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优化布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219127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6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优化布置系统,包括脱硫区域,位于脱硫区域旁边的净化车间,位于脱硫区域外部的烟道,设置在烟道外侧的电除雾器,控制脱硫区域进行工作的电控区域,位于脱硫区域外部的废水车间,用于连接脱硫区域、净化车间、烟道、电控区域以及废水车间的管道设备,脱硫区域为塔楼结构。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优化布置系统进行脱硫制酸,占地面积小、布局合理、工艺简单、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优化布置系统,包括脱硫区域,位于脱硫区域旁边的净化车间,位于脱硫区域外部的烟道,设置在烟道外侧的电除雾器,控制脱硫区域进行工作的电控区域,位于脱硫区域外部的废水车间,用于连接脱硫区域、净化车间、烟道、电控区域以及废水车间的管道设备,脱硫区域为塔楼结构。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优化布置系统进行脱硫制酸,占地面积小、布局合理、工艺简单、高效。【专利说明】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优化布置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酸工艺布置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脱硫制酸工艺布置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布置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化肥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它工业对酸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大力发展高硫煤矿的制酸工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本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能结构、保护环境的理念,如何能够更加高效、低成本地利用现有资源服务于现代化的建设也成为各个能源生产厂家努力的目标。在传统的高硫煤矿制酸工艺中,通常采用石灰石湿法脱硫工艺,但使用该方法运行费用巨大、运输压力负担重。相比之下,有机胺脱硫工艺运行费用低,运输强度低,并且产生副产物的销路也比较好,可有效的将二氧化硫回收,变废为宝。有机胺法脱硫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都是非常显著,所以在高硫煤地区,有机胺脱硫工艺比常规湿法脱硫工艺更加适合。但目前常规使用的有机胺法存在工艺复杂、布局不合理、占地面积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优化布置系统,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优化布置系统可以克服传统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系统布局不合理、占地面积大、工艺复杂的缺点。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优化布置系统进行脱硫制酸,占地面积小、布局合理、工艺简单、高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优化布置系统包括脱硫区域,位于脱硫区域旁边的净化车间,位于脱硫区域外部的烟道,设置在烟道外侧的电除雾器,控制脱硫区域进行工作的电控区域,位于脱硫区域外部的废水车间,用于连接脱硫区域、净化车间、烟道、电控区域以及废水车间的管道设备,脱硫区域为塔楼结构。塔楼结构分为四层结构,其中地面下部有一层地下室结构,地面上部有三层结构。塔楼结构属于多层空间布局方式,有效地利用了上层空间,节省了占地面积。脱硫区域包括吸收塔和解析塔。吸收塔和解析塔是整个脱硫区域的核心设备,根据二者的高度可以设置整个塔楼的高度,其它管道、线路等设备的布置也可依据工艺的安排围绕着吸收塔和解析塔进行合理布局。吸收塔为预洗塔和吸收塔合二为一的预洗-吸收塔。预洗塔和吸收塔合二为一更加有效地利用了上层空间,节约了用地。解析塔和预洗-吸收塔从地面上部第一层向上延伸并贯穿至地面上部第三层。解析塔和预洗-吸收塔的高度决定了整个塔楼的高度,根据工艺的需求,其它设备以及装置的布置均是以围绕着解析塔和预洗-吸收塔展开的,因此,在设计阶段首先确定下来二者的最大高度,然后可以依据该高度进行塔楼的合理布局,达到高效利用空间,合理布局的目的。预洗-吸收塔的下部为预洗塔,上部为吸收塔。预洗塔的主要作用是给烟气进行降温、除尘,经洗涤后的烟气进入吸收塔,与有机胺进行反应,以脱去烟气内部大量的SO2,预洗塔在下、吸收塔在上的布局方式更符合烟气脱硫的工艺流程,脱硫效率更高。管道设备包括管道、用于管道穿行的管道通廊以及管道竖井、用于支撑管道的综合管架、用于控制以及维修管道的管道阀门和测点。管道穿行于管道通廊之中,使得管道的布置和维护更加方便。