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加热式真空渗金属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59970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5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表面渗金属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封闭加热式真空渗金属炉,包括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内的炉胆,在炉胆上设有炉胆门,炉胆为全部设置在炉体内腔的内胆,炉胆两端分别连接有前轮轴和后轮轴,前轮轴和后轮轴分别从炉体的两端穿出并分别通过一个滚轮架设在一组限位托轮上,后轮轴与齿轮传动机构相连,前轮轴内具有通孔,通孔连接有可拆卸的真空管道,真空管道与真空系统相连接,真空管道上还设有真空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炉胆在动力机构旋转中为整体封闭加热,通过真空系统使炉胆内保持真空加热,热效率高;炉体外部的爬梯可以便于工作人员上下检修和维护,下炉体的双层保温结构可以保持加热温度,缩短加热时间,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金属表面渗金属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封闭加热式真空渗金属炉,包括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内的炉胆,在炉胆上设有炉胆门,炉胆为全部设置在炉体内腔的内胆,炉胆两端分别连接有前轮轴和后轮轴,前轮轴和后轮轴分别从炉体的两端穿出并分别通过一个滚轮架设在一组限位托轮上,后轮轴与齿轮传动机构相连,前轮轴内具有通孔,通孔连接有可拆卸的真空管道,真空管道与真空系统相连接,真空管道上还设有真空阀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炉胆在动力机构旋转中为整体封闭加热,通过真空系统使炉胆内保持真空加热,热效率高;炉体外部的爬梯可以便于工作人员上下检修和维护,下炉体的双层保温结构可以保持加热温度,缩短加热时间,节约成本。【专利说明】封闭加热式真空渗金属炉
本技术涉及金属表面渗金属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封闭加热式真空渗金属炉。
技术介绍
现有的粉末渗金属(渗锌、渗铝、锌铝稀土、锌铝镍、锌铝铬等多元金属共渗)设备均为卧式回转炉,炉体的形式大体上分为三类:1、分体式(上、下炉体组合);2、哈夫式(左、右炉体组合);3、轨道式(炉体利用地面轨道移位)。炉胆的两端一般都伸出在炉体外,并在炉胆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炉胆门。由与这种形式的炉体均不能将炉胆封闭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还有大量的氧气参与氧化反应,由此造成的弊端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由于炉胆腔内处于非真空状态,在加热过程中炉胆内的氧气与工件表面、渗剂中的金属以及炉腔内壁表面同步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多种复杂氧化物。此类氧化物又以不同的共渗形式与途径参与共渗过程,造成共渗合金成份失控,性能下降;2、在非真空环境中加热的渗剂极易产生大量的氧化物,使得渗剂的流动性变差,热传导变缓。由此引发工件表层的合金属厚度不均,保温时间冗长;3、炉胆门开设在引出炉体的炉胆(内胆、筒体)的一端或两端,这样伸出炉体外部的炉胆消耗巨大的热能,浪费能源;4、炉温不均衡,从炉膛内部到近炉门部位的温度是递减的,近炉门口部位的工件渗层厚度过小,造成返工浪费,且质量无保证;5、由于炉胆门开设在炉胆的端面,被渗工件进出炉只能在水平方向作位移,需设计专用的牵引机械设备,目前国内此类设备极少,均未达到理想要求。为解决工件进出炉的困扰,有些厂家配备了铲车用做牵引,操作繁锁;6、由于采用水平进出料方式,均不可避免地会将部分炉料(渗剂)带出炉胆,引起扬尘和撒漏,生产环境极为恶劣,不仅严重影响了工人的身体健康,而且浪费了宝贵的生产原料。7、由于长时间的使用,炉体内容易积累残留和灰尘,不易清理和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封闭加热式真空渗金属炉。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封闭加热式真空渗金属炉,包括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内的炉胆,在炉胆上设有炉胆门,所述的炉胆门开设在炉胆的侧壁,所述的炉胆为全部设置在炉体内腔的内胆,所述的炉胆两端分别连接有前轮轴和后轮轴,所述的前轮轴和后轮轴分别从炉体的两端穿出并分别通过一个滚轮架设在一组限位托轮上,后轮轴与齿轮传动机构相连,前轮轴内具有通孔,所述的通孔连接有可拆卸的真空管道,所述的真空管道与真空系统相连接,真空管道上还设有真空阀门。