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承清专利>正文

一种扰流翅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2531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7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扰流翅管式换热器,包括导热管及设置于导热管外壁的翅片,所述导热管内部设置有用于提高制冷剂紊流程度的扰流组件,该扰流组件包括多个扰流丝;所述导热管的可为内表面光滑管,也可为内螺纹管。当制冷剂在导热管内流动时,由于内螺纹的作用,可以增大制冷剂与导热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制冷剂与导热管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多个扰流丝设置于导热管内部,致使制冷剂流束紊乱,提高制冷剂紊流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剂与换热器之间的热交换效率,避免导热管振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加工难度低,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是指一种扰流翅管式换热器,包括导热管及设置于导热管外壁的翅片,所述导热管内部设置有用于提高制冷剂紊流程度的扰流组件,该扰流组件包括多个扰流丝;所述导热管的可为内表面光滑管,也可为内螺纹管。当制冷剂在导热管内流动时,由于内螺纹的作用,可以增大制冷剂与导热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制冷剂与导热管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多个扰流丝设置于导热管内部,致使制冷剂流束紊乱,提高制冷剂紊流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剂与换热器之间的热交换效率,避免导热管振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加工难度低,实用性强。【专利说明】一种扰流翅管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是指一种扰流翅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管翅式换热器是目前常见的换热器,主要由铜管与翅片组成;为强铜管外侧换热效率,通过扩胀串插于翅片中的铜管使铜管外壁与翅片贴紧,增大与外界接触面积,达到增强铜管外侧换热效率的目的;而为增强铜管内侧的热交效率,一般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铜管内插入螺旋形调拌器,使管内制冷剂流束沿调拌器螺旋走向形成有规律的螺旋流动,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沿程紊流程度;但螺旋形调拌器会产生较大的沿程阻力,且螺旋形调拌器加工不甚方便。此外,制冷剂在铜管内呈螺旋状流动时,制冷剂会产生一定的离心力,容易使铜管产生振动,并产生一定的噪声,尤其在大型换热设备中,该缺陷更为明显,铜管振动还会影响机构部件的磨损或变形,影响换热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灵活、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操作、加工难度低的扰流翅管式换热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扰流翅管式换热器,包括导热管及设置于导热管外壁的翅片,所述导热管内部设置有用于降低制冷剂流速的扰流组件,该扰流组件包括多个扰流丝;所述导热管的内壁设置有扰流纹。其中,所述扰流丝为螺旋弹簧状。其中,所述扰流组件还包括固定轴,所述多个扰流丝径向固定于该固定轴。其中,所述多个扰流丝环形均布于固定轴的外壁形成扰流层,多个绕流层沿着固定轴间隔布置。其中,相邻的两个扰流层之间的间隔的距离沿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其中,所述多个扰流丝成螺旋状分布于固定轴的外壁。其中,所述扰流丝为金属丝或尼龙丝。其中,所述扰流丝的截面为圆形、三角形、矩形或椭圆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扰流翅管式换热器,在实际应用中,制冷剂流经导热管时,制冷剂与换热器进行热传递,以实现翅管式换热器的换热功能。当制冷剂在导热管内流动时,由于扰流纹(即内螺纹)的作用,可以在管内壁表面增加制冷剂的紊流程度,同时增大制冷剂与导热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制冷剂与导热管之间的热交换速率;多个扰流丝设置于导热管内部,在不造成制冷剂螺旋流动的前提下,在管内有效空间里增加制冷剂的紊流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剂与换热器之间的热交换效率,避免导热管振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加工难度低,实用性强。【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扰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四中扰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扰流翅管式换热器的实施例一,包括导热管I及设置于导热管I外壁的翅片2,所述导热管I内部设置有用于降低制冷剂流速的扰流组件,该扰流组件包括多个扰流丝3 ;所述导热管I的内壁设置有扰流纹4,该扰流纹4可以通过在导热管I的内壁采用内螺纹的方式形成。在实际应用中,制冷剂流经导热管I时,制冷剂与换热器进行热传递,以实现翅管式换热器的换热功能。当制冷剂在导热管I内流动时,由于内螺丝4的作用,可以增加制冷剂在导热管I内的紊流程度,同时增大制冷剂与导热管I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制冷剂与导热管I之间的热交换速率;多个扰流丝3设置于导热管I内部,在不造成制冷剂螺旋流动的前提下,有效增加了制冷剂在导热管I内的紊流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剂与换热器之间的热交换效率,避免导热管I振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加工难度低,实用性强。本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组件还包括固定轴5,所述多个扰流丝3径向固定于该固定轴5。具体的,所述多个扰流丝3环形均布于固定轴5的外壁形成扰流层,多个绕流层沿着固定轴5间隔布置。便于将扰流丝3阵列设置于所述固定轴5上,便于采用自动化加工设备进行组装,提高扰流组件的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扰流丝3为金属丝或尼龙丝,其截面可以为圆形、三角形、矩形或椭圆形,该扰流丝3和固定轴5的材料可为各种不与制冷剂或润滑油发生化学反应的金属丝、尼龙丝、其他材料或其中几种混合组成,结构更稳定,避免扰流丝3或固定轴5被制冷剂会润滑油腐蚀。在实施例二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间隔的距离沿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刚进入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速较快,仅需要较少的扰流丝3即可对制冷剂产生较大的阻力,在换热管的后端,由于制冷剂流速较慢,需要较多的扰流丝3才能对制冷剂产生较大的阻力,从而在可以有效保证数量一定的扰流丝3可以更有效地发回扰流的作用,实用性更强。当然,上述间隔距离也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设定,如图3所示。如附图4和图5所示为本技术一种扰流翅管式换热器的实施例三,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扰流丝3为螺旋弹簧状,优选的是,两根扰流丝3分别绕制成直径不同的大小两个螺旋弹簧状扰流丝3,双重扰流丝3同样也能起到有效降低制冷剂流速的技术效果。如附图6所示为本技术一种扰流翅管式换热器的实施例四,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多个扰流丝3成螺旋状分布于固定轴5的外壁,同样可以便于采用自动化加工设备进行组装,提高扰流组件的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扰流翅管式换热器,包括导热管(I)及设置于导热管(I)外壁的翅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I)内部设置有用于降低制冷剂流速的扰流组件,该扰流组件包括多个扰流丝(3);所述导热管(I)的内壁设置有扰流纹(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扰流翅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丝(3)为螺旋弹黃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扰流翅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组件还包括固定轴(5),所述多个扰流丝(3)径向固定于该固定轴(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扰流翅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扰流丝(3)环形均布于固定轴(5)的外壁形成扰流层,多个绕流层沿着固定轴(5)间隔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扰流翅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扰流层之间的间隔的距离沿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扰流翅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扰流翅管式换热器,包括导热管(1)及设置于导热管(1)外壁的翅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1)内部设置有用于降低制冷剂流速的扰流组件,该扰流组件包括多个扰流丝(3);所述导热管(1)的内壁设置有扰流纹(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承清
申请(专利权)人:杨承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