管道阀门集中布局,更加便于检修和维护。管道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塔楼上且位于管道阀门位置处的检修平台。检修平台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有一个宽敞的操作空间,更能有效地检修管道,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综合管架为多层结构。可以在同时并行几层管道,同时还以依据布局的需要将同一类型的管道分列在同一综合管架的不同层次上,便于管道的检修和维护。为了保证车辆能够在塔楼内正常通行,运送必要的物资,地面上部第一层梁高不低于5m。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优化布置系统进行脱硫制酸占地面积小、布局合理、工艺简单、高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优化布置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总平面布置不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优化布置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塔楼地上一层布置不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优化布置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塔楼地上二层设施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优化布置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塔楼地上三层设施布置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优化布置系统进行详细地说明。参照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优化布置系统包括脱硫区域,位于脱硫区域旁边的净化车间3,位于脱硫区域外部的烟道4,设置在烟道4外侧的电除雾器5,控制脱硫区域进行工作的电控区域6,位于脱硫区域外部的废水车间,用于连接脱硫区域、净化车间3、烟道4、电控区域6以及废水车间的管道设备7,脱硫区域为塔楼结构。塔楼结构分为四层结构,其中地面下部有一层地下室结构,地面上部有三层结构。地面第一层为Om层,包含胺液换热子系统、贫胺液输送子系统、贫胺供给子系统、预洗涤浆池循环子系统、富胺输送子系统、解析塔回水子系统、水力搅拌子系统、废水排出子系统、凝结水收集及回子系统、MVR风机子系统、S02冷却子系统等(上述子系统图中未示出),层高优选地为10m。地面第二层包含蒸汽减压子系统、蒸汽减温子系统、S02及蒸汽喷水减温子系统、预洗塔喷淋子系统等(上述子系统图中未示出),层高优选地为10m。地面第三层以上设备管道较少,可根据吸收塔内部设备安装情况设置层高,同层其他系统布置空间充足。在地下埋设有埋地管道,埋地管道包含胺液回收子系统、循环水来回水子系统等,覆土高度优选地不可低于700_。在地下室还设有有机胺系统回收容器,该容器与空气隔绝,通过与吸收塔联通维持压力平衡,容器顶面需与地面优选地保持至少1.5m高差,满足收集管道接入和罐顶检修的空间要求,地下室底部优选地为-8m为宜。塔楼结构属于多层空间布局方式,有效地利用了上层空间,节省了占地面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脱硫区域包括解析塔I和吸收塔。吸收塔和解析塔I是整个脱硫区域的核心设备,根据二者的高度可以设置整个塔楼的高度,其它管道设备7、线路设备等设备的布置也可依据工艺的安排围绕着吸收塔和解析塔I进行合理布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吸收塔为预洗塔和吸收塔合二为一的预洗-吸收塔2。预洗塔和吸收塔合二为一更加有效地利用了上层空间,节约了用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优选实施例,解析塔I和预洗-吸收塔2从地面上部第一层向上延伸并贯穿至地面上部第三层。解析塔I和预洗-吸收塔2的高度决定了整个塔楼的高度,根据工艺的需求,其它设备以及装置的布置均是以围绕着解析塔I和预洗-吸收塔2展开的,因此,在设计阶段首先确定下来二者的最大高度,就可以依据该高度进行塔楼的合理布局,达到高效利用空间,合理布局的目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预洗-吸收塔2的下部为预洗塔,上部为吸收塔。预洗塔的主要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胺脱硫制酸工艺优化布置系统,包括脱硫区域,位于所述脱硫区域旁边的净化车间,位于所述脱硫区域外部的烟道,设置在所述烟道外侧的电除雾器,控制所述脱硫区域进行工作的电控区域,位于所述脱硫区域外部的废水车间,用于连接所述脱硫区域、所述净化车间、所述烟道、所述电控区域以及所述废水车间的管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区域为塔楼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洪玲李敬东夏明劳俊王宇光张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