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和电磁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56526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5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包括线圈和磁条,所述线圈包括背面和朝向锅具的正面,磁条安装在线圈的背面,所述磁条由多层软磁薄片层叠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层叠面正对磁场,交变磁场进入线圈时,分别进入每一个层软磁薄片,大大减小了磁条与磁场的接触面,避免交变磁场在接触面上产生涡流的风险,进而避免磁条的发热损耗,提升线盘的能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加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电用电磁加热线盘。
技术介绍
由于电磁加热具有安全、高效的特性,已经被普遍的使用在家电领域。然而,传统的电磁加热线盘为提升其能效,减少磁泄露,通常在线盘上设置磁条。这种磁条由铁氧体粉末经压制、烧结制备而成,其受压制设备以及粉末烧结制品存在易变形、平整度差、质脆易断等因素影响,造成这种磁条的成品率低,运输难度大。此外,这种磁条安装在线盘上,通常有一个较大的面正对线圈,使得线圈的交变磁场在磁条中产生涡流,导致磁条发热,使得线盘的温升较高,容易使线圈烧坏,并且降低了电磁加热的能效,不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高能效、低温升的电磁加热线盘,以及利用该电磁加热线盘的电磁加热装置。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包括线圈和磁条,所述线圈包括背面和朝向锅具的正面,磁条安装在线圈的背面,所述磁条由多层软磁薄片层叠而成。所述软磁薄片沿线圈的周向方向上层叠,所述磁条的层叠面正对线圈背面。所述磁条包括底部和至少1个端部,底部的内侧层叠面正对线圈背面。 所述磁条为弧形磁条,弧形磁条的内层叠面正对线圈背面。所述磁条的软磁薄片厚度方向垂直于线圈的磁力线方向。所述软磁薄片的厚度为0.01至0.1mm,或者所述软磁薄片的厚度为0.02mm。所述软磁薄片为纳米晶软磁薄片。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电路板,还包括上述的电磁加热线盘,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磁加热线盘。所述电磁加热线盘包括盘架,所述磁条安装在盘架上或所述磁条与盘架一体成型或磁条嵌入在盘架内。所述电磁加热装置为电磁炉,所述壳体包括电磁炉的底壳,所述磁条安装在所述底壳上或者所述磁条与底壳一体成型或磁条嵌入在底壳内。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上面板,电磁加热线盘的磁条为U型磁条,U型磁条的两端与上面板的距离为0~5mm。本技术所述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包括线圈和磁条,所述线圈包括背面和朝向锅具的正面,磁条安装在线圈的背面,所述磁条由多层软磁薄片层叠而成,通过软磁薄片层叠而成的磁条可以提高磁条的散热效率,降低磁条和线盘的温升,并且可以提高磁通,从而提高电磁加热线盘的加热效率。所述软磁薄片沿线圈的周向方向上层叠,并且所述磁条的层叠面正对线圈背面。此处沿线圈周向方向层叠,是指软磁薄片从线圈的中部向外缘延伸,并且多个按照这个方向延伸的软磁薄片在沿着线圈周向上层叠,使得形成的磁条的层叠面,与线圈背面相对。本技术中的线圈可以是圆形线圈也可以是方形线圈或者椭圆形线圈。本技术采用层叠面正对磁场,交变磁场进入线圈时,分别进入每一个层软磁薄片,大大减小了磁条与磁场的接触面,避免交变磁场在接触面上产生涡流的风险,进而避免磁条的发热损耗,提升线盘的能效。进一步地,所述磁条包括底部和至少1个端部,底部的内侧层叠面正对线圈背面, 即所述磁条为“L”型或“U型”。进一步地,所述磁条为弧形磁条,弧形磁条的内层叠面正对线圈背面。弧形磁条更加适合内凹的线盘或者其它弧形结构的线盘。进一步地,所述磁条的软磁薄片厚度方向垂直于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即每个软磁薄片垂直于线圈的平面。如此,磁条与线圈磁场的接触面为多个软磁薄片的厚度面,接触面积最小,能效损坏大大降低。进一步地,所述软磁薄片厚度为0.01至0.1mm。若软磁薄片的厚度小于0.01mm,薄片加工难度大,且太薄的软磁薄片在叠加过程中容易损坏,导致成品率降低;若软磁薄片的厚度大于0.1mm,线圈磁场与磁条的接触面增加,产生的涡流增加,不利于能效提升,导致磁条发热。本技术考虑上述问题,设定的最佳厚度值为0.02mm。进一步地,所述软磁薄片为纳米晶软磁薄片。纳米晶软磁薄片具备高磁导率、高饱和磁通、低矫顽力、低铁损、频散特性好等优点,制成磁条后,导磁率高,进一步提升电磁加热的能效。此外,本技术所述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安装在壳体内,还包括上述的电磁加热线盘,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磁加热线盘。