二压力弹簧,活塞杆的下方设置有与内活动套相配合的接触头,通过接触头对内活动套的驱使可使第二连通腔与刹车腔相通。本技术的连续增压式挂车刹车控制阀,所述下阀盖上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溢气孔,内活动套的内部为可使刹车腔与溢气孔相通的排气腔。本技术的连续增压式挂车刹车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体上设置有与刹车控制气路相通的刹车接口,当上阀盖与控制阀体组装在一起时刹车接口与刹车进气道相通。本技术的连续增压式挂车刹车控制阀,所述调压阀由设置于控制阀体上的上排气腔和设置于刹车阀体上的下排气腔组成,上排气腔与下排气腔相通;上排气腔的开口处设置有排气阀门,排气阀门上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出气孔;所述排气阀门上通过螺栓连接有调节帽。本技术的连续增压式挂车刹车控制阀,所述上膜片、下膜片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上限位片和下限位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挂车刹车控制阀,通过设置与活塞杆相固定的上膜片和下膜片,并在控制阀体和刹车阀体上分别开设第一连通道、第一刹车通道和第二连通道、第二刹车通道,使得刹车气体由刹车进气道进入到第一推动腔后,首先经第一刹车通道和第二刹车通道进入第二推动腔中,刹车控制气体通过对下膜片的压力作用推动活塞杆逐渐下移,使得活塞杆逐渐迫使刹车阀打开,实现一级制动;然后刹车气体通过对上膜片的压力作用推动活塞杆再逐渐下移,使得刹车阀逐渐打开并打开至最大,实现二级制动;由于下膜片逐渐下移实现一级制动、上膜片逐渐下移实现二级制动,实现了刹车阀的逐渐打开,使得由储气筒进入到刹车气室中的气体是逐渐增加的,实现了刹车过程中刹车气室中气体的连续增压,使得刹车变得十分平稳,避免了挂车刹车抱死现象的发生。刹车阀由内活动套和外固定套组成,且外固定套与内活动套之间的第二连通腔与气压泵接口和储气筒接口相通,在活塞杆与内活动套配合使用的过程中,可使第二连通腔与刹车室之间的开口逐渐打开,有利于实现连续制动。通过在控制阀体上设置刹车接口,且刹车接口与刹车进气道相通,使得刹车管路接口更加靠下,避免了刹车管路与挂车地盘摩擦现象的发生,避免了扇车管路的磨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连续增压式挂车刹车控制阀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剖视面旋转90°后形成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局部区域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调压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控制阀体,2刹车阀体,3上阀盖,4下阀盖,5调压阀,6第一推动腔,7第一连通腔,8第二推动腔,9刹车腔,10第二连通腔,11活塞杆,12上膜片,13下膜片,14上限位片,15下限位片,16刹车接口,17气压泵接口,18储气筒接口,19刹车气室接口,20刹车进气道,21第一连通道,22第二连通道,23上排气腔,24下排气腔,25排气阀门,26出气孔,27调节帽,28内活动套,29接触头,30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增压式挂车刹车控制阀,包括控制阀体(1)、刹车阀体(2)、上阀盖(3)、下阀盖(4)、调压阀(5)、上膜片(12)、下膜片(13)和活塞杆(11),所述上阀盖固定于控制阀体的上方,刹车阀体固定于控制阀体的下方,上膜片固定于上阀盖与刹车阀体之间,下膜片固定于控制阀体与刹车阀体之间,活塞杆贯穿于刹车阀体,上膜片与下膜片均固定于活塞杆上;所述上阀盖与上膜片之间形成第一推动腔(6),上膜片与控制阀体之间形成第一连通腔(7),控制阀体与下膜片之间形成第二推动腔(8),下膜片与刹车阀体之间形成刹车腔(9);所述上阀盖上开设有与刹车控制气路相通的刹车进气道(20),所述刹车阀体上设置有气压泵接口(17)、储气筒接口(18),刹车阀体上设置有与气压泵接口和储气筒接口均相通的刹车阀,活塞杆通过位移控制刹车阀的开关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阀与外界大气相通,控制阀体、刹车阀体上分别开设有与调压阀相通的第一连通道(21)、第二连通道(22),第一连通腔通过第一连通道、调压阀与外界相通,刹车腔通过第二连通腔、调压阀与外界相通;所述上阀盖上开设有与第一推动腔相通的第一刹车通道(34),控制阀体上开设有与第二推动腔相通的第二刹车通道(35),所述第一刹车通道与第二刹车通道相通;所述刹车阀体上开设有至少4个用于连通刹车腔与刹车气室的刹车气室接口(1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若营
申请(专利权)人:李若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