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工作台装置和机床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58713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5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工作台装置和机床,能够防止用于使旋转工作台停止在规定的位置的定位螺丝松动。定位螺丝在装配方向上的后端部具有第一外螺纹部,在装配方向上的前端部具有第二外螺纹部。第一外螺纹部的螺纹牙的螺距大于第二外螺纹部的螺纹牙的螺距。因此,在第一外螺纹部和第二外螺纹部以相同的旋转量朝向松动方向旋转时,第一外螺纹部与第二外螺纹部相比朝向螺丝松动侧移动的量大。因此,定位螺丝在轴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作用有张力,能防止松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工作台装置和机床,能够防止用于使旋转工作台停止在规定的位置的定位螺丝松动。定位螺丝在装配方向上的后端部具有第一外螺纹部,在装配方向上的前端部具有第二外螺纹部。第一外螺纹部的螺纹牙的螺距大于第二外螺纹部的螺纹牙的螺距。因此,在第一外螺纹部和第二外螺纹部以相同的旋转量朝向松动方向旋转时,第一外螺纹部与第二外螺纹部相比朝向螺丝松动侧移动的量大。因此,定位螺丝在轴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作用有张力,能防止松动。【专利说明】旋转工作台装置和机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工作台装置和具有该旋转工作台装置的机床。
技术介绍
机床具有旋转工作台装置。日本特许公开2004年第142081号公报所公开的旋转工作台装置包括基座、旋转构件和旋转工作台。旋转构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于基座内。旋转工作台与旋转构件一体地旋转。旋转工作台在上表面两侧位置保持工件。机床对保持在旋转工作台上表面的一侧的工件进行加工。旋转工作台在工件加工结束后旋转180度。机床对保持在旋转工作台上表面的另一侧的工件进行加工。机床需要以良好的精度对工件进行加工,因此,旋转工作台的定位精度很重要。上述旋转工作台装置通过使旋转工作台的限位片与基座的定位构件碰撞来对旋转工作台进行定位。为了使旋转工作台停在规定位置上,上述旋转工作台装置用螺丝对限位片的位置进行调整。当限位片反复受到碰撞时,螺丝有可能会因振动而松动。在该情况下,如果在用螺母固定限位片之后,用螺丝将螺母的凸缘部固定于旋转工作台,则能够防止螺母的旋转,从而能够抑制螺丝松动。上述旋转工作台装置具有用于保持旋转工作台的位置的机构,该机构朝向上述螺丝松动的轴线方向施力。因此,在加工工件时,会因伴随工件加工产生的振动而在螺母和螺丝之间产生间隙,从而引发螺丝松动。在该情况下,存在限位片的位置偏移,旋转工作台的定位精度下降,加工精度下降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用于使旋转工作台停止在规定位置的定位螺丝松动的旋转工作台装置和机床。技术方案I的旋转工作台装置包括基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于上述基座内且在上下方向具有轴线的旋转构件、设于上述旋转构件的上端部的旋转工作台以及设于上述基座内且用于使上述旋转构件旋转的旋转机构,其中,该旋转工作台装置包括:抵接部,其设于上述基座;定位螺丝,其通过一端部与上述抵接部抵接,对上述旋转工作台进行定位;第一贯通孔,其设于上述旋转工作台,上述定位螺丝贯通该第一贯通孔;螺母部,其将上述定位螺丝的与上述一端部相反的那一侧的另一端部固定于上述旋转工作台;上述定位螺丝包括:第一外螺纹部,其形成于上述另一端部侧;第二外螺纹部,其形成在比上述第一外螺纹部靠上述一端部侧的位置,且该第二外螺纹部的螺纹的螺距小于上述第一外螺纹部的螺纹的螺距;上述螺母部具有与上述第一外螺纹部螺纹接合的第一内螺纹部;在上述第一贯通孔中形成有第二内螺纹部,该第二内螺纹部与上述第二外螺纹部螺纹接合,且该第二内螺纹部的螺纹的螺距小于上述第一内螺纹部的螺纹的螺距。在第一外螺纹部和第二外螺纹部以相同的旋转量朝向螺丝松动的方向旋转时,螺纹的螺距大于第二外螺纹部的第一外螺纹部与第二外螺纹部相比朝向另一端部侧移动的量大。因此,第一定位螺丝在第一外螺纹部和第二外螺纹部之间产生有张力,能防止松动。技术方案2的旋转工作台装置的上述螺母部还设有第二贯通孔,该第二贯通孔供用于将上述螺母部固定于上述旋转工作台的固定螺丝贯通;在上述旋转工作台上设有能与上述固定螺丝螺纹接合的固定螺纹孔;上述固定螺丝贯通上述第二贯通孔且与上述固定螺纹孔螺纹接合,从而将上述螺母部固定于上述旋转工作台。因此,螺母部由于被固定螺丝固定于旋转工作台而不会松动。技术方案3、4的旋转工作台装置具有覆盖上述螺母部的罩部。罩部能够防止切削液进入螺母部,从而防止松动。在技术方案5、6的旋转工作台装置中,上述螺母部具有多个上述第二贯通孔;上述第二贯通孔是以上述定位螺丝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长孔;相对于一个上述第二贯通孔,形成至少一个上述固定螺纹孔。