进一步,具体地,所述的炉体为由上、下炉体组合而成的分体式炉体、由左、右炉体组合而成的哈夫式炉体,或利用地面轨道移位的轨道式炉体。进一步,具体地,所述的炉胆的截面形状包括圆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或相应的弧形多边形。为了便于清理和维修炉体,所述的上炉体的顶部具有可拆卸的顶盖,所述炉体外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能够攀爬至炉体顶部的爬梯。为了提高加热效率及保温性能,所述的下炉体内设置有加热元件,下炉体为夹有岩棉材料的双层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封闭加热式真空渗金属炉,炉胆在动力机构旋转中为整体封闭加热,通过真空系统使炉胆内保持真空加热,随着温度的提高,工件表面处于容易产生活性状态,有利于加速共渗合金的形成,热效率高,节约电能;炉体外部的爬梯可以便于工作人员上下检修和维护,下炉体的双层保温结构可以保持加热温度,缩短加热时间,节约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中:11、上炉体,111、顶盖,12、下炉体,2、炉胆,21、炉胆门,3、前轮轴,31、前滚轮,32、前托轮,4、后轮轴,41、后滚轮,42、后托轮,5、真空管道,51、真空阀门,6、真空系统,7、爬梯,8、加热元件,9、岩棉材料,10、齿轮传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2所示,是本技术最优实施例,封闭加热式真空渗金属炉包括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内的炉胆2,炉体为由上炉体11、下炉体12组合而成的分体式炉体,或者也可以是由左、右炉体组合而成的哈夫式炉体,或利用地面轨道移位的轨道式炉体。在炉胆上设有炉胆门21,炉胆门21开设在炉胆2的侧壁,炉胆2为全部设置在炉体内腔的内胆,炉胆2两端分别连接有前轮轴3和后轮轴4,前轮轴3和后轮轴4分别从炉体的两端穿出并分别通过一个滚轮架设在一组限位托轮上,即前轮轴3和后轮轴4分别通过炉体外的前滚轮31和后滚轮41架设在前托轮32和后托轮42上,后轮轴4与齿轮传动机构10相连,前轮轴3内具有通孔,通孔的一端与炉胆2内腔相连,另一端连接可拆卸的真空管道5,真空管道5与真空系统6相连接,真空管道5上还设有真空阀门51。炉胆2的截面形状包括圆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或相应的弧形多边形。上炉体11的顶部具有可拆卸的顶盖111,可拆卸的顶盖111可通过设置在上炉体11上的滑轨滑动连接在上炉体11的顶部,炉体外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能够攀爬至炉体顶部的爬梯7。下炉体12内设置有加热元件8,下炉体12为夹有岩棉材料9的双层结构。工作时,打开真空阀门,通过真空系统6将炉胆2内抽真空,进行滲金反应。长时间使用后封闭加热式真空渗金属炉也需要清理和维护,但是每次都要移开上炉体,十分费时费力,通过可拆卸的顶盖111,以及在炉体两侧,从下至上设置的爬梯可以直接进入冷却后的炉体内进行清理和维护。另外下炉体12的双层保温结构可以保持加热温度,减少能源消耗,大大节约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如下表所示本技术真空渗金属炉,生产周期时间只需4.5小时以内,而现有的粉末渗金属炉需要5小时。【权利要求】1.一种封闭加热式真空渗金属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内的炉胆(2),在炉胆上设有炉胆门(21),所述的炉胆门(21)开设在炉胆(2)的侧壁,所述的炉胆(2)为全部设置在炉体内腔的内胆,所述的炉胆(2)两端分别连接有前轮轴(3)和后轮轴(4),所述的前轮轴(3)和后轮轴(4)分别从炉体的两端穿出并分别通过一个滚轮架设在一组限位托轮上,后轮轴(4)与齿轮传动机构相连,前轮轴(3)内具有通孔,所述的通孔连接有可拆卸的真空管道(5),所述的真空管道(5)与真空系统(6)相连接,真空管道(5)上还设有真空阀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加热式真空渗金属炉,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封闭加热式真空渗金属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内的炉胆(2),在炉胆上设有炉胆门(21),所述的炉胆门(21)开设在炉胆(2)的侧壁,所述的炉胆(2)为全部设置在炉体内腔的内胆,所述的炉胆(2)两端分别连接有前轮轴(3)和后轮轴(4),所述的前轮轴(3)和后轮轴(4)分别从炉体的两端穿出并分别通过一个滚轮架设在一组限位托轮上,后轮轴(4)与齿轮传动机构相连,前轮轴(3)内具有通孔,所述的通孔连接有可拆卸的真空管道(5),所述的真空管道(5)与真空系统(6)相连接,真空管道(5)上还设有真空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龙孝黄留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鑫隆线路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