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3881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9 0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焊接定位领域,特别设计一种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该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包括主夹具框架、工作台、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所述的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下端与工作台连接,所述的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上端与主夹具框架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定位点配合连接,定位点的中心位于主夹具框架的重心处。该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避免了后定位立柱间距过宽而占用了工作台后端过多的工作面积,腾出了更多的空间给工人进行车身的焊接作业。同时后定位立柱采用可放倒、立起的设计,解决了由于后定位立柱过小而对白车身输送过程中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焊接定位领域,特别设计一种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该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包括主夹具框架、工作台、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所述的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下端与工作台连接,所述的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上端与主夹具框架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定位点配合连接,定位点的中心位于主夹具框架的重心处。该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避免了后定位立柱间距过宽而占用了工作台后端过多的工作面积,腾出了更多的空间给工人进行车身的焊接作业。同时后定位立柱采用可放倒、立起的设计,解决了由于后定位立柱过小而对白车身输送过程中的影响。【专利说明】一种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焊接定位领域,特别设计一种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汽车焊接过程中的定位主夹具一般采用四点定位方式,用两个前定位立柱和两个后定位立柱来定位主夹具。但是两个后定位立柱之间的间距一般设计的比较大,这就造成了后端的两个定位立柱占用了过多的工作面积,使人工对汽车后部进行焊接时工作空间小,不便于工人的焊接工作。同时,如果将两个后定位立柱之间的间距变得太小的话,容易阻挡住白车身输送进入焊接工位。而且后定位立柱之间间距缩小后,不好适应对不同车型输送入焊接工位进行焊接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后端定位柱占用工作空间的问题, 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后端定位立柱间距缩小后对白车身输送的影响。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包括主夹具框架、工作台、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所述的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上端与主夹具框架配合,所述的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下端与工作台连接,所述的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还包括前定位立柱机构和后定位立柱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的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包括两个前定位立柱机构和两个后定位立柱机构,所述的前定位立柱机构位于工作台前端的侧面,所述的后定位立柱机构位于工作台后端的中部。两个前定位立柱机构位于工作台前端的两侧,可以使两个前定位立柱机构的间距足够大,以便白车身在输送过程中能顺利通过前定位立柱机构。两个后定位立柱机构位于工作台后端的中部,这样的设计使得两个后定位立柱机构的间距小,避免了后定位立柱间距过宽而占用了工作台后端过多的工作面积,腾出了更多的空间给工人进行车身的焊接作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汽车侧围定位装置的后定位立柱机构包括后定位立柱固定部和后定位立柱驱动部,所述的定位立柱固定部包括后定位立柱和后定位立柱底座,所述后定位立柱与后定位立柱底座绞接,所述后定位立柱驱动部设有驱动后定位立柱立起或放倒的后定位立柱气缸,所述后定位立柱气缸的活塞杆与后定位立柱绞接。后定位立柱气缸根据作业的节奏来驱动后定位立柱立起或者放倒,当一个白车身焊接作业完成后,后定位立柱气缸驱动后定位立柱放倒,让白车身从后定位立柱的上端输送走;当另一个白车身输送到位后,后定位立柱气缸驱动后定位立柱立起,与主夹具框架配合并支撑起主夹具框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的后定位立柱驱动部设有支撑放倒状态后定位立柱的支撑块和弹簧杆。根据后定位立柱要求放倒的角度,在后定位立柱驱动部上设有支撑后定位立柱放倒的支撑块和弹簧杆,其中弹簧杆可以在后定位柱放倒的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以避免后定位立柱放倒时与支撑块发生碰撞,损坏后定位立柱。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的后定位立柱顶部设有后定位立柱定位销,所述后定位立柱定位销与主夹具框架的定位孔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的后定位立柱定位销为圆形定位销。采用圆形定位销可以提高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与主夹具框架的定位精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的后定位立柱设有夹紧装置,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夹钳和夹钳气缸,所述的夹紧装置位于后定位立柱顶部的侧面。当主夹具框架与后定位立柱的定位销配合后,夹钳气缸驱动夹钳夹紧主夹具框架,固定住主夹具框架,防止主夹具框架与定位销配合过程中发生滑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的前定位立柱机构包括前定位立柱和前定位立柱底座,所述前定位立柱与前定位立柱底座连接,所述的前定位立柱顶部设有前定位立柱定位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的前定位立柱定位销为菱形定位销。前定位立柱的菱形定位销与后定位立柱的圆形定位销组合定位,既保证了定位精度,也不会加大加工难度,如果前、后定位立柱都采用圆形定位销,则对圆形定位销的位置精度和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如果前、后定位立柱都采用菱形定位销,则保证不了框架的定位精度要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的前定位立柱设有夹紧装置,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夹钳和夹钳气缸,所述的夹紧装置位于前定位立柱顶部的侧面。当主夹具框架与前定位立柱的定位销配合后,夹钳气缸驱动夹钳夹紧主夹具框架,固定住主夹具框架,防止主夹具框架与定位销配合过程中发生滑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避免了后定位立柱间距过宽而占用了工作台后端过多的工作面积,腾出了更多的空间给工人进行车身的焊接作业。同时后定位立柱采用可放倒、立起的设计,解决了由于后定位立柱过小而对白车身输送过程中的影响。【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该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的轴视图; 图3为该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的后定位立柱机构的结构图; 图4为该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的后定位立柱机构的正视图 图5为该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的前定位立柱机构的结构图。附图中各序号表示的意义如下: 主夹具框架1、工作台2、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3、后定位立柱机构4、后定位立柱固定部5、后定位立柱51、放倒状态的后定位立柱511、立起状态的后定位立柱512、后定位立柱底座52、后定位立柱定位销53、后定位立柱夹紧装置54、后定位立柱夹钳541、后定位立柱夹钳气缸542、后定位立柱夹紧装置安装板543、后定位立柱驱动部6、后定位立柱气缸61、支撑块62、弹簧杆63、前定位立柱机构7、前定位立柱71、前定位立柱底座72、前定位立柱定位销73、前定位立柱夹紧装置74、前定位立柱夹钳741、前定位立柱夹钳气缸742、前定位立柱夹紧装置安装板74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该汽车侧围定位立柱包括主夹具框架1、工作台2、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3,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3连接在工作台2上,同时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3与主夹具框架I配合。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3包括两个前定位立柱机构7和两个后定位立柱机构4,两个前定位立柱机构7位于工作台2的前端两侧,两个后定位立柱机构4位于工作台2的后端中部,两个前定位立柱机构7的间距大,而两个后定位立柱机构4的间距小,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后定位立柱间距过宽而占用了工作台后端过多的工作面积,腾出了更多的空间给工人进行车身的焊接作业。从图3中可以看出,后定位立柱机构4包括后定位立柱固定部5和后定位立柱驱动部6,后定位立柱固定部5包括后定位立柱底座52和后定位立柱51,后定位立柱51与后定位立柱底座52绞接,后定位立柱驱动部6包括后定位立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侧围定位立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夹具框架(1)、工作台(2)、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3),所述的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3)下端与工作台(2)连接,所述的汽车侧围定位立柱机构(3)上端与主夹具框架(1)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定位点配合连接,定位点的中心位于主夹具框架(1)的重心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志华蔡小平刘国斌骆佳光杨旭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