因此,螺母部在任何旋转角度下均不会松动。技术方案7、8的旋转工作台装置的特征在于,相对于一个上述第二贯通孔,形成两个上述固定螺纹孔,上述第二贯通孔的长度大于该两个固定螺纹孔之间的间隔;上述第二贯通孔的间隔小于该第二贯通孔的长度。因此,固定螺纹孔能够可靠地相对于一个第二贯通孔暴露,能够容易地紧固固定螺丝。技术方案9的机床具有技术方案I?8的旋转工作台装置。因此,机床能够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机床50的立体图。图2是旋转工作台装置I的俯视图。图3是旋转工作台装置I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沿X — X线剖切并沿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图5是旋转工作台装置I的拆下旋转工作台10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旋转工作台装置I的左侧视图。图7是图3的沿Y — Y线剖切并沿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立体图。图8是第一定位螺丝100的剖视图。图9是螺母部120的放大图。图10是将旋转工作台装置I的左侧面的一部分放大后得到的立体图。图11是第一外螺纹部102的局部纵剖视图。图12是第二外螺纹部103的局部纵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图1的左斜下方、右斜上方、左斜上方和右斜下方分别为机床50的前方、后方、左方和右方。参照图1说明机床50的构造。机床50包括基台部52、机床主体53、防护罩55、控制箱56和旋转工作台装置I。基台部52是机床50的底座。机床主体53设于基台部52的上表面后方。机床主体53对工件(省略图示)实施切削加工。防护罩55设于基台部52的上部。防护罩55包围机床主体53。防护罩55用于防止切屑和切削液等飞散或飞派到机床主体53的外部。控制箱56设于防护罩55的背面。控制箱56容纳有数控装置(省略图示)。数控装置基于存储在存储器(省略图示)中的NC程序控制机床50的动作。旋转工作台装置I设于基台部52的上表面前方。说明机床主体53的构造。机床主体53包括主台63、立柱58、主轴头59、主轴60和自动换刀装置65。主台63设于基台部52的上表面后方。在主台63的上部具有立柱58。立柱58能够在主台63上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在立柱58的前部具有主轴头59。主轴头59能够沿着立柱58的前表面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主轴头59的上部具有主轴马达62,在主轴头59的下部具有主轴60。主轴60安装有刀具(省略图示)并在主轴马达62的驱动下高速旋转。安装于主轴60上的刀具相对于保持在旋转工作台10上的工件进行相对移动,对工件进行切削。自动换刀装置65设于主轴头59的侧方。自动换刀装置65基于NC程序的换刀指令,将安装在主轴60上的刀具换成另一刀具。旋转工作台装置I在上部具有俯视时呈长方形状的旋转工作台10。旋转工作台10能够在180度的范围内在水平方向上来回旋转。以下,将旋转工作台10的旋转范围中一端侧的位置设为O度位置,另一端侧的位置设为180度位置。当旋转工作台10位于O度位置和180度位置时,旋转工作台10的长边与机床50的前后方向平行,旋转工作台10的短边与机床50的左右方向平行。旋转工作台10以连结两条长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工作台装置(1),其包括基座(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于上述基座内且在上下方向具有轴线的旋转构件(3)、设于上述旋转构件的上端部的旋转工作台(10)以及设于上述基座内且用于使上述旋转构件旋转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工作台装置包括:抵接部(21A),其设于上述基座;定位螺丝(100),其通过一端部(105)与上述抵接部抵接,对上述旋转工作台进行定位;第一贯通孔(147),其设于上述旋转工作台,上述定位螺丝贯通该第一贯通孔;螺母部(120),其将上述定位螺丝的与上述一端部相反的那一侧的另一端部(106)固定于上述旋转工作台;上述定位螺丝包括:第一外螺纹部(102),其形成于上述另一端部侧;第二外螺纹部(103),其形成在比上述第一外螺纹部靠上述一端部侧的位置,且该第二外螺纹部的螺纹的螺距小于上述第一外螺纹部的螺纹的螺距;上述螺母部具有与上述第一外螺纹部螺纹接合的第一内螺纹部(121);在上述第一贯通孔中形成有第二内螺纹部(148),该第二内螺纹部与上述第二外螺纹部螺纹接合,且该第二内螺纹部的螺纹的螺距小于上述第一内螺纹部的螺纹的螺距。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堺荣司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