将上述的电磁加热线盘应用在电磁加热装置上,实现均匀加热,使得食物烹饪更美味。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上面板,电磁加热线盘的磁条为U型磁条,U型磁条的两端与上面板的距离为0~5mm。本技术的磁条由于采用了纳米晶软磁薄片,其耐温性好,如此,磁条可以伸到线盘的加热面上,更好的实现导磁。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磁条与盘架一体成型或磁条嵌入在盘架内。如此,即可以保证磁条的导磁效果,又可有效避免磁条断裂等风险。进一步地,在电磁加热装置为电磁炉的情况下,上述的壳体包括电磁炉的底壳,为了进一步降低电磁炉的厚度,本技术将磁条安装在所述底壳上或者所述磁条与底壳一体成型或磁条嵌入在底壳内。【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的磁条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第二实施方式的磁条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电磁加热线盘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请参与图1、图2所示的本技术一种电磁加热线盘10第一实施方式,其包括线圈11和磁条12,所述线圈11包括背面111和朝向锅具的正面112,磁条12安装在线圈的背面111上,所述磁条12由多层软磁薄片121层叠而成,所述软磁薄片沿线圈的周向方向上层叠,所述磁条的层叠面122正对线圈背面。此处沿线圈周向方向层叠,是指软磁薄片121从线圈的中部向外缘延伸,并且多个按照这个方向延伸的软磁薄片在沿着线圈周向上层叠,使得形成的磁条的层叠面122,与线圈背面相对。所述电磁加热线盘10还包括线盘架13,线圈11和磁条12安装在线盘架13上。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11为平板线圈。 平板线圈的正面放置锅具,背面设有磁条12。所述磁条12的软磁薄片121厚度方向垂直于线圈12的磁力线方向。即每个软磁薄片121都垂直于线圈11的平面。如此,磁条12与线圈11磁场的接触面为多个软磁薄片121的厚度面,接触面积最小,能效损坏大大降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磁条12包括底部123和两个端部124,底部123的内侧层叠面正对线圈背面111。即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磁条为“U”型结构的磁条,“U”型磁条内侧的层叠面正对线圈11的背面,端部固定在线圈的侧部。所述软磁薄片121为纳米晶软磁薄片,纳米晶软磁薄片具备高磁导率、高饱和磁通、低矫顽力、低铁损、频散特性好等优点,制成磁条后,导磁率高,进一步提升电磁加热的能效。进一步地,所述软磁薄片121的厚度为0.01至0.1mm。若软磁薄片121的厚度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8/201320858524.html" title="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和电磁加热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电磁加热线盘和电磁加热装置</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包括线圈和磁条,所述线圈包括背面和朝向锅具的正面,磁条安装在线圈的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由多层软磁薄片层叠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包括线圈和磁条,所述线圈包括背面和朝向锅具的正面,磁条安装在线圈的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由多层软磁薄片层叠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线盘,所述软磁薄片沿线圈的周向方向上层叠,所述磁条的层叠面正对线圈背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包括底部和至少1个端部,底部的内侧层叠面正对线圈背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为弧形磁条,弧形磁条的内层叠面正对线圈背面。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的软磁薄片厚度方向垂直于线圈的磁力线方向。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薄片的厚度为0.01至0.1mm,或者所述软磁薄片的厚度为0.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王云斌刘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