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67149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0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鞍座,包括座面以及位于座面底部的支撑架,所述座面由较窄的头部和相对较宽的尾部组成,所述支撑架的头部通过固定片固定在座面的头部,所述支撑架尾部与所述座面尾部之间还设有两个减震球,所述减震球对称分布在所述座面尾部的两侧,其中,所述减震球下部与所述支撑架尾部卡合连接,其上部与所述座面螺纹连接,以及两个所述减震球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支撑架尾部和座面尾部之间设置减震球和连接板,使使用者骑行至陡坡路段或颠簸路段时,通过减震球配合连接板,减震结构稳定,能有效实现减震缓冲功能,使使用者能保持平路时舒适姿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鞍座,包括座面以及位于座面底部的支撑架,所述座面由较窄的头部和相对较宽的尾部组成,所述支撑架的头部通过固定片固定在座面的头部,所述支撑架尾部与所述座面尾部之间还设有两个减震球,所述减震球对称分布在所述座面尾部的两侧,其中,所述减震球下部与所述支撑架尾部卡合连接,其上部与所述座面螺纹连接,以及两个所述减震球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板。本技术通过在支撑架尾部和座面尾部之间设置减震球和连接板,使使用者骑行至陡坡路段或颠簸路段时,通过减震球配合连接板,减震结构稳定,能有效实现减震缓冲功能,使使用者能保持平路时舒适姿势。【专利说明】一种减震鞍座
本技术涉及鞍座
,尤其涉及一种减震鞍座。
技术介绍
随着使用者对自行车或电动车骑行的舒适性要求的日益提高,对鞍座的座面以及座面与支架的连接形式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的座面一般为梨形,即由相对较窄的头部和相对较宽的尾部组成,大多数鞍座仅仅靠支撑架和座面本身的弹性来实现缓冲,但缓冲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同时,在行至颠簸路段或长时间骑行时,由于缓冲结构的不稳定,也容易导致身体无法保持平路时舒适的姿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缓冲效果好,结构稳定,能保持平路时舒适姿势的减震鞍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的减震鞍座,包括座面以及位于座面底部的支撑架,所述座面由较窄的头部和相对较宽的尾部组成,所述支撑架的头部通过固定片固定在座面的头部,所述支撑架尾部与所述座面尾部之间还设有两个减震球,所述减震球对称分布在所述座面尾部的两侧,其中,所述减震球下部与所述支撑架尾部卡合连接,其上部与所述座面螺纹连接,以及两个所述减震球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板。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减震球的中间位置处。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还对称的开有两个减重孔,所述减重孔的形状为扇形。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球的上方带有螺杆,所述座面底部开有螺纹孔,所述螺杆与螺纹孔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支撑架尾部和座面尾部之间设置减震球和连接板,使使用者骑行至陡坡路段或颠簸路段时,通过减震球配合连接板,减震结构稳定,能有效实现减震缓冲功能,使使用者能保持平路时舒适姿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减震鞍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减震鞍座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的减震鞍座,包括座面I以及位于座面I底部的支撑架2,座面I由较窄的头部和相对较宽的尾部组成,支撑架2的头部通过固定片固定在座面I的头部,支撑架2尾部与座面I尾部之间还设有两个减震球3,减震球3对称分布在座面I尾部的两侧,其中,减震球3下部与支撑架2尾部卡合连接,其上部与座面I螺纹连接,优选的,减震球3的上方带有螺杆,座面I底部开有螺纹孔,螺杆与螺纹孔相适配。两个减震球3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板4,当使用者骑行在颠簸路段时,当身体触动其中一个减震球,另一个减震球通过连接板4同步减震,加速缓冲调整,同时,能避免减震球长时间后受力的位移变化,使减震结构更加稳定。较佳的,连接板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减震球3的轴向中间位置处。连接板4上还对称的开有两个减重孔5,减重孔5的形状为扇形,也可以为其他合适的形状。本技术通过在支撑架尾部和座面尾部之间设置减震球和连接板,使使用者骑行至陡坡路段或颠簸路段时,通过减震球配合连接板,减震结构稳定,能有效实现减震缓冲功能,使使用者能保持平路时舒适姿势。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减震鞍座,包括座面(I)以及位于座面(I)底部的支撑架(2),所述座面(I)由较窄的头部和相对较宽的尾部组成,所述支撑架(2)的头部通过固定片固定在座面(I)的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 )尾部与所述座面(I)尾部之间还设有两个减震球(3 ),所述减震球(3 )对称分布在所述座面(I)尾部的两侧,其中,所述减震球(3 )下部与所述支撑架(2)尾部卡合连接,其上部与所述座面(I)螺纹连接,以及两个所述减震球(3)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减震球(3)的轴向中间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上还对称的开有两个减重孔(5),所述减重孔(5)的形状为扇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球(3)的上方带有螺杆,所述座面(I)底部开有螺纹孔,所述螺杆与螺纹孔相适配。【文档编号】B62J1/02GK203740028SQ201420004799【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3日 【专利技术者】董鸿雁 申请人:河北恒驰自行车零件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鞍座,包括座面(1)以及位于座面(1)底部的支撑架(2),所述座面(1)由较窄的头部和相对较宽的尾部组成,所述支撑架(2)的头部通过固定片固定在座面(1)的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尾部与所述座面(1)尾部之间还设有两个减震球(3),所述减震球(3)对称分布在所述座面(1)尾部的两侧,其中,所述减震球(3)下部与所述支撑架(2)尾部卡合连接,其上部与所述座面(1)螺纹连接,以及两个所述减震球(3)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板(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鸿雁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恒驰自行车零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